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未泯的人习惯性占小便宜,善解人意的人习惯性适当吃些亏。
作家史铁生曾说:人和人的区别,大于人和猪的差别。人和猪的区别,只是思想和不思想的区别。而人和人的区别,却是巨大的思想鸿沟。思想是思想永远摸不透的邻居,人才是人的无常处境。
人与人之间,本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穷人不一定不开心,富人不一定活得很幸福。穷人努力一点点,也可以成为富人,富人因为投资失败,也可能变成穷人。
作家王小波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实际上,一个人怼天怼地怼众生,戾气很重,看什么都不顺眼,本质上也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正因为无能,他们被命运无情地暴击,人生始终处于一种比较糟糕、事事不顺心的状态。
人一旦长期处于这种不如意的状态,又没有能力改变,看不到希望的话,心情肯定是糟糕的。俗话说,相由心生。
《论语·学而》中有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讲的就是我们每天都要多次自省。自省就是复盘。
复,是回顾;盘,是反省。复盘,反思自己做了什么,哪里做得好,哪里还有不足,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善,并在下一步实施这些改善对策。
只有每天自省,你才会一天比一天有进步。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即使每天只进步一点点,但日积月累最终也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人这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自知无知,才会永远求知,终身成长。
只有坚持学习,保持独立思考,增加知识储备,积累实践经验,才能提高认知水平,长此以往你的固执就会越来越少。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傲慢和偏见,这是人的基本属性。偏见就是无端的揣测、过于主观的看法以及选择性接受。
歧视与偏见是一种很可怕的潜意识,它会诱使我们将对方的所有言行都往不好的方向引导,使我们看不到对方的真心,反而会觉得他别有用心。
偏见的本质,是一个人对外界的认知层次太浅,所以她们就喜欢用标签识人,而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因此,认知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有偏见,偏见就是无知的产物。
偏见起源于无知,但是危害性又大于无知,无知只是没有认知,偏见却是错误的认知,从而滋生出很多具有危害的现象:比如民族歧视、地域歧视、种族歧视、职业歧视和性别歧视等等。
比如一提到卖保险的都是骗子大忽悠,一听说某人是某省的人或外地人,马上就开始反感;一听说某人是某星座的人,马上就说这人性格怎么怎么样,她们特别喜欢非常喜欢用标签识人。
衡量一个人的格局,就看他突破各种偏见的能力,测试的最好办法就是:抛一个这样的问题,看他的言谈和表现,一个人的格局和高度立刻就呈现在你面前。
大格局的人,总是能突破各种偏见,就事论事、就人论人。他们能根据一个人的细小表现去判断和认识这个人,这是一种深邃而精准的洞察力,不受任何偏见影响和限制!
大海之所以能海纳百川,是因为它博大的胸怀,它对大江大河,江河湖海,小溪流水都是一视同仁。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心情糟糕的时候,往往看什么都不爽,说话也会比较刻薄,不中听,话里话外都带着刺。
那些喜欢抬杠,处处和别人唱反调的,大多也是如此。他们强势、刻薄的背后,其实藏着一个自卑、懦弱、落魄的灵魂。表面上是在怼别人,否定别人,其实是对自己无力改变糟糕处境的一种宣泄,是在和自己内心的坏情绪较劲。
此外,除了情绪宣泄之外,他们总想在言语上胜过别人,往往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成就感,显得自己很厉害,而这恰恰证明了他们的无能。
这便是我为什么会说喜欢抬杠的人层次比较低的第二个原因。请记住这句话: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脾气都很小,胸怀宽广,都是非常儒雅温和的,他们不抬杠,只抬人。
爱抬杠的人,认知能力差。很多时候,一个人喜欢与人抬杠,不认可别人的观点,往往是因为他的认知水平局限。
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在《庄子·秋水》里就有这样一句话: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之所以说不要和井底之蛙聊大海,不要和夏天的虫子谈论冰雪,那是因为它们不曾见识过,没有经历体验过。
所以,即便你说的都是实话,都是对的,他们也不会相信你的话,不会认同你的观点。那些喜欢抬杠的人,往往就是如此。他们受困于自身浅薄的见识,较低的认知水平,导致非常地固执、自大,容不得其他的观点和看法。
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那些见过江海湖泊,经历过四季更迭的人,和那些整天枯坐在井底下的蛙以及夏天的虫子,很明显是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层次。这便是我说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与人抬杠的第三个原因。
请记住这句话:层次越高、认知水平越高的人,往往越是谦逊有礼,越是能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声音,不会一味地反驳别人、否定别人。
