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今天的青年人也可以有!
本文字数:2074字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这位古人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决心?
5月2日晚八点档,倍受好评的央视精品《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第四期,又是一期触动心灵、令人热泪盈眶的节目。
本期节目走进医药学典籍《本草纲目》,讲述了李时珍是如何不畏“从医难、著书难和出书难”,历经近三十年修撰巨著的动人故事,以此致敬古代医学大家求真务实、心系民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这是李时珍在青年时期向父亲求说明志、决意行医时所说的话。本期《典籍里的中国》以此为精神主线,串联了李时珍“逆水行船”的一生:青年李时珍随父行医,在为蕲州各地百姓看病时,因为经常遇到辨错药、抓错药的病例,他心中坚定了重修本草的想法。
此后,李时珍查历代典籍书采八百余家,踏万水千山考证诸家本草,穿风霜雨雪,历寒来暑往,守一盏孤灯,用近三十年修撰出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本草纲目》刚刚刻成,李时珍仙逝,他没能看到自己毕生为之耗费心血的书最后放在他的眼前。
然而,他的“至死不畏难”的精神却让千年以后的我们高山仰止!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畏惧困难,所以迟迟不愿开始行动!若是出于畏难,会让我们在开始前就畏手畏脚,不敢冲在前面、不敢担当更大的责任,进而也会失去成长的机会。
一位智者说:起点即是巅峰。如果在开始时就能把事情做好,长此以往,一个人的斗志和热情就会被点燃。
那么,如何才能超越“万事开头难”,把事情做好呢?
以下三点建议,分享给青年人!
1
找到做事的目的和意义
世间最精细、最复杂的事情,莫过于把儿女抚养长大。
特别是在孩子刚出生的头几个月,第一次做父母,我们开始都不懂得怎样照顾小宝宝,小宝宝也不会说话,只能用哭声去诉说自己的需求。
可是,宝宝一哭,我们心里就会发慌,不知道他是饿了还是病了,甚至会束手无策。有时候,孩子会闹腾一个晚上,做父母的,整晚睡不了觉都是常有的事。
可即便再难,我们都不会畏手畏脚,而是会第一时间冲上去,并会发现宝宝的需求是什么,这是父母原有的本能。
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对父母意味着什么,所以,即便是豁出去性命,也会呵护好他。
其实,面对其他难事也是一样的。真正明白做一件事的目的和意义,明白自己的使命时,难不难,已经不再是困扰我们的主要问题了,我们竭尽全力想的只是:克服困难,把事做成。
2
迎难而上,不抱怨
面对挫折和挑战,有人会选择放弃,或是抱怨时运不济,自己也无能为力。可是,反观那些更优秀的人,他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是的,他们会迎难而上,很少有抱怨。
有这样一位企业家,刚创业时,想和一个大的供应商合作,好不容易约到对方的负责人,对方称工作繁忙,只给他3分钟时间讲解。
这位企业家当时精心准备了几十页的PPT资料,3分钟显然是讲不清楚的。但为了达成目标,他没有放弃,更没有抱怨对方出难题。
他请求对方再给他一次机会。后来,他反复修改PPT,反复演练,最后,仅用了1分钟时间就把他们之间合作的好处讲清楚了,还回答了负责人的提问,一共用了3分钟。
这位企业家的真诚和不畏困难挑战的精神征服了供应商,合作自然也就达成了。
金一南将军说:“做难事,必有所成。苦难铸就辉煌。”
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去做事,创造的价值不会太大。而问题和困难,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人与人的距离,往往就是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拉大的。
回想过去的生命时光,我们曾经作出过怎样的选择?让我们至今遗憾。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当初我们选择直面挑战,今天的结果又会是怎样的?
3
提升格局境界,激发能量智慧
我们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在小学时,常常被复杂的数学题难倒,可升入中学后,再看小学时的难题,很容易就能答出来。这就像一个栏杆,对小孩子而言很难跨越,但对大人来说,很容易就跨过去了。
因此,问题不在于难不难,而在于我们的格局大不大、境界高不高。
如果只是贪着在名利得失上,就会计算这个事情值不值得做,值不值得花费精力,这样做起事情来就会觉得很难;
相反,当能够与更高层面的使命相应,内心的能量和智慧就会被激发出来,这时,大事就变成了小事,难事就变成了容易的事。
或许有人会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难事。
没有遇到过难事,看起来是好事,但又未必是好事。很大程度上,或许是因为我们没有承担过更大的使命,或许是担当的责任太小,又或许,是我们遇到困难就绕开了。
如果遇到困难,就绕着走,不知道会多少次与成长和成功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