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风发作的常用药对
萆薢与泽泻
萆薢性平、味苦,归肾、胃经,具有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的功效,用于治疗膏淋、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等。泽泻性寒、味甘淡,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的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热淋涩痛,高脂血症等。在痛风辨证为湿热痹阻时,两药常相须为用,效果显著。且药理研究发现萆薢水提物和总皂苷在降尿酸、抗炎镇痛、抗骨质疏松等方面作用显著。
苍术与黄柏
苍术性温, 味辛、苦, 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主治湿阻中焦,腔腹胀满,泄泻,水肿,风湿痹痛等。 黄柏性寒,味苦,归肾、膀胱经,有清热燥湿,泻火除烦的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疮疡肿毒,湿疹湿疮。苍术与黄柏配伍,也称作二妙散,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可作为湿热下注证的基础方。痛风急性发作期多呈现湿热内蕴之象,病在中下二焦,常伴湿、毒、热等病理产物,临床多表现为口干苦、胸腔满闷、大便黏腻、舌苔黄腻等。现代药理提示黄柏与苍术提取物具有明显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功效。
虎杖与桂枝
虎杖性微寒,味微苦,归肝、胆、肺经,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等;桂枝性温, 味辛、甘,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的功效,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等。痛风在治疗上应以祛邪为主,重在清热解毒、利湿泄浊。虎杖利湿除热、桂枝温经通脉,两药相伍使用,一温一寒,相反相成,寒而不凝血、温而不助热,适用于热象不甚者。故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常选用以虎杖为代表的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的中药, 能有效缓解症状。有研究表明虎杖、桂枝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有效缓解关节肿痛, 减少关节滑膜炎症细胞浸润反应和血管充血。
土茯苓与薏改仁
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主治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痹病等,《本草纲目》言'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等。土茯苓、薏苡仁伍用,可甘淡渗湿,而清热力弱,专用于泄浊解毒, 通利关节,为治疗痛风缓解期的基本药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土茯苓具有镇痛利尿、抑菌之效, 而薏苡仁亦具有抗炎镇痛之功。
车前子与玉米须
车前子性寒, 味甘, 入膀胱、脾、肾三经,具有利水、清热、明目、祛痰的作用,主治水肿胀满,热淋涩痛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车前子不仅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 还可以抑制尿酸的合成,能迅速降低血尿酸浓度, 减少尿中尿酸的排泄量,防止痛风石的形成,,且可有效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玉米须性平, 味甘、淡,归膀胱、肝、胆经,能泄热通淋,利水消肿,清利肝胆,主治水肿,小便淋沥,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二药合用,既能清热利湿,又可利水消肿,促进尿酸排泄,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程度。
丹参与姜黄
丹参味苦,性寒,归心肝经,可活血凉血、祛瘀消痈、通经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热痹疼痛等。姜黄性温,味辛、苦, 能行气破瘀、通络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药理研究发现丹参提取物能促进尿酸排泄,具有降低血清尿酸的作用。姜黄提取物可抑制肝组织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 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和促进尿液尿酸的排泄,达到降低血清尿酸的目的。丹参与姜黄共用,既能凉血活血,又可行气散结,对于缓解痛风慢性期患者关节肿大、皮下结节有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