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佳买点—“估值三段论”!

拖了两周,老樊交易系统的“估值篇”姗姗来迟,花了不少的时间揣摩和修改,只能说里面干货满满,也更新了最新的案例数据,这次的等待,是值得的。

在前面的方法论体系文中,老樊是围绕选股层面进行剖析,搭建以“唯产品论”为底层框架的“6好价值因子”,但对“好时机”这个因子,谈的很少,所以大家对好赛道上的好公司,究竟如何找买点,是不清晰的。

故此,老樊出这篇谈估值的专题文章,重点聊一聊,如何基于估值找到合适的买点,特别是老樊重点分享的“相对估值矩阵”。让大家以顶级机构资金的视角,来找到合适的介入时点,脱离普通散户“随机乱买”的困境,价值量非常高,建议大家反复读几遍。

一 、估值方法探讨—绝对估值法VS相对估值法

在谈估值策略前,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估值的分类。估值模型虽然有数十种之多,但是归根结底,估值方法却只有两种:一种是绝对估值法,另一种是相对估值法。

先看,绝对估值法,最著名的绝对估值法是现金流折现法(DCF),就是考虑现金的时间价值,将企业未来若干年可能创造的净现金流,按一定的利率折算到当前,再与当前的价格进行比较。

现金流折现法的缺陷是明显的,而且很难克服,根据DCF 模型,公司的估值由自由现金流FCFF,无风险收益率、β、风险溢价、杠杆率等要素计算得出,他们分别对公司估值存在不同方向和不同力度的影响。

简单来说,DCF模型计算用到的数据,都是主观估计值,稍许偏差,结果会谬以千里,所以这种估值的方法,形式重于实质,是学院派的“拿手好戏”,记得当时老樊考CPA,为了考试,做DCF现金流折现的题目,头都炸了,但对于投资实战,意义几乎是没有的。

当然,备考的过程也是有学习成果的,DCF模型,会给你提供一种思考的模式。比如说为什么调味品的PE估值比白酒还要高,核心就是在于,调味品的现金流稳定性非常强,产品属性来看,是必选消费品,所以经营周期可以长达20年以上,且周期性比白酒还弱,所以绝对估值的预测性很强,其PE的估值水平高于白酒,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我们去选择好赛道,就是基于DCF模型的逻辑,去研究哪类好赛道、好公司,其现金流是稳定且有持续性的,这样经营周期更长,现金流更厚,用现金流贴现到当下,股价也会更高,对应的PE也会更高,估值天花板,就不会成为压制股价上涨的理由。

再说,相对估值法,最重要的主要有三类,PE估值、PB估值、PS估值。

PE估值,其计算公式:PE = 股价/每股净利润,其应用场景是经营业绩相对稳定,行业稳步发展,竞争格局逐步清晰的板块或行业。

根据每股净利润选择的数据不同,市盈率可分为三种:静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滚动市盈率,老樊一般看的最多的,是动态市盈率和滚动市盈率。

·静态市盈率 PE (LYR) -Last Year Ratio:以当前股价,除以去年一年的每股净利润。

·滚动市盈率 PE (TTM) -Trailing Twelve Months:以当前股价,除以前面四个季度的每股净利润。

·动态市盈率:以当前股价,除以通过已出报表预估的今年全年每股净利润(每股净利润可选用券商研报中给出的EPS预测值)。

PB估值,其计算公示:PB=股价/每股净资产,其应用场景多为周期股,企业盈利能力较差,或者是业绩不稳定的企业,比如说银行地产,钢铁煤炭等纯周期品种,PB估值单纯是从公司清算的角度出发,以现在的价格买下这家公司,到底划不划算。

PS估值,其计算公示:PS=股价/每股营收,这个指标自带“大佬加持”属性,因为这个指标是“成长股投资之父”菲利普-费雪提出的,其应用的场景是互联网和科技属性的行业,以及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其在发展阶段及盈利模式相对成熟阶段宜用PS估值。

二、相对估值法“基础版”—横纵对比+历史估值分位法

从投资实战角度来看,相对估值法是主流,即使是公募机构,也重在看相对估值。

对企业进行估值的第一步,首先是选择对应场景的相对估值工具。

比如盈利能力比较稳定的优质标的,你用PB估值,那永远不会便宜,永远找不到买点,而对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去看PE的话,基本上都要30-40倍起步,肯定算不上便宜,也没有办法下手,所以再好估值工具,用错了场景,也是徒劳无功。

第二步,就是对比分析,即横向对比,以及纵向对比。比如说老樊在前期挖掘的泸州老窖,核心的启动逻辑,老樊也说过,是估值修复,而估值修复的动因,就在于估值的横向对比上。

作为高端白酒的三驾马车之一,从PE横向对比来看,7月份的老窖明显是便宜很多,茅台、五粮液21年的PE都在30倍附近,而当时泸州老窖的PE值仅20倍出点头,单单从PE推升股价角度来看,都有50%的理论上涨空间,所以说横向对比就能判别价格是否被低估。

