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谁识背水一战6

先来查看有无李左车
  有了前述铺垫,现在可以彻查一下韩信背水一战的真实性。非常抱歉,铺垫弄得太长,菜九不是博士,也搞成三纸无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韩信的事情太复杂了,牵扯面太广,想简单也不容易办到,请诸位看客多包涵拉。
  菜九搞考据原本有一个完整套路,即在考察过事件发生背景成立与否的基础上,对事件本身进行彻查,而韩信战赵一事,始终没有对战役本身彻查,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缺陷。现在作一番破解,以补上这个缺陷,将对韩信战赵功绩、贡献及背水一战的彻底否定做成铁案。之所以选择从李左车入手,是因为菜九破解此战时第一个就怀疑上了李左车其人的有无。
  李左车是韩信破赵记载中出现的。菜九在《千古谁识汉灭赵》中已将《淮阴侯列传》的破赵之战这一韩信神话的主角定义为李左车,因为整个过程基本上是围绕着李左车在作文章,广武君李左车不仅预判了汉军的动向,事先就知道了战争的结局,而且成为军神韩信的老师。即使是天纵神武的韩信,也是处于李左车的光环下,并在李左车的预判下行事,成为这一段记载的配角。李左车其人在韩信的传记中真是神得不能再神的人物,既对敌我双方实力长短分析得头头是道,对当地的战场地形了如指掌,还会排兵布阵,并且有带兵作战的能力,又可以逆料未来的大势走向。陈馀不用李左车的计谋就兵败身死,韩信听了李左车的计策就把之后的燕齐搞定。一切都在李左车掌握之中,乍一看,神乎其神;稍一推敲,难免会觉得过于儿戏。让我们来盘点列传中围绕李左车的相关内容,看看这个李左车及其事迹计策的真伪。
  李左车一开口就说了汉军的基本情况与战绩,对汉军在魏地的战事一清二楚。李左车知道的这些情报陈馀也知道,否则赵军就不会提前在汉军来袭方向布防了。八卦一下赵军的情报来源,赵与汉在井陉方向有魏悬隔,而赵军当时已侵入到魏国深处,估计汉对魏发动攻击,赵预测到一步汉将攻赵。根据《曹相国世家》,汉军在魏地斩夏说,破赵之戚将军邬城,赵之败兵应该逃回去禀报赵王君臣。注意,曹参斩夏说是在邬城而不是阏与,这是李左车情报有误,还是编造故事的人想当然,更可能是后者。只是陈馀估计“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这个认识有点莫名其妙,一支能击败魏军赵军代军的汉远征军,怎么会止此区区之数?而李左车的请兵三万以断韩信后路之策,也正是建立在韩信只有数千兵力的算计上,三万对数千,胜算极大。赵军号称二十万,表示实际上没有二十万,那么为什么要号称,是想借此达到阻吓汉军来犯,还是有什么其他用意。估计有夸大成分,不过至少也是举国之兵了,否则李左车不会一开口就要带兵三万。如果李左车真是那样了得,并确信韩信只有几千人马,他应该劝阻这样以举国之力来对抗入侵军,因为太小题大作了。比较合理也可行的做法是以同等规模兵力部署在井陉道险要处,让汉军难以逾越,这样既达到了保全国土的目的,又使汉军劳而无功。尤其是李左车提到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完全可以倚仗险要,只以少量兵力布防,就可以达到阻击汉军的目的。所以用举国之兵来防御区区几千远道而来的入侵者,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同理,与据险而守相比,李左车欲以重兵抄汉军后路的所谓奇谋不仅极不经济,且有画蛇添足之嫌。毕竟穿越战线几百里的奔袭,也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当时的军事素养能否达到目的都是很成问题的事。实际上,在被陈馀拒绝之后,李左车还可以坚持自告奋勇带领少量兵力将井陉之道的险阻处扎死,这样一来,陈馀应该会允许他这样做。但李左车居然放弃了更加切实可行的计策,坐等汉军击溃赵军,尤为不可解。分析至此,还可以推测一下赵军的规模到底有多大,现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借鉴。但此役赵之用兵数量也是个漏洞。