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富过春节,仅买了一只鹅,奇迹出现!

春节随想 
             临朐井头王治刚

年味
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祝福》开头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旧历的年就是指春节,可是这些年过春节,国人感觉没有年味,年味其实是心境。在过去年代,平时穿旧衣服,饮食上粗茶淡饭,只有过年时,穿上“过年的新衣服",吃上肉鱼饭菜,在春节时才能改善的传统习俗,突显出了浓浓的年味。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平常吃饭穿衣与过年都一样,年味自然也就淡了。

 春节往事
我的老家井头村东老龙湾畔的高老兄,在以前经济贫困的年代写春联时,有一副春联写道:“一天三顿吃炸货",成为十里八乡流传最广,让人念念不忘的最著名春联,这算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和希望,憧憬未来的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需求,对未来不懈追求的理想而己。高老兄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其实,在那时人人心里都是这么奢望着。高密作家莫言在回忆自己当初为什么想当作家时,直言不讳地说,他听说作家在当时生活水平高,一天三顿能吃上饺子。莫言是不是也写过"一天三顿吃饺子”的春联?那就不得而知了。

当今著名企业家刘强东在演讲中,屡次深情地提到炸货猪油对他小时候的诱惑,在网络上火爆流传。1980年的春节,后来成为中国首富的刘永行当时家里很穷,没钱买肉过年。刘永行知道儿子想吃肉,精打细算花6元钱买了一只鹅,四岁的儿子顽耍时把鹅放跑了,快到嘴边的肉就这样“飞”了。迫不得已的刘永行只好摆了个电器维修摊来挣钱买鹅,谁也没想到,在很短的时间,居然就挣了300元钱,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这段经历给刘家四兄弟创业埋下了种子,促使他们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一年只吃一顿肉

记得小时候,一年到头,平时仅有几次能吃上一点点肉片。只有在春节前煮肉的那天,老人们嘴上不说,心里却达成一致的默契,快过年了,一年就煮一次肉,让孩子随意吃上一顿肉吧,老人们还提醒放上盐或者沾着酱油吃,不能让孩子“吃伤了”。那时候的猪肉大约一斤一元钱,可是经济相当贫困,平时几乎难以吃上猪肉。老人们经常教育我们饮食要节俭,说没有挨饿,不知挨饿的滋味,他们都是建国前经历过挨饿逃荒,经历过许多“年关”的考验,在此就不再详细叙述了。过去年代,进入腊月,老人们教育孩子们要说吉利话,收音机、有线广播里也是唱戏的喜庆节目。再就是推碾、推磨,赶集办年货,乡邻之间随时交流着办年的进度和心得,其乐融融,劳累并且快乐着。

拜年
过春节时,拜年风俗,非常讲究。小时候,按传统习俗,有我奶奶在,大家一般不会给我父母拜年,但是,老乡邻杨氏家族的叔叔们、婶子们却相约去给我父母拜年,他们并且声明平辈的只给我父母拜年了。他们对我父母新买的一张普通年画、新添置的一件小物件都饶有兴趣地围观,真诚欣赏,啧啧称赞,多有鼓励赞美之意吧。
记得1995年,我为了方便联系销售业务,在家里按装上了电话。登瀛三爷爷家我大姑一家人,从山西部队转业后全家到了淄博广电局,在大年除夕那天,竟然打电话到我家中给我奶奶拜个早年,可把当时八十五岁高龄的奶奶高兴的不得了。那个时候谁也没有去想大姑怎么知道我家的电话号码。现在我才明白过来,那时侯登瀛三爷爷已不在了,应该是三爷爷家的万新大叔告诉大姑的。在此再值得一提的是,万新大叔的妻子是临朐县马状元的后人,这位大婶子和气为人,记得村里老人们称赞她不亏是马状元的后人,知书达理,从没有搬弄是非,也没有与人吵过架,这在农村,是多么难得啊。
闯山西的马状元的后人聚海兄委托我通过文孝二老爷爷给山东老乡寻上亲了。为此,聚海兄一直在大年三十夜里打电话来拜年。在二老爷爷病重的那年春节,我去拜年时,问二老爷爷山西聚海来电话了吗?我二老爷爷高兴地说,来电话拜年了,哪一年也没有忘记。一个来自山西省的普通拜年电话,对病重的二老爷爷也是莫大的安慰。我耳闻目染,也养成了二十多年来,在大年三十给各地亲朋好友提前拜早年的习俗。

       走亲戚
春节后走亲戚,这个风俗习惯,也是古老的传统了。以前走亲戚,喝酒多了,醉卧道边的现象,现在见不到了。交通工具发达,一天走好几家亲戚,到亲戚家中坐一会,说会话,就去下一家亲戚了。2020年春节后受疫情影响,提倡不串门、不走亲访友。出了正月,疫情缓解后,母亲让我只去看几位老人就行,我还是到各亲戚家走了一遍,毕竟,"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们都来了,还得按照风俗习惯再去才行。在我的八十多岁的承伦大姑父家中,正巧乡邻龙德大爷爷也在此喝茶聊天,于是,我也入座陪两位老人闲谈起来。承伦大姑夫擅长书法,在我没有练习写春联之前,都是大姑父给我家写春联,他老人家还极其尊重知识,从学校毕业几十年后,我记得他还把学过的课夲捆扎好放在梁头上,包存完好。大姑父忠厚为人,勤劳善良,育有两儿两女,子女们皆勤俭持家,事业有成,乡邻亲朋多有赞誉。大姑父坚持让我留下喝酒吃饭, 我解释说还要继续出门走亲戚,才同意我离开了。在以著名的"豹伏岭全羊”闻名的豹伏岭村,我的立平妹妹在厨房忙碌着,长年在外从事物流运输行业的福州妹夫,难得相见,甚为热情,我还是执意离开,再继续去走亲戚。临近中午,正巧偶遇同学张兄,他力邀我去他家中,品尝他的拿手好菜"中华鲟鱼宴”。大家见面后相互谈论的话题,都是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的抗疫、防疫,为医务人员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表示钦佩,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记得 一九九0年代初,正月初八上班后,我就去了河北省石家市,正月初九到了灵寿县的客户朋友家中,他担任供销系统领导,还有很多亲戚朋友需要去出门看望呢。看到我远道而来,立即按过年走亲戚的待客之礼热情接待,我也有幸享受到了太行山春节后走亲戚的礼遇。在当地过春节,家家户户宰猪,把猪肉腌起来,有的人家一年也吃不完,"腌肉"是当地一道满饱口福的特色菜,吃起来满口喷香,回味无穷。喝的酒是当地乡村酿造的粮食酒,“好喝不上头”,这不是广告语,是真切感受。

   知足
总而言之,现在过春节好,感觉好“闲”,不用再推碾、推磨,不用再去拥挤的腊月集,办年货有超市,正月初一超市也开门,应有尽有,样样俱全;现在过春节好,又感觉好“累",人人琢磨着再怎么进一步成功进取,心里好累;现在过春节好,却感觉没有“年味”。我的感觉还是知足吧,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2021年2月7日写于朐城

【作者简介】
王治刚 笔名致罡,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临朐县井头村人。从事营销工作,业余酷爱读书,喜欢写作,主要文学作品:《月是故乡明》、《怀念我的奶奶》、《奋斗》、《探访朐山村》、《中国神秘的朐氏》、《中华逄氏寻根地》、《闯山西》、《闯关中》、《闯关东》、《下南湖》等散文随笔,专长于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为在外的山东移民公益寻亲二十多年,山东电视台、山东商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