再来说纵向对比,即做“相对估值全景图”。

以茅台为例,拉一个PE的历史估值数据,能够看到茅台历史估值的轨迹,2006年-2007年是其高成长的阶段,当时的估值最高一度突破70倍,2008-2012年,“反三公消费之前”,为周期波动阶段,估值中枢略超20倍,2012年末-2014年,行业在反三公消费,叠加塑化剂事件下,行业断崖式下滑,估值一度下探到当年利润的9倍,再到2016年,开启大众消费主导、抚平周期的稳增长阶段,鉴于需求的稳定增长,以及潜在的提价能力,确立30倍左右的估值中枢。

建立这样一个估值全景图,进而会对茅台的估值历史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最简单的操作方式,就是“跌破历史下沿是买点,穿破历史上沿是卖点”。

有了这样一个估值全景图,就像航海队,有了一个地图,它虽然不能100%把你带到目的地,但能够告诉你,你目前所处的位置,这样你也就能明白,现在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

除了相对估值的横纵对比以外,历史估值分位,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辅助工具。从定义角度来看,选上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的估值数据作为计算基础,有两种维度横向比较得出历史分位。

比较常用的时间维度(wind数据就是这种),假如现在某股票或指数的历史分位为20%,那说明当下估值比历史上占比20%的数据都要高;

还有一种是绝对值维度,历史估值水平=(当下估值-历史最低)/(历史最高-历史最低),这种用的相对较少,因为历史极值有多极端,对结果的干扰很大,而A股的波动幅度冠绝全球。

历史估值分位法,从计算方法上,就能够看出,有2个明确的优点,一个是通过拉长时间,扩大样本,排除了一些偶发的因素(企业某年度经营异常,市场系统性上涨下跌等)对估值判断的干扰,因为有的时候PE/PB会出现极值点。

另一个是对未来有一个前瞻性的指引,做小部分的修正,相信企业发展的“惯性”,相信通过时间的平滑,企业价值存在一个稳定的均值中枢,相信股价的 “均值回归”。

老樊比较常用的,就是基于时间维度的历史估值分位法,这样能够清晰的了解,公司目前处于历史的那个位置上,这个工具,对找买点是非常不错的,如果是以10年的历史数据来看,如果历史分位是20%,说明股价已经进入到买入区间。

三、相对估值“进阶版”——独门利器“估值矩阵”

掌握了相对估值的“1.0版本”,即基础版,老樊再来聊聊藏箱底的干货,那就是相对估值矩阵,即PE-G、PB-ROE、PS-NPM估值矩阵。

先说原理,即为什么,这是从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的估值模型推导出来的,推导过程就不给大家一一演绎了,直接告诉你结果,那就是每一种相对估值的工具,都有一个关键驱动因素(图中以市盈率模型为例,拆分其模型能够看到,其影响因素为增长率、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其中关键驱动因素就是增长率)。

结论就是,PE估值的关键驱动因素是G,即增长率,PB估值的关键驱动因素是ROE,即净资产收益率;PS估值的关键驱动因素是NPM,即销售净利率。

将相对估值工具,作为纵坐标,对应的关键驱动因素作为横坐标,这样就能建立一个二维坐标系,将历史数据输入到坐标系中,就能够对公司的估值情况,这样就有一个全景清晰的认知,操作策略非常简洁—“左下角买,右上角卖”。

先来看,PE-G矩阵,纵轴是PE,横轴是G。

谈PE-G相对估值矩阵之前,老樊先来说说PEG指标,PE和G的联立,除了说可以搭建矩阵外,二者的相除,也是可以判断当前企业的价值的。

这个指标的发明人,实际上是吉姆.史莱特,在其著作《祖鲁法则》中有详细的解释,当然,将这一指标发扬光大的是老樊的偶像,彼得林奇,其在退休之后,将这一指标向市场公布,成为一众顶级机构挖掘成长股的利器。

简单来说,PEG指标的应用方法,是PEG的值小于1时,该股票有投资价值,PEG的值越低,投资价值就越高。彼得林奇在这个指标运用上有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对G,即净利润增长率上,其对G的要求是判断未来3年的利润增长率,而不是去年或者未来一年的利润增长率。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企业今年的净利润是10亿,预测3年后的净利润是40亿,那么这个企业的三年净利润符合增长率=58.74%,假设当前的PE估值是40,那么显而易见,PEG值是0.68,所以站在当下来看,其是有投资价值的,但估值单看PE是40倍,可能就会放过这次的投资机会。

除了通过PEG这个量化的指标外,老樊也做了创新,那就是搭建PE-G相对估值矩阵,通过建立坐标的方式,进而能建立估值的全景图,看清企业的价值。

以医疗服务“十年十倍”的眼科龙头爱尔眼科为例,处在好赛道上,其成长属性非常强,当然更是非常稀缺,就以最近5年的数据来看,在A股市场3500+支股票中,2014-2019归母净利润增速持续在30%以上的公司仅有8家,足以看出爱尔眼科的稀缺性。

但正是这份稀缺性,让公司的PE估值,一直是居高不下的,如果单看PE来下手的话,压根就从来没有出现买点,而如果通过搭建PE-G相对估值矩阵,就能够发现,公司的绝佳买点是在2012年。