赵国在秦统一过程中兵员及人口都被极大消耗,在反秦战争中又是主要的作战地又被大大消耗了一次,项羽分封时赵国及其武装力量被一分为四——常山、代、殷、河南,陈馀击败张耳也会有一定的兵员损失,所以赵国加上代国也绝对凑不齐二十万兵员。赵又有加入反楚联盟的部队,估计人数也少不了,总会有一二万人吧;赵还对魏发动侵略,人数不会少,估计怎么也会有一二万吧。赵还趁汉败彭城攻占汉之河内即殷国,虽然可以动用原先加入反楚联盟的军队,估计还是会对这支部队有所增援,因为在强大的汉之腹地军事挑衅,兵力少了肯定不行。根据《功臣表》“(磿侯程黑)以赵卫将军汉王三年从起卢奴”的记录,卢奴属燕,赵又有对燕侵略之举,估计兵力也不会太少。这几条战线,会将赵军的实力与精力大为分散。综上所论,赵与韩信作战之前就至少已经在三个方向上(汉、魏、燕)对外用兵,这样一来,在后方结集二十万军队,甚至十万军队,基本上没有可能。陈馀回应李左车“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之论,以为倘若这样做了,“后有大者,何以加之”,此话也表明了赵为四战之地,边境上的防守力量本身就不会是个小数字,到了正在四面出击的大战发生时,赵国难免会呈空壳化状态,国内的军事力量应该非常有限,不可能以举国之力堵截汉军于井陉道方向。这正是韩信奇袭赵国后方的计谋依据,也是菜九否定背水一战的依据呢。
  李左车进言不敬处颇多,他以为陈馀不听他的计策,后果会非常严重,这样的观点也很不着调,以以逸待劳的十倍之众,对阵远道而来的疲惫之师,即使不能速胜,也不至于惨败。陈馀的布防虽然愚笨,但也不失平稳,有数量优势,天时地利人和均在自己一边,即使堂堂正正摆开阵势与来犯之敌一决高下,也是稳操胜券的。何况陈馀听了李左车的计策之后,也未必不会派出一股人马扎住处井陉道的狭窄处,从他所谓的二十万大军中拨出一支小部队是小菜一碟,这也是举手之劳的事。对于没有发生的事作推测,旨在表明李左车之计谋并非保全赵国的唯一可行方案。
  大战过后,韩信悬赏活捉李左车。在当时的条件下,也不知这个号令如何传达下去。兵荒马乱的,韩信能有多少通信员把他的最新指令传递给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成千上万将士,所以李左车被活捉也是奇事一件。李左车被俘后声称,“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又是奇事一桩。所谓“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根本不知其所指嘛。论军事能力,陈馀在当时也不是特别强者,其所胜张耳是文官,不能证明陈馀的能力强。根据大战前陈馀拒绝了李左车的所谓高明作战方案的记录,陈馀的军事素养也不过尔尔。作为背水一战的当事人,李左车居然把陈馀之死列了两个地方,更让人百思不解。网络查找一下,泜水即泜河,发源于太行山东麓,流经邢台临城县、隆尧县经宁晋泊注入釜阳河,上游建有临城水库。鄗,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省柏乡县北固城店,与泜水有相当距离,至少有好几十公里。如果确实在泜水发生了背水一战,陈馀也应该是战于此败于此又死于此,而不是战于鄗下,身死泜上。按记录,鄗下不是战场,泜上才是。如果汉军从魏方向由西向东进攻,应该是从西面的泜上至东面的鄗下,陈馀断然没有从没有战斗的鄗下逃至大战的泜上的道理。大概“军败鄗下,身死泜上”说起来朗朗上口,全然不顾两者之间的不吻合处。更奇的是,无论是鄗下还是泜上,距李左车拼命要堵截固守的井陉道至少有百十公里,中间起码隔了一个县!天下哪有这样的战局!说“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这又是一个听起来很带劲,实际上不可能的事。按描述,破赵军杀赵酋都是一天之内的事,那么就不可能“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如果李左车是在这种状况下被俘,应该是惊魂未定,怎么说起来头头是道的,太不可思议了。
  再强调一下,李左车事迹唯见于此,受到韩信如此推重,后来再无建树并毫无踪迹,此人或者为杜撰出来的人物。此前,韩信传记中的假史就有不少,这一段记载也不例外。

