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新发现##历史##中华文明# 古...
#三星堆新发现##历史##中华文明#
古蜀王国三星堆文明是中华商帝国文明中心掌控下的一个次文明中心(一)
中国四川三星堆中古蜀国文明遗址的继续发掘和解读,既可以证明中华文明从多元并进到多元一体一中心为主流的发展规律,也可以证明古代中华东、西部文明中心交替领先的基本特征。
一、古蜀国三星堆文明,是中华中古夏、商帝国时代本土区域文明和非中心文明,不是什么“外星文明和南亚半岛古印度两河文明、西亚古两河文明及北非古埃及尼罗河文明等“外来文明”。
1.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国家文明可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黄河、长江两河流域及北南相邻地带,时间上大致相当于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早、中期,也就是母系氏族公社(部落社会)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和完成的漫长历史期,距今大约六七千年到10000年左右。
采集、狩猎文明残存期和农牧文明早期,父系氏族社会在中华大陆东部较早出现,半定居、定居农业、畜牧业文明获得较快发展,人口大幅度增加,这是传说中的“三皇”时期。彼时中华文明长期呈现出“满天星斗”、百花齐放、多元并进、自然发展和竞争、超越、融合、替代状态,例如东部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为代表的华东东夷文明就一度超越了中、西部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和华西文明,包括河南郑州巩义双槐树文化为代表的河洛古国文明、最近继续公开发掘的上古蜀国文明,后被反超并进一步融合。
2.三皇文明
“三皇”是口传中华文明史早期初步大一统时代的标志性领袖人物群体。“三皇”并非仅仅泛指三位先皇,而是泛指在中华大陆具有政治、文化核心引领作用的多位部落国家联盟领袖。燧人皇、伏羲皇、女娲皇、太昊皇、神农皇等都是三皇时代具有核心影响力的圣皇。易经思想、定居聚落与原始城邦(村落和部落群)、父系家庭氏族、新石器农牧业发展、部落联盟相互融合与竞争包括原始战争等,都是早期中华文明共同体形成的主要条件和重要标志。中华西部黄河与长江中、上游两河流域的炎帝榆罔,大概是解体中的、三皇原始民主共产主义国家文明时期的末代政治核心;蚩尤可能是长江中游苗蛮文明北上、东进争夺中华天下并一度部分掌控中原的乱世霸王之一。
3.黄帝帝国文明
经过太多部落、部落联盟和原始国家间数百年合合分分与激烈竞战(竞争、动乱与战乱),距今约4800年到4100年,中华文明迎来了第一个主要通过革命战争方式实现的、原始民主制大一统时代——黄帝帝国时代。
中华黄帝帝国历经黄帝、少昊帝、颛顼帝、帝喾、帝挚、帝尧、帝舜、帝禹等多位先帝,不仅仅是概述的五帝;少典之子、姬姓轩辕氏黄帝是基本完成中华文明原始大一统帝国的开国圣帝;大禹帝既是原始民主公有制为主体的黄帝帝国的末代先帝,又是中华国家文明第一个私有制为主体的世袭奴隶主制家天下——夏帝国的开国圣帝。
黄帝帝国的统治基础是炎黄部落国家联盟、中原和东夷列国(包括山东半岛与黄淮江淮正东夷、东北夷和东南夷)、西南夷(包括后来的巴蜀古国联盟如夏后氏方国)、中南方的苗蛮(九黎)列国。百越、西北方的戎、狄等边远游牧业为主的部族古国人民,对繁荣发展的大一统黄帝帝国表现出很大的顺从与仰慕。以黄河和长江中下游文明(龙山、大汶口文明、河洛双槐树文明为主体,石茆、良渚、屈家岭等文明为重要构成)为依托、以中原河洛核心地带为第一个政治中心(黄帝帝国后世政治中心不断转移,但主要在中华东部),中华黄帝帝国延续并促进了原始民主公有制国家文明的发展,并催生着私有制的出现和家天下的逐步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史记》等文献记载,黄帝派二儿子昌意到农耕条件很好、比较富庶但偏远的天府之国——古蜀国若水定居,进一步促进了古蜀国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