该年2月份,出现“封刀门事件”,引发社会公众忧虑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所以短期抑制了潜在消费群体的消费意向,准分子手术业务拖累业绩,同年股价更是持续调整,出现明显的杀估值行为,从PE-G估值矩阵来看,不管是PE,还是G,均处在“左下角”的位置,所以对于好赛道上的好公司,无疑是最理想的买点,也就是老樊分享的估值策略“左下角买”。

再看PB-ROE矩阵,纵轴是PB,横轴是ROE。

实际上,PB-ROE策略,是顶级机构主流的一个量化选股模型,这个模型主要是找到高ROE,但PB很低的优质品种,但是如果套用这套框架的话,你会发现,能够选中的标的会非常少,而且更多时候会掉入价值陷阱。

一方面,高ROE,低PB,出现的概率非常少,基本上都是大熊市的末端,而且机会非常稀缺;另一方面,高ROE有的时候,是包涵了高风险的,因为有的高ROE,是周期或者是高杠杆带来的,持续性非常差,这样的话,买入这类的品种,基本上就是股价的高点,很大程度上会踏入价值陷阱。

所以老樊对这个量化模型做了一些优化,建立PB-ROE相对估值矩阵,不单单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选股模型,更是一个很好的择时模型。

如果是选股层面,主要盯紧2类投资投资机会:

一类是低PB、低ROE,要去看ROE是否有持续爬坡的能力,这个时候,也是买入这类品种的,非常优秀的时机,体现择时模型的魅力;

另一类是中等的PE,但ROE处于中上水平,且判断ROE能够较长时间维持在这个水平上,这也是典型的成长股选股模型。

上述两种应用,是老樊跳出了教科书式的应用,反其道而行之,是非常有效的投资策略。

这里给大家看一个“三一重工”的买点,在2014年之前,三一的ROE水平保持在非常高水位,盈利中枢在20%以上,但2014年遭遇宏观冲击,盈利能力大幅下滑,2014-2016年ROE指标数值,分别为2.98%、0.60%、0.90%,但真正意义上的买点,是在2016年的年末附近。

因为虽然14年-15年ROE已处于低点,但PB并未回撤到低位,但经过2年的调整,PB已从从3倍PB,回撤到2倍附近,即单估值这一项,就出现50%的杀跌,能够看到不管是PB、还是ROE,都处于PB-ROE估值矩阵的“左下角”,这也就是三一重工最佳的买点,能够看到随后三一股价展开轰轰烈烈的大涨行情,即赚了ROE从低点回升,穿越周期盈利的钱,也收获了PB估值中枢抬升的钱,所以是戴维斯双击的机会。

最后看PS-NPM矩阵,纵轴是PS,横轴是NPM。

这个矩阵的使用场景,首先是符合遵从PS估值的 ,即互联网和科技属性的行业,比如说Saas赛道,以及平台属性的互联网企业,以及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在其在发展阶段及盈利模式相对成熟阶段。非常理想的介入位置,就是PS处于历史时间序列的偏低位置,且NPM的值也在较低位置,即PS-NPM矩阵的“左下角”。

这里给大家看个例子,也是老樊以前挖掘的“消费建材”赛道中的明星选手,坚朗五金,因为其数据较短,放在矩阵中,被压缩,所以不清晰,我们直接在Excel数据中看。

其16年上半年上市后,建立起集多品类产品、销售人员、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平台,以致公司净利率快速下滑,如果从2012、2013年的数据来看,净利率下滑幅度接近70%,从销售净利率最高的13%,下滑到仅有个位数的4%。所以NPM的数值已经来到左下角。

但因为是刚刚上市的次新股,所以PS数值一直非常高,最高点是5倍,但经过业绩的连年下滑,最终PS被杀到不足1倍,至此,PS和NPM值均处于“左下角”的位置,至此,这支消费建材的黑马,也迎来中长线的绝佳买入位置。

估值的内容,差不多也就给大家讲完了,老樊更多是从一个框架的角度来阐述,实际上,上述的每一点,展开来讲,都能细化出非常多的内容,以后老樊会慢慢在细化聊聊。

把这个框架总结一下,那就是“估值三段论”:

第一步,定位相对估值场景;

第二部,横向纵向对比,辅助历史估值分位法,辨析估值所处阶段;

第三部,独门利器,“估值矩阵”,“左下角买,右上角卖”。

最后,老樊想提醒一点的是,估值的目的是找准买点和买点,但并非是字面含义,买点和卖点,更多是一个区间的概念,并非是一个极值点,这点务必要牢记心中,很多投资者,困在究竟是20倍PE便宜,还是25倍PE便宜,没有建立与业绩的关联性,要知道,左右估值的核心变量,是业绩,拉长周期来看,股价和业绩是正相关。

估值是要有区间概念的,如果单纯追求某个数值,会掉进“估值数字陷阱”,比如说左下角买,不是某个极值点,而是一个区间,落在这个区间范围内,都是很好的买点,如果股价持续调整,就会越往左下角靠,那标的价值低估就会更加凸显,安全边际也就会更足,反而是越跌越买的机会。

记住,投资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成分,更多是体现在估值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