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之现状

关于中国的戏曲,在欣赏之余,也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本文,我们来聊聊京剧。我认为京剧,是极具魅力的,不管是经典唱段还是演员的表演,都是值得反复琢磨的。

我们都知道,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着“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最令人熟知的梅兰芳先生,创立的“梅派”,是京剧旦行中首先形成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梅派经典剧目,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梅兰芳《生死恨》剧照)

梅兰芳创立的“梅派”艺术,主要是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梅兰芳《贵妃醉酒》剧照)

早前,我看过梅派大青衣——史依弘的一些演出片段,我认为,她是京剧演员中,为数不多的好演员。无论技术层面还是对待艺术的态度与精神,都是值得称赞的。

比如史依弘演出的《贵妃醉酒》,体现出一个京剧演员对于京剧艺术的态度和精神。每一次观赏都有新的感受,每一次观赏都是艺术享受。从微醺到酩酊这样一个过程,杨贵妃的醉态、娇态、媚态,乃至对两个奴才高力士、裴力士偶尔显示出的她身为主子的悍态,都让人感到史依弘的眼神运用十分准确和传神,对剧中人的心理活动拿捏和表现也显得特别准确。当今京剧舞台上能够武戏改文戏,跨越流派,跨越行当,而且昆曲戏也演出了不少!实属实力派文武双全的好演员!

当下很难有一位京剧演员做到!

(史依弘《贵妃醉酒》剧照)

我平时最喜欢听程派。在空余时间,坐在庭院,都会随便听上一段。

在百度百科里,关于京剧程派,是这样描述的:“程派,程砚秋创立,旦角,声情美永的艺术特色。程派的唱腔别具一格。他严守音韵规律,随着戏剧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要求达到“声、情、美、永”的高度结合。”

(程砚秋剧照)

程派的经典剧目也很多,包括《荒山泪》、《春闺梦》、《亡蜀鉴》等。这些剧目,在反封建、反军阀内战、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等不同时期引起观众强烈共鸣,表达了广大群众反对战争、反对压迫、希望和平的强烈愿望。

(程砚秋剧照)

其中,《红拂传》作为程派的代表作之一,最深得我的喜爱。我在抖音平台上看到过几段实况演出视频,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后来又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搜到很多的演出实况录音!反反复复看过数十遍。

《红拂传》是程砚秋的早年代表作。上世纪八十年代绝迹舞台;其演出难度大,传人中会者甚少。上世纪四十年代,程砚秋大师传給王吟秋,经过王吟秋先生的传承搬演,孤本才得以保存。

(程砚秋与弟子王吟秋)

(王吟秋剧照)

这个《红拂传》实况演出视频,出自程派王吟秋的关门弟子——薛超。在2011年,程派京剧演员薛超,完成了中国京剧史上第三次复排完整版《红拂传》,在梅兰芳大剧院,日演两场,圆满完成演出,轰动了整个京城,打动过很多新老观众。

(薛超《红拂传》剧照)

(薛超《红拂传》剧照)

(薛超《红拂传》剧照)

(王吟秋与弟子薛超)

(薛超《柳迎春》剧照)

还有一出我印象极为深刻的程派经典剧目——《鸳鸯冢》。据我了解,目前这出戏很少出现在舞台之上。薛超的《鸳鸯冢》其中涉及到京剧里难度系数极高的跷功,现在极少有程派演员跐跷了!其实程大师和王吟秋先生的花旦戏跷功是非常叫绝的!跐跷的王五姐给《鸳鸯冢》这出戏罩上了浓浓的封建色彩!只有那个年代才会有如此的爱情悲剧!

(薛超《鸳鸯冢》剧照)

(薛超《鸳鸯冢》剧照)

(薛超《鸳鸯冢》剧照)

(王吟秋《鸳鸯冢》剧照)

历史学家朱家溍老先生曾这样说过,“戏曲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打动人的表演,有没有叫座的演员,有没有精彩的好戏。对艺术的欣赏谁也不能强迫,好的演员能够征服观众!都说好角是戏堆出来的!过去的艺人都会几百出戏!但现在有的演员只会七八出戏,这几出戏是不是受过高人指点.有没有下功夫习练!都另说!所以现在的演员很难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也就征服不了观众。”

(朱家缙剧照)

现在的京剧演员们,一直不忘祖师爷的初心,践行着祖师爷的标准,并且,通过开拓创新,让京剧艺术在源源不断的向前发展。

但是,我发现了一些问题!而且问题很严重!这些现存的问题,我认为在阻碍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拿我们所熟知的“音配像”工程来说。

