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方法帮你看透事物本质
本质,可以说是最近非常火热的一个词,人们动不动就会说它的本质是什么。这说明人们不想再人云亦云,都想拥有独立的思考,也说明社会在进步。
然而,看遍了众多文章, 在谈到具体如何分析一件事物的方法时,没有一个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今天笔者试着提出一个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希望对此做些补充和探索。
首先,我们这里先界定一下事物的概念。
我们这里所说的事物,不是那种自然界存在或者是人为制造的摸得着、看得见的有形的事物,如高山、河流、道路、建筑、电视、电话等,而是指人们大脑中构建的的抽象但又确实存在的东西,比如国家、企业、教育、培训、婚姻、友谊、民主、法制,文学、艺术,以及由这些概念组合而成的复合概念等,一句话是指人们虚构的概念。
一个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个原因:
一是目的因,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般是有目的的。比如阅读是为了扩大知识面,上班是为了养家糊口,美容是为了漂亮等。创造一个概念也是如此,每个概念都是精心编制,都有一定的目的。
二是发生因,所谓的发生因,是指一个事物的出现,一定存在着一定的理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美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陶母戒子,虽是现象,但背后有很深的原因。
因此,我们在分析一件事物的本质的时候,也可以尝试这从这个两个因去分析,从而找到这件事物的本质。
下面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竞争
竞争的本质是什么呢?
我们对竞争这个概念非常熟悉,学习上存在竞争,工作上存在竞争,企业之间有竞争,朋友之间有竞争,甚至搞对象都存在竞争。
那么竞争的本质是什么呢?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
从网上可查到如下答案:
1、让社会进步
2、优胜劣汰
3、寻求超额利润
4、不满足于当下的物质和精神状态
5、不是比强壮、不是比敏捷,也不是比谁更聪明,而是比谁少一些愚蠢。
当我们没有具体分析方法的时候,给出的分析结果是五花八门的。
那么,竞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根据上面给出的方法,我们可以从发生因上分析,因此竞争的本质这个问题就转化成竞争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就好回答了,因为人人都可在自己的认知范围给出原因,尽管原因也分浅层、深层和更深的层次。
下面我们来回答,竞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是资源的稀缺性。
u 在工作上,你和你的同事共同竞争一个职位,其原因就是这个职位的稀缺。
u 参加高考,你和其它的同学会产生竞争,原因是清华、北大、211、985学校录取人数的限制。
u 企业之间, 比如海尔和格力两家公司都生产空调,彼此存在着竞争,竞争的原因是消费者资源的稀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消费者数量是一定的,一个家庭购买了海尔,就不会购买格力。这是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的
|企业
企业的本质是什么呢?
1、实现盈利
2、创造顾客
3、解决社会问题
4、为社会创造价值
可见,答案也是五花八门,似乎每个人都能说上一二。
企业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往深了去想。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曾有一名外国的学者叫做科斯,他研究此问题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奖。 他认为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降低了社会的交易成本。
举个例子,大众点评网为什么存在?因为它降低了人们搜索餐厅、影院、宾馆等线下服务,以及事先了解他们的服务质量能否满意的交易成本。
同样,京东商城、淘宝等电商的存在的实际是降低了人们购物的成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电商的存在,我们是不是需要自己亲自到物理性的商城去挑选和购买商品,从而增加了购买成本呢?
因此,企业的本质从原因上讲是降低了社会的交易成本。
|互联网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呢?
让我们看看几位商界大佬们怎么说:
马化腾: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促进信息沟通,使得信息交流和获取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马云:互联网的本质是“分享”。唯有分享才可能把资源都聚拢在一起,而唯有资源聚拢在一起,才可能降低沟通和交易的成本,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被碾成了一块扁平的大饼,而以往依靠信息不对称而构筑起来的产业链便会被彻底地打破。
张朝阳:互联网的本质——信息的加工聚合,最终实现公众对于事件无限接近真实的了解。
互联网存在的根本原因,还是吴军老师总结的到位,互联网的本质是以信息换能量。
没有互联网之前,我们发一封信,要装入信封,贴上邮票,送到邮局,邮局人员分拣,然后装入邮包,抵达目的后,再有邮政人员送到家,这一系列的过程耗费多少个人和公共的能量,而有了互联网,这些能量就省下了,人们用信息的手段解决了能量问题。
以上我们从原因的角度,以竞争、企业和互联网三个概念为例,展示了分析一件事物本质的方法。
别忘了,还有一种方法是从目的上进行分析呢。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用原因分析法,什么时候用目的分析法呢?
当一个概念是及物动词,存在宾语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目的分析法,不存在宾语的时候,用原因分析方法。
比如教育、学习、游戏、喜欢、认识、改革,选择等,分析它们的本质的时候都可以从目的上进行分析。
|选择
这个概念就存在着宾语,比如选择去北京不去上海,选择读清华不读北大,选择先工作后考研等等。
对于选择的本质,我们就可以从目的上进行分析。
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选择甲还是选择乙,背后考量的其实是你的目的性。再往深了分析其实是你在现有条件下的价值观,即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哈。
比如选择对象,长相重要还是学历重要,家庭重要还是个人重要。如果你认为长相更重要,其实也就是在你的价值观里,想找一个漂亮的女朋友或者英俊的男朋友。
比如应聘两家公司,一个离家近但工资不高,一个离家远但工资高,你该怎么选,背后的考量仍然是目的问题,即你更想要什么。如果认为想要高工资,可以忍受较长的通勤距离,当然选后者。
你看,选择的本质其实就是你的价值观。
|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转化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关于教育的本质问题,很多教育家都做过很深的研究。
u 爱尔兰诗人叶芝就说过,教育,不是填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
u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u 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一言以蔽之,教育的本质即最终的目的是使被教育者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从目的上说的。
最后总结一下,分析一件事物的本质有两种方法:
1、原因分析法
2、目的分析法
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概念本身,名词性概念及不及物的动词性概念使用原因分析法,及物动词概念则使用目的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