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高考经济持续升温的背后

谈及高考,关乎着亿万家庭的前程与命运。实际上,自1977年至今,高考对老百姓的影响力,也在水涨船高。不过,当高考过后,随着高考上榜的学子们步入高校,却为国家带来了大量的人才,同时也为日后的经济发展创造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根据数据获悉,从1977年至2016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来看,都基本保持在百万人以上的级别,而在2007、2008以及2009年,全国高考人数更是突破千万。不过,自2010年以后,全国高考人数却基本维持在900万至950万人之间,而其中,2015年全国高考人数为942万,今年的高考人数为940万,较去年略减2万人。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自1977年以来,全国高考录取率却出现了水涨船高的局面。其中,按照相关数据获悉,在1977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仅有5%,而在1977年至1980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也仅在10%以下。然而,在之后的时间内,全国高考录取率却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全国高考录取率却呈现出加速飙升的迹象。其中,1998年即高校扩招之前的高考录取率仅有34%,而到了1999年,高考录取率却达到了56%。自此之后,全国高考录取率就一直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运行。到了2011年之后,全国的高考录取率更是攀升至70%以上。时下,社会几乎已经进入到“人人上大学”的时代了。

今年的6月7日至8日,当属全国多数地区高考的关键时间点,而家中的学子可否因此改变人生的命运,并打开人生的前程,或许就取决于这几天的考试了。

不过,近年来,我们却可以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具体而言,即在高考来临之际,家长们似乎都把准备参加高考的学子服务得妥妥帖帖,期盼学子们能够有超预期的发挥。从健脑补药、到高考钟点房,而后到状元餐,状元宝典,再到高考保姆等,这一系列与高考搭上关系的“产物”,都似乎受到了家长们的热捧。由此一来,在此热潮的推动下,商家们却为高考这块“肥肉”出尽“法宝”,试图在这一个“捞金”时间点内,尽可能满足家长、老师以及学子的需求。

实际上,在高考临近之际,我们可以很容易在高考考场附近,看到各式各样打着高考旗号的新颖“产物”。例如,在高考学子考试之前,从复习资料到补习老师,而后再到高考前后的“吃”“喝”“住”等,都被安排得妥妥帖帖。与此同时,在高考之后,商家们早已为家长、老师以及学子安排好各种轻松休闲的服务,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可谓费尽心机啊。

时下,随着高考社会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而高考经济同样出现了持续升温的局面。但是,在高考经济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却有不少弊病逐渐浮现,由此也值得引起我们的深入反思。

  其中,在高考经济迅速崛起的背后,实际上迎合了如家长、学子、老师、学校的各方需求。但是,在其深入人心的背后,却给参与高考的学子们带来或多或少的心理包袱。

起初,对于家长来说,在高考前后耗费一笔资金,试图为学子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应试环境,并期盼学子能够超常发挥。殊不知,在实际情况下,在各式各样打着高考旗号的“产物”影响下,却间接影响到学子们的备考心情,而家长们的过分期盼,却往往增加了学子们的心理包袱。有时候,让学子们平静应对高考,或沿用以往的生活作息习惯,或会有更好的效果。

  再者,诸如状元餐、高考健脑丸、高考补药等等“产物”,其质量是否过关,或会否存在“副作用”,将直接影响学子们的考试状况。

近年来,高考经济的迅速崛起,随之而至的,就是各式各样颇具特色的“高考产物”的应运而生。对于家长来说,试图在学子们参加高考之前,让学子吃得更好,营养补得更足,甚至买上了一大堆高考保健药,期盼学子可以超常发挥。但是,在这些“高考产物”备受热捧的背后,其质量是否过关,或是否存在打着高考的旗号,甚至把一些过期、虚假的产品拿出来促销等问题,这无疑直接影响到学子的身体健康。对此,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监督,而且有关部门也需要对这些“产物”进行严格把关,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除此以外,在时下高考社会影响力愈发增强的环境下,高考经济的深入人心,却或多或少地反映出高考存在功利化,或变味的趋势。

高考,为了谁?高考,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这,或许是诸多高考学子反复思考的问题。然而,对于更多学子来说,他们高考的艰苦备战,往往是受到了家长、老师以及学校各方的重重压力。有时候,他们给予学子带来的压力越大,却越容易导致学子们的失常发挥。然而,对于一些家长来说,万一学子高考考砸了,将会让自己在同事、亲戚面前“颜面尽失”。对于部分学校来说,为了达到某一录取目标,它们往往会强加压力给学子,试图达到提升学校升学率的目标任务。

显然,对于更多学生来说,似乎都被高考所“绑架”了,而在高考环境以及各方的重重压力之下,他们似乎缺乏了自己的思想,缺乏了自己创新的意识,甚至连自己的灵魂也找不着了。更多时候,在他们心目中,高考只是为了迎合家长、老师以及学校,让他们的面子显得更体面一些罢了。

站在社会商家们的角度来看,如果家长、老师以及学校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愿望愈发强烈,则将会越容易刺激自己的“生意”,从而满足他们所谓的“共利”局面。

多年来,我们不时会听到某某地区的学生因无法承受巨压而跳楼自杀,而有的学子,因为高考失手,或考试成绩未能达到家长们、老师们的预期水平,而选择了离家出走。或许,这是学子们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的真实写照,但家长们、老师们乃至亲戚们的重重压力,也摆脱不了关系。

高考,其实更多是为了学子们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是走向大学的一条重要的通道。与此同时,对于更多人来说,高考往往也是拉开同龄人之间差距的一条重要的渠道,但并非唯一的渠道。

不过,人的命运不是掌握在别人的手中,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高考究竟为了谁,高考究竟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学子们也必须要比家长、老师乃至亲戚有着更明确的态度。确实,从这一点来看,有时候家长、老师们的千叮万嘱,还不如让学子们静下心来,让他们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

对知识进行整理与考核,或许这是任何考试,包括高考的直接目的。但是,在逐渐“变味”的高考模式下,高考已经不是简单的知识考核,反而逐渐变成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以及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实力比拼,而参加高考的学子,却似乎成为他们炫耀自己实力的工具。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时候,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学历不高的技术工人,在多数人看来,往往比不上一个大学生,甚至容易被企业、亲戚朋友“看不起”。或许,按照多数人的观念,只有“读上大学”,才能够改变人生,甚至是高人一等。显然,存活多年的社会观念与态度,却间接加剧了考生们的压力,而这往往也是人为制造出地位身份不平等的根源。

多年来,读上大学,或许是几代人的梦想,或者是一个家庭、一个地区的希望所在。但是,面对当前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且就业压力逐渐增加的大环境,大学生的身价还能够与十几年前乃至二三十年之前相比吗?或许,这也该到了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时刻了。

在笔者看来,有机会,有能力的,借助高考考上大学还是一条重要的通道。但,在时下出路选择逐渐增加的大环境下,缺乏机遇的学子们,也不必气馁,而此时此刻,学子们也该学会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必受到太多的传统观念束缚。总而言之,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路也是自己闯出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