夜读丨人生三大幸事:遇良师,得良友,拥良伴

文/洞见ADC

蔡崇达在《皮囊》里写道:“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人海茫茫,我们都是过客。这长长的一生里,最幸运的事,莫过于:遇见一位良师,结交一位良友,拥有一个良伴。

遇良师

有人曾说:“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遇到什么样的人。”千里马遇到了伯乐,才能奔腾千里;人遇到了良师,方能少走弯路。

作家麦家在《老师姓沈》一文中,回忆起了他的化学老师沈老师。他说关于沈老师,有一件事让他感激至今。

有一次化学考试,沈老师出的试题特别难,大家在对完标准答案之后,都知道自己考得很差。麦家作为化学课代表,本应该和沈老师一起将试卷送到办公室,但副校长却临时把沈老师叫走了。

见此情景,麦家冲动了,趁没人的时候,悄悄修改了自己试卷上的答案。结果当天晚上就被沈老师发现并教育了他一番。

按照正常流程,这件事肯定要报给班主任,根据校规处理。但过去许久,这件事也没传出去。

后来,沈老师被调离了学校,麦家收到了一封信,在信中,沈老师写道:“你那次考试实际得分应该是43分,这本已是全班最高分,但你改到了67分,太过明显,是你的愚蠢让它变成了负分。我希望这是你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麦家看到信后,百感交集。

每当回忆起这件事,他都忍不住庆幸道:“我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实是我人生的一大幸运和财富。”

司马光曾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遇。”能传道授业的老师很多,但真正能为人师表,育人也育心的老师却并不常见。

漫漫人生路上,遇到一位好的老师,是我们一生的幸运。

得良友

冰心曾将朋友分为了三大类:第一类是有趣的朋友,他让人身心愉悦,相处舒服;第二类是有才的朋友,能带你见世面,让人心生佩服;第三类是有情的朋友,能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为你雪中送炭,帮你渡过难关。

这三种朋友,遇上任何一种,都是难得的幸事。

作家沈从文在22岁那年,离开老家湖南,兜里揣着6块7毛钱,独自北漂,追寻他的文学梦。可来到北京后,所有美好的幻想,通通都被现实击破。

他参加北京的升学考试,未能如愿通过;他想靠写稿谋生,寄出去的作品也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没有收入来源,甚至两三天都吃不上一顿饭。走投无路的他,给北京的十多个文人朋友们写信,可最后来看望他的,只有郁达夫。

郁达夫闻信赶来,看见衣衫单薄的沈从文,正用棉被裹着身体,提着冻得通红的手在那儿写作。见到此状,郁达夫悲痛难掩,他将自己的围巾摘下,轻轻拂去上面的雪花,披到沈从文的身上。他邀请沈从文出去吃饭,结账时浑身上下掏出了5块钱,7毛钱给了饭店,剩下的全给了沈从文。

寒冷的冬天,郁达夫送来的一丝温暖,让沈从文倍受感动,回到住处后,沈从文忍不住嚎啕大哭。后来他才知道,当时郁达夫自己的生活也不富裕,每月的薪资勉强养家糊口,自己想买一条棉裤,忍了好久都舍不得买。

在沈从文70多岁时,郁达夫的侄女拜访沈从文。两人谈及此事时,沈从文仍然热泪盈眶感慨道:“那情景,我这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爱默生曾说,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真正有情有义的朋友,会在你成功时为你真心祝福,更会在你失意落魄时,为你撑伞挡雨。

锦上添花易,患难与共难。在我们低谷时,愿意伸手拉我们一把的人,值得深交一辈子。

拥良伴

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在《我心归处是敦煌》的序言末尾写道:“我要感谢我的终身伴侣彭金章,没有他对我的爱和理解,就没有今天的我。”

樊锦诗和丈夫老彭是北大的同班同学,毕业分配后,老彭去了武汉大学任教,樊锦诗去了敦煌。

樊锦诗先在敦煌干三四年,等有人过来接班,她就可以回武汉与老彭相聚。可谁也没想到,樊锦诗一到敦煌后,就被这个地方所吸引,对敦煌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两人这一分开,就整整异地了19年。

后来,政府为了解决他俩的异地问题,对他们说,你俩必须有一个人调动过去。老彭舍不得他在武汉大学创建的考古专业,但老彭知道,樊锦诗心里更离不开敦煌。

1986年,老彭最终做出了调来敦煌的决定。老彭说:“我们两个人,总有一个要动,那就我走吧。”

“你投身喜欢的事业,我投身于喜欢的你。”

好的婚姻一定是共修的。好的感情,靠的是两个人的互相妥协,互相维护。

婚姻的最大意义,不仅仅是一日三餐、同枕而眠,而是用一个灵魂去成全另一个灵魂,彼此滋养、彼此奔赴。

“珍宝易求,良人难得。”我们在尘世修行,几乎花光所有运气,才换来一位良人相伴。若遇一良人,请一定相伴终生。

董卿曾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一场命运的馈赠。当你遇到了真心对你好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

因为有些人,光是遇见,就足够惊艳我们整个时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