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学岭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抚河西侧、文昌桥西北不远处,是抚州市仅存的两片古街区之一。贯穿这一街区的一条路就叫州学岭路。为什么叫州学岭路呢?
《抚州市地名志》载:宋庆历三年(1043),在此路口高岭上,也就是今临川三小校址上设有抚州州学,所以称之为州学岭。州学,元代称为路学,明清时期称为府学。1903年府学废后,在原址上继续兴办现代学校。1952年兴办临川简师。上世纪60年代初办过抚州二中。1970年改为临川三小。真可谓:岭上书声越千年,才乡教育此发源。
一座城市最能唤起人们记忆的,通常是历史悠久、具有地域特色的老街区老建筑。它见证着城市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是一座城市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标志。
从东进入州学岭路,能见到一座很小的哥特式基督教堂,它始建于1888年,重建于1983年,原本是占地20余亩的教会大院,却抗日战争期间,教堂被日军飞机炸毁。现重建的教堂占地面积仅80余平方米。
基督教洪恩堂也算是百年抚州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抚州近现代优秀建筑的代表之一。原本有些残破的教堂外墙经过粉刷又是焕然一新。
州学岭路鲜有高楼,这里老宅旧居错杂呈现。我第一次扫街州学岭,还是在10年前,那个时候老宅子比现在多,虽已非常破旧,但里面的住户没有动迁。
如今的州学岭历史街区,老宅子的住户都已迁走,修缮工作接近收尾,古香古色的气息扑面而来。
漫步于此,不时可见历经沧桑的老宅,时空仿佛交错,让人感受到州学岭亦古亦今的别样韵味。
一些老宅列为抚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历史建筑,房屋都已腾空,大门也上锁了。
有些宅子门楣上的字迹虽历经岁月沧桑,也还是能够辨认。古时生员在校所居班级,宋名“舍”,元、明、清名“斋”。此“双龙剑斋”,或许就是学生宿舍吧。
一座方方正正的大宅第,又是一座大夫第,又是一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处“云衢”,看其低矮窄小的门框或许只是宅子的偏门,后来不知为何封堵,看这斑驳的墙面想必封堵之后也是有些年头了。
州学岭上许多旧景在慢慢消失,残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但保存下来经过修缮的老宅,却以崭新的姿态时时呈现在抚州人的眼前。
西边的这家老工厂已经拆光,只留下一侧门柱上“国营昌富机械厂”尚可辨认。
沿街的很多宅子,也许是因为太破旧而拆掉重建。我总觉得,“建新如旧”不如“修旧如旧”的好。
尽管如此,往街区深处走去,砖墙瓦檐,恍然间给人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新建的门头,精美的砖雕。
进入一座正在施工的新宅子,发现很多材料都是钢材,梁柱、楼梯、楼板全是钢材做的。
在一些宅子之间的空地上,建有小花园,一条铺砖的小径,穿过几个门洞,显得僻静幽深。
这里原是戴家老宅,因为拆迁,变成了断壁颓垣,而后才建起了小游园。如今小游园旁又在进行修缮改造,亮丽了不少。
在近东岳观路北侧,有一座旧粮食仓库,库房早就不用了,显得很破旧,一些库房里办起了家具厂。
州学岭路上,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人们的日子虽平淡却充满意趣,这应该就是抚州人热爱生活的模样。
我还是觉得10年前的州学岭更具“烟火气”。那时,在这条古老的街巷里,充斥着浓郁的人情味,恬淡自在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身后车铃声清脆,老街坊互相寒暄……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让人深深品味到抚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醇香。
(2021年4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