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纯德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验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发表者:赵东奇

作者/门理章

摘要:临床实践中,只要抓住“脉管炎”病的“本寒”、“标瘀”,部分患者变证和后期虚损的病机规律,掌握好兴阳温经为主,活血化瘀,补益精血为辅的治疗法则,采用“联合方组”的用药形式,突出重点,整体治疗,全面照顾,多可缩短疗程,早日全愈。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称“脉管炎”),中医称为“脱骨疽”。先父门纯德老中医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曾系统观察了850余例“脉管炎”患者,探索出一套治疗方法,笔者侍诊于先父身边十余年,对其治疗本病的经验略知一二,兹简介如下。

一、病因病机

“脉管炎”病例中90%的患者局部有受冻史,或是素体阳虚,局部感受寒邪,损伤阳气,失于温煦而致阳虚瘀凝,气滞血瘀日久可致正虚邪盛,局部出现溃烂、坏死,甚至肢节脱落。有的出现阴虚化热或湿热蕴毒的证侯。因此,先父认为本病是以寒为“本”,以瘀为“标”,以热为“变”。

二、辨证分型与治疗

1、寒凝血滞型

证见趾(指)温降低,肢端怕冷,触之冰凉,遇冷疼重,夜间痛剧。重者出现坏疽,肢端溃烂、脱落。凡疼痛剧烈,患肢冰冷,皮肤青紫者常以乌头桂枝汤温通经脉以祛积寒;手足冷痛,上肢尤甚,皮肤苍白投当归四逆汤扶助心阳以驱寒凝,兼有肢体麻木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温经活络;四肢冷痛,下肢为甚者常用白术附子汤温暖下元。若兼有脾胃虚寒诸证者,则结合温补脾阳,常用理中汤、《本事》温脾汤温中宫以暖四旁。

先父认为:人体阳气,根于肾、充于脾、行之于心。因此宜兴肾阳、补脾阳、通心阳以祛寒凝。粗略缉计,此型约占“脉管炎”的75%以上,兴阳祛寒,温经通脉法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治法。

2、气血瘀阻型

若兼见皮色紫红微肿或成斑成索,触之发硬疼痛,习以活络效灵丹(张锡纯方)加桃仁、红花、地龙、山甲珠、䗪虫等;兼有肢端稍冷,肢体酸胀者,常以身痛逐瘀汤为主。

3、阴虚化热型

证见患肢红肿,局部发热,疡久不愈,脓液腥臭,疼痛较剧,手足心发热,脉细数。治以清热养阴解毒,方用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常加薏仁、夏枯草、地龙、龟板之类。

4、湿热蕴毒型

证见患肢局部红肿有灼热感,疡面渐大,味臭,脓多而黄稠,疼痛剧烈,夜间尤甚。此当急用清热解毒利湿的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常加夏枯草、苍术、黄柏、大黄之类。

先父认为,阴虚化热、湿热蕴毒二型,皆属“脉管炎”病的“变”证。此时病势较重,治疗时药量要大,病重时可日服二剂,必要时可以药代饮。否则“杯水车薪”药难胜病。

5、气血两虚型

证见体质消瘦,患肢肌肉萎缩,皮肤干燥,趾(指)甲厚脆,溃疡面暗红,脓液稀少,久不愈合,疼痛绵绵,脉多沉弱无力。常以补养气血的人参养荣汤、炙甘草汤等治疗。

6、正虚邪陷型

证见面容憔悴,精神疲惫,患趾(指)暗灰或黑干枯萎,溃疡深陷,脓液淡灰稀薄,外露骨质变黑,久不愈合。常以扶阳气、补精血的阳和汤加黄芪治疗。

先父认为,临证除治疗虚损外,还宜结合治“本寒”、“标瘀”。常以温经通脉、活血化瘀的方药与补养气血或扶阳填精的方药交替服用方可获效。

临床实践中,只要抓住“脉管炎”病的“本寒”、“标瘀”,部分患者变证和后期虚损的病机规律,掌握好兴阳温经为主,活血化瘀,补益精血为辅的治疗法则,采用“联合方组”的用药形式,突出重点,整体治疗,全面照顾,多可缩短疗程,早日痊愈。

三、案例

1、王某,男,31岁,农民。1984年4月8日初诊。1978年下肢受冻,始觉左足冷痛,1984年春冷疼加重,夜不能寐,间歇跛行。患者面色萎黄,精神疲惫,左下肢肌肉萎缩,左大趾干硬,趾端破溃,趾甲厚脆。局部颜色苍白,左趺阳脉极弱。举垂试验阳性。寸口脉沉弱,舌淡白。辨为寒凝血滞、兼脾阳虚。治以兴阳祛寒、温经活血兼补脾,运用方组如下:

一方:制川乌10克,桂枝9克,生白芍6克,炙甘草6克,蜂蜜20克,生姜9克,红枣4枚。

二方:厚朴12克,干姜9克,桂枝10克,附子10克,川军6克,炙甘草6克。

三方:当归20克,丹参2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龙12克,桂枝10克,䗪虫6克(研末冲服)

四方: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半夏9克,木香6克,砂仁6克,藿香6克,生姜9克,红枣4枚。

上方按顺序各服一剂,反复四轮。食欲增加,腹胀便秘已除,精神好转。大趾端处仍硬,溃疡未愈合。此虽阳气渐复,但气血尚衰。治宜温经通脉、补养气血。又补入人参养荣汤。三方反复十轮。

服药后,左大趾硬皮脱掉,趾端溃疡愈合,已能劳动。

2、刘某,男,36岁,民办教师。1982年4月28日初诊时左足患“脉管炎”已高位截肢,右足外侧及大趾、次趾、小趾皆溃烂,中趾呈干性坏死,无名趾骨已脱落。局部肿胀红紫,溃疡处脓多而黄稠,气味腥臭,疼痛剧烈,辨为湿热蕴毒,活血胜湿。拟方组如下:

一方:银花60克,公英60克,紫地丁30克,连翘9克,夏枯草30克,黄柏9克,苍术15克,川军8克。

二方:当归30克,丹参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龙15克,薏仁30克,益母草30克,䗪虫9克(冲服)。上两方交替服6轮后,溃疡明显缩小,在原方组上略事增损,击鼓再进。

又入人参养荣汤,三方隔日一剂,两月后中趾死骨脱落愈合。后以当归四逆汤、生化汤、人参养荣汤交替服用而告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