愿往后余生,我们都能好好说话,尊重他人,以一种更和善的态度、更豁达的心胸、更智慧且成熟的方式与这个世界相处。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有层次区别,不是由财富多少决定的,而是由人的格局、价值观、心态等决定的。真正低层次的人,不仅仅很穷,还很心穷,身上的负能量很多,格局也相对较小。
低层次的人,与人交往时,有以下几种表现,一看便知。用语言暴力伤害别人。高层次的人,情商高,与人交往的时候,可以好好说话,哪怕自己很难过的时候,也不会责怪别人,不会随意发火。
低层次的人,认为自己活得不快乐,是别人伤害了自己。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当一个人想要 责怪别人的时候,总是可以找到理由,并且可以放大一些莫须有的理由。责怪的声音越来越大,就变成了语言暴力,就有一种“恨不得掐死”别人的感觉。
一开口就把别人说得 一无是处,就随意指责和谩骂,这样的说话方式,令人讨厌。如果你和他对怂,那么他不会认输,反而越说越起劲。
比方说,你和同事一起出差,因为种种原因,事情并没有办好。一路上,同事揭露了你的“丑行”,使劲掐住你的缺点不放,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你身上。他的言语,和泼妇骂街没有两样。
把好处拼命往自己身上揽。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捞好处,占别人的便宜。他的眼睛里,只有近处的利益,并没有“长远利益”。如果你让利于他,他反而贪心不足,认为你应该让利。
在农村,有的人为了争夺一小块土地,使出了浑身解数,还可以日日夜夜守着那块土地,不让任何人靠近。如果他占有了这块土地,就会想办法去占有旁边的土地,哪怕是毫无根据,他也会去占有。
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但是高层次的人,懂得让利,或者说把眼前的利益让给别人,自己努力去争取远处的利益,懂得“放长线,钓大鱼”。
俗话说:“贪小便宜吃大亏。拼命捞好处的人,往往是好处得了一点点,损失也不小。为了一点点利益,不去计算时间成本,随时和别人撕破脸,弄丢感情。
常常在别人面前炫富。一个人越炫耀,越低级。有的人,月收入两三千,却可以买几十万的小车。他为了买小车,到处借钱。车买回来之后,连加油的钱都没有,但是他依旧到处显摆自己,吹嘘自己的能耐。
有的人,两个月没有吃晚餐,就是为了节约一笔钱,去买昂贵的项链。项链买回来了,就天天戴在脖子上,还发自拍照,发到朋友圈里,让大家点赞。
有的人,几个月不出去工作,拿着父母的钱,也可以过得逍遥自在,还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财富,根本就不懂得孝顺父母,不觉得啃老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如果你身边有人常常炫耀自己,但是他工作能力一般,收入很低,那么你就要“低看他”,并且远离他。
对于赚钱来说,永远都是内行人赚外行人的钱。而对于骗局来说,永远都是高认知的人能骗到低认知的人。
当一个人讲的每一句话,都不能超出你的认知范围的时候,他永远忽悠不了你。相反,当一个人讲的话,句句都让你如梦初醒,醍醐灌顶,那么你就很容易被他牵着走。
那么,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就一定有高认知吗?未必!很多读书读到博士的人,照样轻而易举被人骗,因为有文化并不一定有才华,有才华的人并不一定有智慧。认知的本质是智慧,它比知识高两个维度。
资本大鳄索罗斯说: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再进入之前先认知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知之前退出游戏。
那些在庞氏骗局上的接盘者,其认知往往处于社会底层,他们的认知根本不足以驾驭他所占有或继承的财富。所谓击鼓传花的游戏,是从高认知向低认知依次传递的,传到你这里是必然,除非你还能招到一个认知比你还低的人。
有时我们常会自己对自己无奈地说,亦或听到别人也说:“我也就这样了,我就这种性格,没办法,改不了了”。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说:“所有的改变,都只能发生在原则层面。人的思维方式、行事方法、表达方式,都受制于你的原则,在你的原则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进化的情况下,你能改变的都微乎其微。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听过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道理都是别人的,你没有自己的道理,没有自己的原则,没有自己的底层认知的方式方法,你无法去指挥你的外在行为,也就无法改变你的人生命运。所以,想不辜负人生,就从改变认知开始。
这句话,往往透露着一种无奈、既定、不打算变、变不了的意味,我就这种性格,本性如此,真的变不了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并不完全是,我以为性格的本质是认知,认知改变了,性格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而认知,便是一个人彻底地、客观地、毫无遮拦地、直面地自我认识和自我审视,越客观,越接近本质,越自知,越接近本质,越看到不足,越接近本质。
很多人说,我的缺点,我自己知道呀,我早就懂得我的性格的弊端了,哪里好哪里不好,我怎么能不知道?但真的改不了,就这脾气了。说者诚恳而真挚,但能够这么信誓旦旦地说出来,恐怕本身就已经证明,自知不足,自恋有余,自明不足,自爱有余。
也许一个人的个性,的确有某种自我认知的局限性,难以觉察,难以发现,因为我是我,我是自己,完全地审视自我,窥其全貌,而且也高度的客观真实,不偏不倚,那不是就像一个人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拎起来一样而难以实现吗?