  另外,传记中将已为代王陈馀称为成安君,极不合理,而且李左车称陈馀为足下也是怪事一桩。要是司马迁加工,就会作代王馀或赵相馀。《郦生陆贾列传》中郦生说齐的说辞中也称成安君,看来二者是一个来源。所以菜九以为估计这是司马迁生前就在市面上广为流传的成文篇什,其原始面貌就是这样,为司马迁未经加工而直接采用者。陈馀被记为成安君而不是代王,《秦楚之际月表》于汉二年十二月有记曰:“(赵王)歇以陈馀为代王,号成安君。”《史记会注考证》考辨曰:“馀为代王与歇后王赵,同在十月,且馀继歇王代,当互易。号乃故字之误。” 《考证》所论虽然有道理,但应该考虑《史记》称成安君是采用了当时市面成说。因陈馀已是代王,大概司马迁也觉得称其为成安君不妥,所以在月表中加注,而不是笔误,这也是他老人家整齐故事手法。

黑名单 | 举报 | 4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 赞

(0)

相关推荐

  • 韩信灭赵,兵仙用兵的艺术,三万汉军全歼陈馀二十万赵军

    公元前205年,韩信率军东渡黄河,大败魏军,生擒魏王豹,魏地遂平.但是黄河北方尚有代.赵.燕三国,他们虽然是既不降汉,也不附楚,保持中立:但是侧卧猛虎,刘邦始终感觉如芒在背.身逢乱世,非友即敌,要想灭 ...

  • 韩信用兵如神,却被此人一眼看破,韩信:生擒者赏千金

    公元前204年,韩信率3万汉军精锐挥师东进,打算一举歼灭割据北方的赵国.赵王歇和赵军主帅陈馀(成安君)得知此消息后立即决定在井陉布下20万重兵,打算与汉军展开正面交锋. 井陉是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

  • 韩信的“碟中谍”计划,三万兵马打遍半个天下

    韩信是一个独挡一面可以成大事之人. 韩信被萧何从月下追回来之后,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地位甚至在周勃和灌婴.樊哙等名将之上. 而韩信也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暗度陈仓,兵出汉中. 韩信搞定魏国后,他的下个目 ...

  • 千古谁识背水一战9

    9.陈馀.赵王歇,都没有死在背水一战 为什么要说这二人都没有死于背水一战呢?这个见解固然有推理的成分,也有其他史料透露出来的隐秘.前面说过,汉赵战争的主战场在南部战线,其情状超级错综复杂,赵之主脑人物 ...

  • 菜学速递:千古谁识背水战(足本)

    背水一战显示了汉快速完成对赵的从侵略到灭亡过程. 背水一战为汉赵战争的组成部分,真实的汉赵战争是从赵侵占汉之朝歌(河南淇县)开始的.赵见汉败彭城,便立即抢占汉疆土. 背水一战之前,汉与赵已处于战争状态 ...

  • 千古谁识曹无伤

    千古谁识曹无伤 作为历史公案的鸿门宴,其始其终都与一个人物挂上了号,这个人就是曹无伤.给人的印象是,这是一个刚刚出场就立即谢幕的人物.却让历史永远地记住了他.后世甚至以为,因为曹无伤才有鸿门宴.菜九以 ...

  • 千古谁识李太白

    千古谁识李太白 [原创]酒 神----致李白 菜九段 是英雄 必然落魄 在满是俗人的俗世里 你的那份豪迈 岂能被人轻轻放过 既生于凡尘 也难免随流逐波 想和他人一样 钻营个一官半职 到头来好封妻荫子 ...

  • 附:千古谁识沛丰邑*

    附:千古谁识沛丰邑* *是为汉高祖里籍是秦代丰县的升级版. 沛丰邑,出自<高祖本纪>,说的是汉高祖刘邦的籍贯.<高祖本纪>开篇即曰: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汉高祖 ...

  • 千古谁识拜将台/千古谁识追韩信(升级版) 7

    7. 为什么说是蒯通在编造韩信假史呢 应该说,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将韩信假史的编造者定义为蒯通,对蒯通也不算公平.但这是无解的情况下勉强可以拿得出手的解决之道,毕竟蒯通在韩信事迹上有作案迹象,姑 ...

  • 千古谁识拜将台/千古谁识追韩信 4

    3.韩信拜将的过程破绽 韩信拜大将的过程犹如一部舞台剧,看似热闹精彩,但经不起推敲.乍一看,拜大将的决定是萧何替刘邦做的,刘邦就是个傀儡,任萧何摆布,萧何怎么说,刘邦就怎么做,而且是在什么也没有听到的 ...

  • 千古谁识拜将台/千古谁识追韩信(升级版)

    千古谁识拜将台/千古谁识追韩信(升级版) 千古谁识拜将台细目 引言 1.韩信真的会跑吗  2.韩信拜将的背景破绽 3.韩信拜将的过程破绽 4.拜将台对话的真实原型 5."拜将"之后 ...

  • 千古谁识战垓下

    千古谁识战垓下 看 题记:本文是<〈淮阴侯列传〉考察报告>的一个成果.菜九考察韩信参加楚汉最终决战始末发现,韩信并非像历史记载的那样是在拿到汉王的某种承诺之后才参战的,从而对整个决战过程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