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冬病真的可以夏治吗?

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的 三伏天 又开始了,中医常提倡“天人合一”,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更有“春夏养阳,冬病夏治”一说,随著季节变化,人的身体状况也会随之改变。
何为“冬病”?何为“夏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的对立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同时也会抑制对方。眼下我们就处于阳盛之时,是调理“冬病”最佳时机,“冬病”多指冬天易发的虚寒之症,在冬季容易潜伏,药力难以到达。但在夏天,随著气温升高,人体阳气升腾,这些疾病慢慢暴露出来,此时调理就容易许多,甚至可以将之连根拔起,使冬天不再复发,这就是“冬病夏治”的意义所在。
哪些“冬病”可“夏治”?
  •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

  • 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大便紊乱。

  • 妇产科疾病: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产后风、产后头痛等疾病。

  • 痹症: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 四肢怕冷畏寒,免疫力低下者。

  • 易焦虑、紧张、失眠、四肢乏力,亚健康患者。

“冬病夏治”如何治?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经典方法之一,治疗期间禁食生冷、甜食、油腻、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不要贪凉。可以结合适当体育锻炼,但不要做高强度的运动,避免情绪激动,注意好好休息,不能熬夜。
“冬病夏治”何时治?
“ 三伏 ”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
「承山堂」三伏贴以每伏一贴,外加三伏前一后二共六贴,强化三伏贴效果。
2021年三伏贴最佳时间
伏前加强:2021.7.3-2021.7.10
初伏:2021.7.11-2021.7.20
中伏:2021.7.21-2021.8.9
末伏:2021.8.10-2021.8.19
伏后加强:2021.8.20-2021.8.29
「承山堂」三伏贴
特制配方
古法炮‎‎制
辨证选穴
内病‎‎外治
「承山堂」中医理疗科开展'冬病夏治'活动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外治技术方面应用广泛,尤其在穴位贴敷、针刺、艾灸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次三伏贴,采用'趺阳蠲痺,三联疗法'以穴位贴敷、传统针刺、温灸通脉为主,综合应用,辨证施治,制定个体化方案进行治疗。
「承山堂」三伏贴类型及用法
  • 小儿脾胃贴

针对小儿泄泻、厌食、积食、疳证、腹痛、脾虚综合症等常见小儿脾胃病。
建议贴敷主穴:脾俞、胃俞、中脘、下脘
配穴:水分、足三里
贴敷时间:儿童约在0.5-2小时之间,成人约在4-6小时之间,具体时间因人而异。
  • 小儿止咳贴

针对小儿因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喘息、哮喘、急慢性气管炎等小儿肺系疾病。
建议贴敷主穴:大椎、肺俞、脾俞、膻中
配穴:大肠俞、肾俞、命门
贴敷时间:儿童约在0.5-2小时之间,成人约在4-6小时之间,具体时间因人而异。
  • 补脾健胃贴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寒、寒湿停滞导致的脘腹胀满、呕吐腹痛、大便溏泻等脾胃虚寒证。
建议贴敷主穴:中脘、脾俞、关元、胃俞
配穴:大肠俞、肾俞、水分
贴敷时间:儿童约在0.5-2小时之间,成人约在4-6小时之间,具体时间因人而异。
  • 止咳平喘贴

化痰止咳、理气平喘,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哮喘等肺系疾病。
建议贴敷主穴:大椎、肺俞、脾俞、膻中
配穴:大肠俞、肾俞、命门
贴敷时间:儿童约在0.5-2小时之间,成人约在4-6小时之间,具体时间因人而异。
  • 温经暖宫贴

活血化瘀、温经止痛、调和气血,养护卵巢,全面调理女性生殖系统。
建议贴敷主穴:关元、肾俞、子宫、命门
配穴: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脾俞
贴敷时间:儿童约在0.5-2小时之间,成人约在4-6小时之间,具体时间因人而异。
  • 风寒湿痹贴

温经驱寒、通络止痛,适用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建议贴敷主穴:大椎、内外膝眼、阿是穴(哪疼贴哪)
配穴:肾俞、命门、肩井、臂臑、外关、曲池
贴敷时间:儿童约在0.5-2小时之间,成人约在4-6小时之间,具体时间因人而异。
伏贴疗程
三年为一个疗程,疗程和疗效成正比,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禁忌症法
  • 贴敷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 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烧期间不能贴敷。

  • 特殊体质及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以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的不适宜贴敷。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 要保持贴敷局部清洁。对于贴敷处皮肤及残留药膏等,只可用温水洗涤,不可用肥皂、浴液等搓洗。

  • 贴敷期间宜穿干净、柔软、宽松、透气衣衫。贴药期间最好不要使用空调,避免皮肤遇凉后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

  • 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大量出汗或药物移动脱落。

  • 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 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灼热、疼痛,应及时取下药膏,禁止搔抓,一般可自愈。

  • 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破溃,需及时就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