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记事

      昨天清明节假第一天,细雨蒙蒙,山岭清冷。天空就像给加了一个空蒙的盖子,人被扣在那一片不大的天地里行走:抬头望去,近的树初展嫩叶,稍远就是一片迷蒙。
      老家的坟地,在万亩桃花深处的面向东偏北的坡上,引过去的是一条仅供一辆机动车过的弯曲小道。它就像一条布袋子,绕着地势斜斜地上去。
      桃树叶子才是一点小片片儿,杏树叶子已经快要长成了,齐刷刷地衬出一片嫩绿。花椒嫩芽刚刚长出来小半拃长,你扳过一枝放到鼻子底下闻一下,那个味道啊,一下子钻进你的心肺里。
      “花椒芽往菜里放几根,菜的味道一下子就给提起来了。”妹妹说。
      现在,我们山坡上很常见的花椒芽芽,在城里成了个稀罕物。
      每次回到这个我们长大的地方,总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我们小的时候,感觉这里很大。从北头老家门前跑到南头人家门前来玩耍,都感觉是跑了很远的路。现在呢,过了石桥,爬上慢坡,发现不过是几步路而已。不禁哑声一笑:梦想也是随着人的成长会长大的。
      真是这样的。小时候,六七岁的年纪吧,跟小伙伴们玩累了,躺在沟西那片细沙一样碎土坡上,望着很远很远处的户县老电厂的三个烟囱,我就梦想着:长大了,要是能到那么远的地方走一遭,该多好啊!
      其实,那烟囱离我们老家这里也就二十多里路而已。有趣的是,我不但到过那里,而且还在那里工作了六年的时间。
      童年的路,再走的时候就像回到了童年时光,又生活了一遍。一切都那么清晰地映出来,摆放在记忆的幕布上,如在昨日。
      老家一排最南头人家屋后面,有一棵老大老大的核桃树。这核桃树很不同,结出来的核桃个头大,皮薄肉厚味油香。最吸引我们的,是离皮核桃:只要核桃熟了,随便打下来,绿皮儿自动剥离;我们在路边随便拿个碎石头轻轻砸一下,核桃壳就会很规则地裂开,核桃仁利利索索地就剥落开来。
      老家那里的核桃树很多,满山坡都是。但是我们就喜欢跑到这个树底下来敲核桃吃,因为不用担心手会被核桃皮儿染得发黑。
      屋前头沟坎底下有一棵也是老大老大的桑椹树,枝杈纷披,树冠阔大。这树长出来的桑椹,个头肥大饱满,跟木枣一样粗,但抵得上两个木枣那么长。桑椹熟了的时候,浑身是黑紫色的,油亮发光,汁子充沛。拿一个吃一口,甜得你都能闭过气儿去。
      那时候的人,也都没有采了桑椹拿到集市上去卖钱的意识。但是,养蚕的人家多,桑叶是很珍贵的。我们这帮小家伙不知道心疼桑叶,爬到树上摘桑椹的时候,嫌一个一个摘麻烦,就连树枝折断,拿下来坐在树底下消停吃。哪个不是把嘴吃得像梅艳芳抹了浓重的深紫色口红似的?
      我们这种破坏性吃桑椹的做法,很让大人们生厌。后来,再见我们往树底下凑,大人们就出来赶。我们不得不改成了偷吃桑椹:一个人爬树上使出吃奶的劲儿狠命摇,桑椹就像下雨一样往下落。底下围了一圈儿人,把衣服撩起来接。有点干脆把嘴张开,闭着眼睛让桑椹往大嘴里掉。
      ——偷来的桑椹吃起来更甜,大家一致这样认为。
      前天晚上,一个发小从东莞回来了。我们一起聚餐的时候,这家伙还问到这个桑树的事情。童年的味道,四十多年了还留在我们的唇齿间。
      朝南就是白杨泉跟前的石桥,石桥北边有一棵从半坡陡峭石崖里长出来的白杨树。在我的记忆里,这白杨树是最高的:你看不到它的根部在半坡什么地方,大概在桥面以下三四米处,但挺拔的树干直溜溜地戳向了天空云端里。抬起头伸长了脖子使劲儿看,免强可以看到半空中一个喜鹊窝。
      从来没见过这么大但做工这么精细的喜鹊窝,像一个架在空中的大铁锅,隐隐地看得透。细碎的树枝密密匝匝很精巧地叠搭着,中间还有细绒绒的干草。我们几天没过来看,再走过这里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小喜鹊探出毛茸茸的小脑袋新奇地四下里探望,嘴里叽叽喳喳地碎叫着。
      过了石桥就是拐弯,在要上坡处沟边有一棵孤身独立的榆钱树。真的,在这一片周围,只有草,和小夹道里的盘桃树,再没有其他树;只有榆钱树孤芳自赏地挺立着。
      在杏花桃花梨花菜籽花,包括洋槐花都已经过去,最早的水果还没有下来的时候,绿莹莹甜丝丝的榆钱就成了我们的美味儿。
      榆钱树太高了。榆钱这东西还一定得趁着在树上还嫩着的时候吃,稍微过一点儿就像干柴禾,没有水分,那简直吃不成。所以,要吃到榆钱,我们必须挑选爬树本领最厉害的。我们在下面托住他的屁股把他往上送一段,然后他两腿死死地夹住粗糙的树身,两只胳膊往上伸,这样两腿和两只胳膊轮换发力,才能爬上去。
      为了吃到榆钱,我们差不多都练出了爬树本领。最初的时候,好多人掌握不了技巧,爬上去三四米距离,又呲溜呲溜滑下来,擦得肚皮上一绺儿血道道,殷红的血珠子渗出来。没有人会在乎,随便在地上抓一把面面儿土往上面一摁:“过几天就自动长好了。”
      为嘴伤身的事情,那时候干的太多了。跟吃柿子摔骨折胳膊腿儿比起来,这简直就算不上数了。
      我记得很清楚,老家这里还有一棵高大的皂荚树的。
      那时候,没有洗衣粉,也没有肥皂,村里人洗衣服都用皂荚。可以说,皂荚树在当时是很有利用价值的,村里很多人家都来打皂夹,晒干收拾起来。年前家里大洗衣物的时候,用棒槌砸开,直接涂抹清洗衣物。
      母亲就是用皂荚给全家人洗衣服的,我们曾经帮着母亲打过皂荚的。所以,我对这皂荚树还真有着特别的情感。
      遗憾的是,我在这里到处看,也找不到当初皂荚树所在的位置。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乒乓球初级爱好者,写作初级爱好者。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

