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拍照好的人,都有“摄影第六感”,你具备吗?
对于街头摄影。
我一直是怀着崇拜的态度去欣赏的。
之前给几位摄友做过影辑推送,基本也都是以街头摄影为主。
因为在我看来,他们的照片,是有内容的,是独一无二的,是饱含营养的。
照片中的每一个主体,每一个细节,让人看到的不仅是美,更是思考——一个摄影人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加工过的场景。
没有文字,也不需要文字去解读,因为这些照片所展现的巧妙,是无法用文字去描绘的。
优秀的街头摄影,就像素描。
看起来是很简单,但画起来,真的好难。
这也是为什么我做了这么久摄影自媒体,却很少推送街头摄影作品的原因。
拍一两幅这样的作品很简单:在正确的时间,遇到了正确的人,灵感突然迸发,天时地利人和,照片也就来了。但其中,功劳有一大半,是要颁给“运气”的。
如果想拍成系列,我自觉还没有这个本事。
摄影这种东西,真的挺靠天分。
都说拍照时,镜头重要,镜头后面的那个头更重要。
看了这些有趣的街头摄影作品,你应该明白,这句话绝对是真理。
这些照片中的“时刻”,别说拍下来,就是把你放到和摄影师同样的地点,恐怕你连发现他们,都做不到。
今天这组照片的拍摄者,名叫Anthimos Ntagkas,他的这些照片,形象的向人们解释了,一个具有敏锐摄影第六感的人,是如何去拍照的。
在摄影法则里,有一条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就是塑造对比,无论是光线还是色彩。
但它们都是固定,有形的,简单易懂又容易模仿的。
而街头摄影中的对比冲突,通常就比较难去模仿,因为每个人所经历的场景,都是随机而又不可复制的。
所以,想做好街头摄影的第一步,就是练就自己超强的观察力以及联想能力。
呼应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辆车窗下的贴纸画,特意截取一半,好让乘客可以和下面的广告融为一体。
这种场景司空见惯,但看到的人多,拍到的人却很少。就是因为大多数人对于摄影的敏感性太低,把好照片的标准定得太刻板,总是觉得天好、景美的地方才值得拍照,却错过了很多隐藏在身边的精彩。
两个街头交头接耳的人,和后边的广告形成呼应。
路人的花裤子和彩虹背景形成呼应。
人与画的动作相互呼应。
衣服与墙的颜色形成呼应。
通过这些照片,你应该明白街头摄影的第一个灵魂,就是“呼应”。
很多人拍照时,只看主体,以为记录了美妙的主体,照片就是美妙的。但越品却越觉得照片枯燥单薄,说白了,就是空洞,不耐看。这是因为照片中没有元素与之呼应造成的。
而这种呼应,当然不是简单直白的展现给你。而是需要我们刚才说的:观察与联想。
角度
有了观察与联想,那么,如何将“呼应”塑造出来?就要靠摄影手段了。
有关这一点,其实我在之前那期“错觉摄影”的推送里,已经做过介绍。
位置决定内容。
在任何拍摄题材里,都是最巧妙的技巧之一。
多动脚,才会有多角度。
角度,是摄影的灵魂。
时机
大多数情况下,呼应来得转瞬即逝,所以,在精神上,要时刻准备着,而在手法上,必须要快。
当然,这也是有诀窍的。
当你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东西。
比如一个纹身。
一根烟囱。
一尊雕像。
一缕白烟。
那么,你必须要马上去寻找能跟其相“呼应”的元素,然后,找到合适角度,拍摄下来。街头摄影不同于风光,错了可以重来。这些巧妙的“呼应”,通常只发生在一瞬之间。
看到——想到——找到——拍到,一气呵成。
耐心
当然,在街头拍照时,多数情况下,你的灵感可能都来源于你错过的第一个“时机”。那么此时,再多一些耐心,你就会等来第二个“时机”。
我说过,利用墙上的广告画、涂鸦来结合路人进行创作,是街头摄影屡试不爽的一招。
Anthimos Ntagkas的照片则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直接
就像很多海鲜,生吃才最鲜美一样。
一些街头作品,表现越直白,则越有冲击力。
这张照片很有冲击力对吗?
但你不会天真的认为,它是直接拍出来的吧?
其实那些在街头慌乱拍下的照片中,绝大多数可能构图并不会太完美。
所以,后期是必要的。
简单直接,将你最想呈现的东西,呈现出来。通过大胆的剪裁,把那些会妨碍你的元素全部拿掉,只留下最具冲击力的“呼应”点,就足够了。
故事
圣诞老人和恶魔。浴缸和冰雪。咖啡店与乞讨。
对于这些照片,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解读。
这就很有趣了。
拍照的最高境界,就是能让照片讲故事。
摄影,并不只为了传递美。
就像那些菜鸟导演,都很喜欢拍喜剧片。但他们肯定不敢拍悬疑片。
照片的深度,决定了照片的高度。
试着让你的照片来讲述一些问题。它会得到更多人的共鸣。
以上,就是Anthimos Ntagkas的照片带给我的一些启示。
它们生动的诠释了,一个摄影人,是如何展现摄影第六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