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遵化历史上的天桥峪

作者:王亭贯

感谢:肖宝忠、王力、李秀安等提供帮助

天桥峪的奇石两山夹涧,山腰横出,有跨涧之势

天桥峪,在遵化常各庄村、玉田尚庄村和玉田黄家山村之间,海拔251米。遵化县志记载:天桥峪两山夹涧,山腰横出一石长三丈余,有跨涧之势故名。现场看天桥峪之长石在山谷之上,两山腰之间,东侧山腰横出,好像要跨过山涧,像一座桥,一头连接山腰,一头连接天边,天桥峪,名如其实。

天桥峪西山顶上还建有玉皇庙,天桥峪东侧原有姑子庙,附近还有水官寺,这真是上有玉皇大帝发号指令,中有姑子庙看守天桥,下有避免洪水泛滥的水官在此管辖。天桥峪东山顶有古石墙,村民叫北堡子,据传原有土匪在此占山为王。附近还有神仙洞,深不可测,神仙洞在古代是神仙修行之所,传说可以一直通到水峪村东界山口的老爷庙,旧社会是穷苦民众躲避战乱的场所,抗日战争时也有八路军等曾在此藏身。

关于天桥峪有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天桥峪的山上立有两个拱桥的桥拱,如若全桥从正中间截去一段,好像雨后的彩虹非常壮观。传说如若这两个桥拱长在一起,此处就将变成汪洋大海。这天,姑子庙的一位仙姑从此路过小解,这个仙姑在姑子庙长年修行,有了一定法力,她小解后尿液洒在桥面上,竟将其西段冲毁,自此仅存东段,再也长不到一起了,也避免了洪水灾难。为了纪念这个事,附近村民就将这里起名为天桥峪。

附近村民还传说天桥峪北山顶上为秦始皇墓之假冢。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称“始皇帝”。他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他建立起了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在这里人们仿陕西秦始皇骊山墓,在天桥峪北峰最高点竖起起了一个大的封土堆,旧社会逢年过节在此处举行祭祀仪式,就是为了纪念他的不世功绩。

天桥峪附近村有:

1、黄家山:南麓是双城河的发源地,据传,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主力军失败后,有一支队伍流落此地占山屯扎,故此山名为黄家山。明末,朱氏先祖由柳君屯迁此立庄,取名黄家山,村南六里有一小村水官寺,四面环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设有后方兵工厂。

2、鸭子峪:据查,清道光年间,杨氏先祖由杨家套迁此立庄,刘氏先祖相继由遵化柴王店迁入。因庄处在四周环山的山谷地带,村西山坡下有一眼马蹄形的水泉,泉边常有野鸭子饮水留下的爪印。村中又有金鸭子飞来的神话传说,故定庄名为鸭子峪。

3、常各庄:该村为我国明朝始建,常氏迁此立庄,以姓氏取村名常家庄,至我国清朝咸丰年间更名为常各庄,沿用至今。常各庄村东曾有一座三皇庙,该村不仅有常姓、王姓等,张姓是村中大户。

4、水峪村:该村为我国清朝末期始建,清朝宣统元年,张氏四户迁此定居,因此地四面环山,水源缺乏,为图吉利,取村名为水峪。在水峪村东为两山夹一口,叫做界山口,原有老爷庙一座,曾有一通古碑写有建庙功德发现于常各庄和柴王店村之间的路北。

5、柴王店:河北遵化刘备寨乡柴王店村位于遵化市中心区南部偏西25公里处,其村南有一山,气势雄伟,像一个头北尾南的山羊,取名为羊山或羊角山。该村历史非常悠久,在2002年3月16日村西发现战国时期遗址,表明距今2200年前此地就有人类居住。后于约1400年前的唐朝开始建村,《遵化地名文化大观》记载,因柴氏迁此立庄,并开了一家客店,故取村名为柴家店,至清朝光绪年间,王氏迁入后,又改称为柴王店至今。

遵化县志记载,柴王、赵匡胤等在柴王店结拜,宫里-柴王店-范家坞-老君屯这是一条古驿路

其实柴王店建村还有一段故事呢。说的是唐末五代群雄纷争,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之前,曾在遵化境内活动过。他路过一座村庄结识了卖油为生的郑子明和卖伞为生的柴荣,三人萍水相逢却非常投机,于是相约结拜为兄弟。他们带着食物,来到村内观音堂一棵粗壮的树下摆好香案,磕头发誓,柴荣为老大,赵匡胤为二弟,郑子明为老三。从此,“柴王店三结义”的佳话,一直传到今天。

据传,柴王爷就是后周世宗柴荣,俗称柴王爷,柴王爷本是天财星君临世,在天界专管财政,来到地界后,跟张果老、吕洞宾修炼成仙,后来被玉帝派往凡间,投胎转世为后周皇帝柴荣,救万民于水火。从宋元时期开始,柴荣被广大中原地区百姓奉为财神。为了纪念柴王爷在此结拜,故取村名为柴王店。

大清光绪年间的《遵化县志》上柴王店村记载有一座观音堂

遵化县志记载:天桥峪两山夹涧,山腰横出一石长三丈余,有跨涧之势故名

天桥峪附近的碾盘

天桥峪的奇石

天桥峪的奇石

天桥峪的奇石

尚庄后街村

柴王店南侧的羊山,山如其名

遵化文史,探寻历史古迹,传承灿烂文化,感受灵动而隽永的千年古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