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卦」对应冬至节气之驳论

《周易》成文的三要素就是象、数、理,其中“数”主要指天时和历法。《周易》以干支计时,把天时划分为一年四季十二时二十四节气,所使用的历法为《夏历》。就天干而言,为配合五行规律,以甲乙为春,丙丁为夏,庚辛为秋,壬癸为冬,戊己为夏秋之间,乃一年之中。就地支而言,寅为孟春之月,节气为立春、雨水;卯为仲春之月,节气为惊蛰、春分;辰为季春之月,节气为清明、谷雨;巳为孟夏之月,节气为立夏、小满;午为仲夏之月,节气为芒种、夏至;未为季夏之月,节气为小暑、大暑;申为孟秋之月,节气为立秋、处暑;酉为仲秋之月,节气为白露、秋分;戌为季秋之月,节气为寒露、霜降;亥为孟冬之月,节气为立冬、小雪;子为仲冬之月,节气为大雪、冬至;丑为季冬之月,节气为小寒、大寒。《夏历》以建寅之时为岁首,即以立春日为一年的开始,以寅月为正月。

《周易》以十二消息卦来反映天时,以十二消息卦的阴阳消息来反映季节寒暑和昼夜明晦的变化。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日影最短,阳气盛极,故以至阳之《乾卦》来表示夏至,故《乾卦》对应仲夏之月,天时为午,午正即为夏至日。同理,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日影最长,阴气盛极,故以至阴之《坤卦》表示冬至,故《坤卦》对应仲冬之月,天时为子,子正即为冬至日。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阴阳达到平衡,昼夜长短均衡,而其趋势是北半球阳气渐长而阴气渐消,故以阴阳平衡且阴消阳息的《泰卦》来代表春分,故《泰卦》对应仲春之月,天时为卯,卯正即为春分日。同理,秋分太阳亦直射赤道,阴阳亦达到平衡,而其趋势却和春分时相反,北半球为阳气渐消而阴气渐长,故以阴阳平衡且阳消阴息的《否卦》来代表秋分,故《否卦》对应仲秋之月,天时为酉,酉正即为秋分日。子、卯、午、酉,这是天时之“四正”,“四正”既定,其隅顺排即可。故十二消息卦与十二地支的对应关系就是:《坤卦》对应子,《复卦》对应丑,《临卦》对应寅,《泰卦》对应卯,《大壮卦》对应辰,《夬卦》对应巳,《乾卦》对应午,《姤卦》对应未,《遯卦》对应申,《否卦》对应酉,《观卦》对应戌,《剥卦》对应亥。

这些知识本来是很浅显易懂的,大可不必做如此详细的描述和论证,但从古至今,从博学鸿儒到普通《易》学者,其释《易》著作竟没有这样的认识,而是用《复卦》对应子,并依此类推,差位而列,相错始终。《易》道差之毫厘则谬以千里,天时有误,其数必谬,本源不清,其流必浊,故必须要把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搞清楚,否则一切《易》学成果都将建立在谬误的基础之上,并以讹传讹,遗害永世!

人们习惯于用《复卦》对应子时,究其根由,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信奉并误解“冬至一阳生”这句话;第二个原因是《复卦·象辞》有言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这两个看似“铁证”的证据,让先贤们都坚信《复卦》对应冬至节气,其实这两个“铁证”都经不起推敲。

先说一下“冬至一阳生”。实际上,“冬至一阳生”是“冬至一阳初动”的模糊说法和想当然。宋代《易》学大师邵雍有首诗叫《冬至吟》,其诗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此方如不信,更请问庖牺。”这首诗既“吟冬至”,又有一句“一阳初动处”,于是有人便坚定地认为“冬至一阳生”是真理,而《复卦》对应冬至节气(子正之时)也就顺理成章了。然方家们素不知“一阳初动”并不等于“一阳生”,这正如受精卵不等于孩子一样。而且邵雍也说得清楚:“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万物”当然包括“一阳”,也就是说,“一阳初动”只是说“初动”,就象受精卵开始发育一样,但婴儿还未成形,更没有生出来。所以冬至节气对应的消息卦仍然是极阴的《坤卦》,只不过《坤卦》阴极而返,下面潜伏的阳爻已开始苏动,下一步就会息长出来。

《复卦》:先王以至日闭关

再说一下《复卦·象辞》。按照消息卦自然的阴阳消息规律,《复卦》是由《坤卦》变化而来的。十二消息卦自然的阴阳消息,从《姤卦》开始阳消阴息,阴爻不断息长,到《坤卦》时阴爻的息长达到极限,到《坤卦》为止,下面就不会再息长出阴爻了。《坤卦》众阴而无阳,众阴组成了一个大坤体,“坤为众”、“坤为地”,地又引申取象为“城邑”。从《姤卦》到《坤卦》的变化,就象商旅(众)不断往来,行于城邑之中,而到《坤卦》为止,下面再不会有阴爻息出,象君王关闭了城门,商旅不再进出。所谓“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实际是《坤卦》之象,只不过由于《复卦》是由《坤卦》变化而来的,故置之《复卦》而言之罢了。“先王以至日闭关”的目的,正是为养元气,不使过度惊扰元阳,让元阳顺应自然,慢慢息长出来,这就是《复卦·卦辞》所谓“出入无疾,朋来无咎”的意思。“疾”在这里就是快,匆忙的意思。安稳而不扰,闭关而养元阳之气,这正是先祖传下来的养生智慧。呵护元阳,“其见天地之心乎”?这里面有一个细节,就是言乎“先王”。这正是由于《坤》在《复》先,故《坤》中之王为《复》中之王的“先王”,“至日闭关”正是“先王”所为,故“至日”之说乃在《坤卦》,这也更加证明了《坤卦》对应冬至节气,而不是《复卦》。《复卦》“雷在地中”,已不是“闭关”静养状态,而是“雷出于地”则奋的冲动状态,很快就会变为《豫卦》了。

《巽卦·象辞》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说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感到我的说服力不够强,觉得我是自以为是,那么我就研《易》而本乎《易》,以《易》举例,看看《易》中的十二消息卦是怎样与天时对应的。《巽卦》是由《遯卦》变化而来的,《遯卦》先变为《巽卦》,然后《巽卦》再变为《中孚卦》,故这三个卦的天时是一样的。由于《遯卦》是消息卦,故这三个卦的天时源自《遯卦》。《巽卦·象辞》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这里的“申命”就明确指出了《巽卦》的天时。孔子曰:“时也,命也”,天时就是天命,“以申命行事”就是以申时之命行事。“申”代表孟秋之月,节气包括立秋、处暑,按五行规律讲,申在后天八卦的坤位,时在夏秋之间,为四季之中,五行属土,“万物皆致养焉”。“以申命行事”就是要遵申时之道,使万物得以繁衍,培养好下一代。《巽卦》由《遯卦》而来,故《遯卦》的天时必为申,《巽卦》才能言“以申命行事”。

既然《遯卦》天时为申,那么依次类推,《否卦》天时就是酉,《观卦》天时就是戌,《剥卦》天时就是亥,而《坤卦》天时就是子。子时节气为大雪和冬至,子正就是冬至日,故《坤卦》对应子时、对应冬至节气是符合《周易》理论和实践的,是确定无疑的。请不要再以“冬至一阳生”为口实,以《复卦》对应冬至节气为定论,惑乱天时,搅扰《易》学,并以讹传讹,一代又一代地误导下去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