自我认知的确很难,恰恰是这份难,很多时候容易变成自我认知偏差和安于“偏差”的“遮羞布”,然后自我安慰道:人怎么可能完全自我认知呢?不可能的。我对自己的认识,已经很到位了,就这样了。
性格的本质是认知,认知的本质是什么?至少认知的关键词,是知羞、知耻。“知耻而后勇”,说得太深刻了,只有一个人认知到“知羞知耻”的程度,改变才容易发生,改变才能自主发生。
因为,内因萌动了,内因启动了,内因要自我觉醒了,内因要发挥作用了。勇是勇于改变的意思。只有当一件事、一种行为、一种思维,能引发一个人的羞耻感,自我改变才可能发生。
此处说的“知羞知耻”,并非是说一个人做了什么令人不齿的事,而是说,凡是不客观的自我认知,错误的做事方式,违背规律的认知,都应该力求避免,力求改变,羞之耻之,戒之勉之。
能够面无愧色而“义正言辞”地把自己所谓的缺点,字正腔圆地说出来的时候,证明你从内心深处,并没有以之为耻,因为你的行为已经说明了一切。
真正的自我认知,是谦谨而含蓄的,并有着深深的自责感,不是一种宣言,而是一种自省,不是说出来让别人听见,而是让声音传进内心,让自己听见。
也许人的一生,都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觉醒、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的过程,你可以无限接近最客观的自己,却永远无法到达,正是这一点,注定了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是一种科学、认真、谨慎、探究的心态,而不是率性而为,放飞自我,潇洒得一塌糊涂。理由很简单,你是一个充满着缺点、不足的综合体。性格的本质是认知,认知客观了,到位了,改变了,性格才有改变的可能。
当然,认知能力或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思维能力,思想境界,乃至于现实生活境遇水平的高低和差距。比如说不同认知水平的人对于“成功”这件事情,就有不同的理解,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说句心里话,人的一生,物质的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瘠。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可是现在的人太不懂感恩,贪得无厌,这时候应该把这些善良收起来。
不要把别人对你的情分,当做你的福分,不要把别人的客气,当做你的福气,不要把别人的包容,当成你不要脸的资本。好喜欢这段话,保持下来。一个人若光顾着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很难相信其会有大的成就。
若想让自己拥有更开阔的思路和更长远的眼光,就应该站在高处、站在开阔的地方,去拓展眼界,增长见识。层次越高的人,反而计较得越少,因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更重要的事情上。
不要把别人对你的情分,当做你的福分,不要把别人的客气,当做你的福气,不要把别人的包容,当成你不要脸的资本。
生命在时光中消长,唯有读书的人,气质越来越好。多读书,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你不能改变他人的想法,却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永远不要忘记学习和锻炼身体,愿你去读更多的书、遇见更多的风景,变成格局大的“富人”。
成功,就是指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的事情或事件,从而获得预期结果叫做成功。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成功就是赚到了钱,赚到了很多钱就是成功,那就是说对于本身就缺少资金,缺少资源,缺少某些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普通大众来说,赚钱就是其想要获得的预期结果。
那么很显然,这样的认知水平是在整个认知体系中(对于成功概念的认知体系)处于最底层,那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普通大众恰恰位于社会阶层的最底层的原因了。
那更高一级的认知就是名利二字,那么具有这样认知水平的人自然也就比普通大众在社会身份、地位、阶层上要高出一个等级。
那再高一级的认知就是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认知,那么具有这样认知水平的人自然也就比社会精英们要高出一个等级了。
如此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境遇是好是坏,是高是低,除去那些客观的不可改变的因素外,最为关键的最为重要的最为本质的就是个人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
那么对于普通大众的创业者来说,如何树立一个正确的成功的认知,如何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我有几点建议提供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和帮助。
首先是对于成功的认知我的理解就是,要让自己成为某个领域或某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人,就是要打造自己某些方面的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能力或优势,就是要做到差异化,获得比较优势。
一句话,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绝,人绝我化(出神入化),这样就使自己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获得立足之地和生存发展的空间。