“音配像”工程,是近代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非常有创意的举措,它既造福了京剧中青年演员,又满足了广大戏曲爱好者的渴求,是深得民心的一项浩大工程。

(音配像)

京剧音配像的工作程序是,首先选择京剧老艺术家最佳的录音版本,聘请高级录音专家在老艺术家或其弟子、后人的参与下,进行录音的编辑、整理工作。然后选择适当的配像演员,从表演风格、演出技巧、形体特征、动作节奏及心理再创作的状态,进行认真学习,反复排练,再按照录音对口型配像,力求最大限度地展示和接近各位老艺术家的流派特色,体现他们的唱腔美、形体美、语言美和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最后,经过电视导演的前期、后期精心制作,成为音配像的成品,播出和出版发行。

这本来是一项很伟大的工程,它的确立,让京剧大师们的演出资料得以完整的保存下去,让我们这些戏迷们有了更好的观看体验。

能够“音配像”大师的作品,对于任何一名京剧演员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邀请有艺术成就的京剧演员来完成,对于京剧大师们来说一种尊重,也是京剧经的传承。但是,现在很多艺术表演水平不高的京剧演员也想成为“音配像”的人选。毕竟京剧大师们的演唱有着很厚重的历史意义,理应选择更加合适的京剧演员去进行“音配像”,这样才能体现出作品的价值。很多京剧演员没实力,他们的扮相和唱腔做派功夫都不过关,舞台表演也是没有水平的。他们通过一些关系,也可以得到“音配像”的机会,我认为是对大师的不尊重,也是对京剧艺术的践踏。

其次,后来又有了“像音像”工程!这个工程真是骇人听闻!

(像音像)

据说“像音像”工程,“它遵循京剧艺术自身的规律,将当代优秀中青年演员的代表剧目依托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先在舞台取像,然后由演员自己录音、配像,最后录制合成的方式,使“音”与“像”都达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

这项技术,可以让很多京剧演员的演唱变得毫无瑕疵。他们把自己戏中的唱腔通过技术录音设备进行“完美”的修复。在我看来,这却是不完美的!因为很多的“像音像”青年演员,由于舞台经验不足,对于一出戏的理解不到位,导致整出戏看起来就没有深度,所以根本就演不出好戏。我觉得,国家把费用花在这些上面,没有一点必要。对于资深一点的京剧演员来说,也非常不公平。

一个真正合格的京剧演员,是需要让观众在他的实况演出中,感受到他表演的功底和魅力,而不是通过技术手段,通过合成的方式营造出很完美的假象。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如果把老艺术家的演出视频资料和当今的“像音像”进行同派同门的比较!那结果就高低立判!

我认为,“像音像”基本上就是给中青年京剧演员搞的不成功的工程!

再说说舞台演出剧目方面。据我了解,为了鼓励戏曲创新,现在的创排新节目,可以得到国家的奖金和拨款。按理来说,推陈出新,无论对于演员还是观众来说,都是支持的。但是,现在一部分新节目,却没有带来正面的影响。大部分剧目,只是为了得奖而创作的,没有得到很好的审查,专业人士也没有严格把关!这样的一些新剧目,自然是得不到观众的认可。所以很多剧目在市场并没有票房收入,演不了几次就进入了库房。这样一来,前期投入的资金付诸东流,人力、财力、物力都拜拜浪费掉了。

“问题”除了来自台上,还有一部分出现在台下。

演不出好作品的一部分演员们,即便是自己没有真本事,他们也可以花钱,雇佣一批“粉丝”去现场派捧场,在外人看来,显得他们特别受欢迎。这种不入流的做法,简直是丢了祖师爷的脸。整个戏曲界搞成了假繁荣、假振兴的局面!演出靠赠票、靠主演自己买票来填满剧场!有一部分京剧演员,根本没有领会自己所演出的戏,只会雇人在台下拍手叫好。这有什么意义!一个好的京剧演员,不可能做出这种让京剧事业倒退的事。观众再多,不能真正得到认可,这样的表演,也永远都不能成为经典,反倒成了倒退。据说这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以及大型晚会就是这样搞的!为了增加收视率烘托现场气氛弄虚作假的!正能量的学不会!学这个无师自通!当然,不光是戏曲演员,还包括一些演艺明星、歌手等,也都是通过这些手段进行,来彰显自己的人气,他们雇粉丝接机、拉横幅、喊口号等,把整个演出市场弄得乌烟瘴气,这是不是在搞艺术的,而是在作秀。这些不良风气。真的需要整一整改一改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下这个自由开放的网络上,出现了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喜爱京剧。对于一些京剧演员演出的作品,他们自由的表达着自己的观点。但是从他们的评论当中,很少看到有深度的见解。和一些真正懂戏的戏篓子、资深的戏曲学者名宿相比,可以很明显看出,他们没有真正认识京剧。