(0)

相关推荐

  • 再见,老家院子里的果树!

    今年二月份,按城市建设规划,在我老家要修一个大型的幼儿园,和明德小学扩建相连,整个印山足下五十三户人家都将拆迁. 对要拆迁老家,未必是坏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国家以一赔一的政策给予修建新的安置房,每 ...

  • 答疑解惑|核桃树剪口流水是咋回事?如何避免?

    问:核桃树剪口流水是咋回事?如何避免? 答:那是在树木组织液的压力下导致的树液外流,流出来的是树体的一些营养物质和水,这是核桃树独特的生理特性所表现的,俗称伤流.要避免剪口流水,寒露-立冬修剪最好,1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老宅的树/王晓娜

    我的老家在伏牛山褶皱的一个山洼里,真正的依山傍水.一年春节父亲在大门上贴的春联是"后靠青山龙虎地,前临碧水凤凰池".这副春联是父亲央求老家的一位老教师写的,即写出了我家的地形特色, ...

  • 百姓传奇:花草树 金兰情(作者 作善义)

    <战国策齐策三>有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写出了志同道合之人才能相聚成群,结交为友.以文结交.以武会友.杯酒结交.生死战友等.生活中的相遇,皆可相知为友,正所谓同趣同志,共有一片喜好 ...

  • 【散文】陈占超/核桃王树下的乡思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 用文字温暖世界 核桃王树下的乡思 陈占超 岁月若梭,九月如金.时值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我们随河南文学作家采风团来到了喧闹的登封市唐庄镇范家门村. 范家门村位于唐庄镇 ...

  • 【赣雩文艺】作者:雷道菊《我的温馨家园》总第898期③2021年第104期③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我的温馨家园 作者:雷道菊 在我们这个小山村里,街道两旁栽满了核桃树.春天一到,它用新绿把村里装扮得生机勃勃的.如果清明时节来我们这里,你可以品尝到纯天然特产菜:核桃莽 ...

  • 【郑清馨】清明记事

    清明记事 福清市实验小学四年二班  郑清馨 指导老师:韩国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间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已悄悄地到来.这时,一年一次的扫墓时刻也随之到来了,大家 ...

  • 【记忆空间】清明记事(南部篇).2013

            当一切都将逝去,我们也将老去,照片里留存的回忆,或许是我们唯一可以拥有的...... 在富驿吃了午饭后,大家到五马广场去合影留念.下午,又驱车前往南部县双河乡祭奠我父亲. 父亲的墓地在 ...

  • 【记忆空间】清明记事(富驿篇).2013

           当一切都将逝去,我们也将老去,照片里留存的回忆,或许是我们唯一可以拥有的...... 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而至.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 ...

  • 清明记事:左林

    人生天地间,往往童年里就会对地球环境中的种种物象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在华北平原上,我从小对于"森林"这个概念的印象主要就来自于"左林",也就是左家坟.在老家 ...

  • (杂文)辛丑清明小长假记事

    (杂文)辛丑清明小长假记事 文|01一线 记得2019年写过<己亥清明三日记事>,现又想起要记录一下.今年辛丑清明小长假原本是4月3日至4月5日三天,但因单位生产提前结束,便提前一天安排休 ...

  • 刘铁檩:清明祭祖记事……

    刘铁檩:清明祭祖记事-- 2017年清明,回家祭祖,总想记点什么--,我决定用这个平台回忆记录一下这次回家烧纸,立碑的感想. 我分为七个段落记载了它: 分别是:清明祭祖.姑母催立墓碑.追忆大娘.重建祖 ...

  • 这15米罕见山水画巨作震撼画坛,壮观无比,堪比《清明上河图》!

    关山月 (1912-2000)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艺术大师 岭南画派代表人物 <山村跃进图> 纸本设色 31×1526 cm 1958年 关山月美术馆藏 这幅长达15米的巨作 <山村跃 ...

  • 翡翠版《清明上河图》价值10亿,实属震撼

    大家好,我是轩哥.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北宋时期汴京两岸的自然风光以及繁荣景象.这幅画的篇幅极大,却长而不冗,繁而不杂. 而这样的一幅经典名画,运用在 ...

  • 【远方•安宁有约】河南总社 《雨天记事》作者•冰子

    参赛详情请点击 关于远方诗歌文化传媒和中国远方诗人协会联袂隆重举办首届"远方杯"全国诗文大奖赛的公告 雨天记事 文/冰子 不见雷公电母,未逢风伯云童.近晚时分,雨说下就下,来不及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