如今的商场竞争异常的惨烈就是因为大家的认知水平相当,战略视野狭窄,同质化严重,归根结底就是认知能力低下,缺乏长远的眼光和耐心,丧失了对于商机的观察和把握,所以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获得更高的战略视野和优势。
对于如何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孙洪鹤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建议,就是要亲自下场实战,要躬身入局,要以身入局,要以心入局,不要纸上谈兵,也不要仅仅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以旁观者的心态来看待事情,只有亲自去操作,在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的过程中用心体会,用心领悟,认知能力和水平自然就会有所提高,这也是我们普通大众创业者最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
以上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广大的普通创业者一些启发和思考,希望我们都能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从而改变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艰难贫困的处境,能够早日进入富裕者的阶层从而摆脱贫穷。
最后,我想说,爱占小便宜,已经在某些人眼里,成为咱们这儿的国民性。来由呢,就是早期来华的传教士的回忆录。
其实,在那个时代,纯朴的中国人还是大把的。只是跟传教士打交道的人,比如仆人厨子什么的,才具有强烈的占小便宜的特质。在古代中国人看来,这属于典型的城里人的毛病。
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演进,朴质的乡村社会早已被瓦解了,而爱占小便宜的城里人毛病,却成了普及性的传染病。现在以至于一提到乡下人,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爱占小便宜的毛病。
从本质上讲,爱占小便宜,是因为人们生活的匮乏,能占一点,就占一点,自家的小日子兴许今天就好过一点。给人做仆人,买个菜,打个酱油什么的,揩点油,把剩下的钱装进自己口袋里,就是家里的一点补贴。
就跟买东西只图便宜一样,图个价钱低,等于是占了便宜。买东西少花点钱,卖东西多挣几个,都是一个意思。就跟当年的中国人,见面要问吃了没有?骨子里,就是因为匮乏。
但是,占小便宜,本身从道德上讲,却不是一个好品质。图便宜买东西,做小买卖多挣点钱,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有的时候,占便宜很容易演生成多拿多占,甚至小小的欺诈和欺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蒙人。虽说被蒙的人,被揩油的人损失并不大,但的确让人不舒服。
在一个群体里,多了一个爱占小便宜的人,大家都会感觉别扭,如果这样的人多了,那么整个群体的道德水准也就没法讲了,都被拉低了。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人日子,已经比已经好过多了,但爱占小便宜的病,却依旧在大规模的传染。比如说,北京的居民,有几个连手纸都买不起呢?
但是,公共厕所只有放了免费的手纸,就会有人大卷地卷走。能出门旅游的人,应该是有点闲钱了吧,但依然会有人把饭店里的手纸和拖鞋带走,甚至连毛巾也不能幸免。
最骇人听闻的,是出国的中国游客,也把爱占小便宜的毛病原封不动带到了国外,种种不堪的表现,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每个都挺丢人的。现在已经把中国人的声誉给带坏了,还不是一般的坏。
这样的小便宜,其实已经不是因为匮乏了,而是一种近乎变态的占有。匮乏久了的人,即使早就不缺什么了,但还是喜欢占有。
只要是公共的,就想办法要揣入腰包,落袋为安。所以,鱼虾之类的东西,能养殖的,国人一定想办法养殖,因为养殖就成了自己的了,不能养殖的,一定会被捕捞一空。江河湖海,只有被人全起来的地方,才能有水产品,其他的地方,就算有,也是稀罕物了。
显然,这样的毛病,在文化上,属于一种低层次状态的衍生。持久地喜欢占便宜,没有别的,只能说明这个人文化上的层次比较低。如果一个群体都这样,那么,这个群体层次都比较低。
但是,真正层次高的人,他们在生活中大都会有两个特质。即使经历生活的各种磨难,但是对待生活依然有天真的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去构建自己快乐的精神世界。
其次,层次高的人,即使面对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是不忘记自己的初心,在生活中如常,从不会过于骄傲,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恰是这种高贵的品质,让他们面对生活的高潮与低潮,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们拥有一颗豁达的心态去发现生活的种种美好。
每个人或许要知道,真正层次高的人,并不是排资论辈,而是讲究内在的精神乐趣。一旦我们能具有这两个特质,我们就能以从容的心态应对生活,创造自己的生活。
所谓大格局、高智慧,无非就是一种平静平和的内心状态。格局越大,越不纠缠。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非常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改正自己的错误,升华自己身上,心无旁骛地朝着目标前进。
越是这样的人,越不会和烂人烂事、小人小事纠缠,不因旁人的看法患得患失,不因现实的流言蜚语纠结。
这正如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真正大格局的人,坚守自己的志向,就如同心痛一样。念念之间,一心都专注在痛楚之上,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说闲话,管闲事呢?