最近我在网络上搜索京剧程派的时候,看到了大量的文章和视频资料。我发现,网友的一部分评论说法,是有失偏颇的、不正确的,让原本有滋有味的京剧艺术变了味,失去了京剧原本表达出来的魅力。京剧演员的戏迷之间互相拆台、互相挖苦、互相讽刺,表现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破坏了京剧艺术的氛围。大部分人在了解得不够全面的情况下,信口开河,胡编乱造。从他们的只言片语可以看出,很多都是没有真正理解这门艺术,他们在一个看似有道理的评论底下,没有事实根据胡乱讨论,往不正确的方向越走越远。

要知道,京剧是一门极其有价值的艺术,是需要反复欣赏,反复琢磨的。毛主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实践者没有发言权!”真正有戏曲素养的大家,比如朱家溍、刘曾复、吴小如、欧阳中石等。这些老前辈,他们长年累月的研究京剧,甚至学习京剧。他们的评论说法是有深度,有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

比如朱家晋老先生曾经跟武生泰斗杨小楼先生学过戏!并且很多武生名家都向朱先生请教!这些资深戏曲专家已经把京剧琢磨透了,所以,他们在评论作品的时候,就能够明显感受到他们浓浓的京剧素养。

(杨小楼剧照)

现在有大量可信度不高的文章和视频不断涌现出来,扰乱了原本高雅的艺术氛围。很多人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法,制造出一些假象,把原始的录音嫁接到另一处演出中;抑或是胡编乱造出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说法,形成文章,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疯狂的传播。这些不真实的资料,给原本就不太了解京剧的人造成很严重的误导。

我认为,不管是戏迷,还是狂热的爱好者,只有认真去发现,去了解,真听、真看、真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到京剧艺术的魅力。不要一味片面的听取别人的观点,要通过提高自己对于京剧艺术的鉴赏力,够摆脱不懂装懂,瞎说八道的尴尬局面。从而避免被网络上的一些片面性的视频和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带跑偏。

文章的最后,我想向我们的国家真诚的呼吁一下,重视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从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捧西方文化,这些文化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包括京剧在内的传统文化开始逐渐走向低谷,开始没落。

现在有诸如“京剧艺术进校园”等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也远远达不到传承发扬的目的。就戏曲来说,大多数家长让孩子接触京剧,也只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真正想让孩子从事京剧行业的家长越来越少。照这样下去,京剧这个行业只会越来越没落。

(戏曲进校园)

当下整个演出市场,大部分都是以歌舞、小品、综艺性节目等为主,戏曲占的比例极少。大批的歌手和舞蹈演员活跃在舞台上,很少有京剧演员的表演机会。就是国家级的大型晚会京剧表演的时间也是特别短!据说只可以唱节奏快的流水板!内外人士看不到京剧乃至于戏曲这个行业的未来,所以导致越来越多人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

还有。据我所知,现在,京剧团改国营之后,分配上纳入所谓的“文艺级”系列。演员的工资固定,档次靠拢。相当于,捧上铁饭碗,吃起了大锅饭。演员的收入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演员的工资跟演员的演出水平和票房收入脱钩。有实力的和没实力的京剧演员的收入差距变得很小,京剧演员之间就没有了竞争性,演员对自身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低。要知道,京剧是一种技艺性非常强的高度综合性艺术,主演肩负重任,人们对他的要求非常高。俗话说“戏在人演,看戏就看演员看主演”。现在这样一来,演员实力越来越不行,演出不好的作品,看的人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还有就是,对于戏曲学校来说,学校的师资水平较差。以前的戏曲学校都是聘请知名的主演老先生去学校教课,而现在的老师基本上都是研究生学历(通过文化课考试得到),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没有实际舞台表演经验,不像老一辈艺术家们在舞台上历练过。要知道京剧是一门艺术性技术性的舞台表演门类!这些老师没有演出经历,仅仅通过看录像的形式来教课,教出来的学生自然是失败的,在剧团里无法有出色的表演。

希望我们的国家真正的重视京剧艺术的保护,让京剧艺术的魅力延续下去。在积极开展京剧教育活动的同时,加大力度发展京剧演出事业,将保护措施落实到实处,而不是光喊口号。在引进外来文化的同时,大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真正的重视了,京剧才不会没落,京剧艺术才会发展得更加多姿多彩,我们的文化底蕴才会更加的浓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