曾国藩刚在翰林院任职时,上司赵楫的父亲进京,下帖子请同事赴宴。当时曾国藩刚做官不久,俸禄也很少,日子很拮据。
再者,他对这种敛财的事也深为不齿,所以不顾同事们的劝告,没有去捧场,因此得罪了上司。
幸好当时曾国藩紧接着连升几级,官职大过赵楫,赵楫纵使有千万个不满,也只能压在心里。
可惜好景不长,后来曾国藩遭弹劾,连降数级,再次在赵楫手下做事。当时曾国藩皮癣发作,严重到不能久坐,便去向赵楫请假在家修养。
赵楫好不容易等到报仇的机会,他板起脸来,没好气地训斥:“你才被降职,就要请假,是看不起本官吗?你的假,我不准!”曾国藩只得继续带病工作。
平日里,只要逮着机会,赵楫就要训斥他一番,还到处说他坏话,处处压制他,连同事们都看不过去。
曾国藩却当作没事一样,只管做好手上的工作。后来曾国藩立下丰功伟业,始终没有伺机报复赵楫。这就是格局越大的人,越不爱纠缠。
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对于小人小事,烂人烂事,与他们计较就是浪费生命,白白给自己找气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纠缠、不计较。
不纠缠、不计较,就不会树立太多的敌人,不会时时遭人陷害;不纠缠、不计较,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充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正是因为不与烂人烂事、小人小事纠缠,曾国藩创下了九年内连升十级的官场奇迹,终于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越高,越不贪婪。古书上记载,从前有一个很穷的农民救了一条蛇的命,蛇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于是就让这个农民提出要求,满足他的愿望。
这个人一开始只求衣食,蛇都满足了他的愿望。后来慢慢的贪欲生起,要求做官,蛇也满足了他。
直到做了宰相,还要求做皇帝。蛇此时终于明了,人的贪心是无底线的,于是一口就把这个人吞吃掉了。蛇吞掉的是宰相,而不是大象,留下了“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典故。
今天,人们渐渐地把“人心不足蛇吞相”写成“人心不足蛇吞象”来比喻人贪心永远不会满足,就像蛇贪心很大最终想吞食大象。
其实真正贪心大的是人的心,而非蛇。《庄子》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鸟在林子里安家,所占用的不过无数颗树的一个树枝。偃鼠在合力喝水,最多不过喝到满腹为止。
这就是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贪婪,因为贪婪是许多祸事的根源。贪吃蜂蜜的苍蝇,会溺死在蜜浆里,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有人说,贪婪是一种精神病态,就像先天残疾一样,它是一种后天的残疾;就像肢体残疾一样,它是一种精神的残疾。
渴求那些自己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难道不是病态吗?贪婪是个无底洞,满足是个无尽藏。人应当戒除贪欲,放弃那些多余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
因为那些东西对于你的幸福来说,就是“余食赘行”。道德经云:“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不但不是帮你得到幸福的,反而是阻碍你得到幸福的。人生,应该舍弃贪婪之心,追求平静平和的内心状态。格局越大,智慧越高,两者相辅相成。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结局:能力决定你能得到什么,而格局,却会决定你最终能走多远。
格是内心的位置,局是外在的局面。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眼界和心胸,体现出来的外在状态。
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怀,大格局才大有作为。成功者运气的背后隐藏着大格局。拥有怎样的格局,就拥有怎样的命运!
一棵石榴种子的三种结局:放到花盆里栽种,最多只能长到半米多高。放到缸里栽种,就能够长到一米多高!
放到庭院空地里栽种,就能够长到四五米高。局限就是一个人给自己设的局太小!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进步,提升自己的格局,改变自己的命运。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到的人,这些不仅决定了你的人生视野,也构成了你的人生格局。
修身养性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有高成就的人,总是在各种的实践和经历中,不断打磨自己的心性,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内心变得沉稳。
只有将一切的喜悦和愤恨给看淡,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思维,即使身在局中,也能跳出局外,不因自己的喜怒哀乐而迷惑了双眼。如此,纵使遇到再危险的事情,亦或是面临再大的诱惑,也能守住心神,泰然处之。
共勉!
作者:青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