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诏版拓片大全!

“秦诏版”为长方形,长10.8厘米,宽6.8厘米,厚0.4厘米,重0.15千克,它的四角钻有四个小孔,是供人们将其固定时钉钉子用的,铜质青色,铸造于秦始皇(赢政)执政时期。其正面是以秦小篆铸成的,字体大小0.9厘米,竖五行、横八行、上下、左右结构整齐,阴文书刻40字,即“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府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秦诏版》为秦代篆书刻版,以小篆文字刻于金属薄版上。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为丞相,进行了统一全国文字的工作,变大篆为小篆,结束了“文字异形”的状况。通过诏版这种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文字书写的范本。因此,在书法上,秦诏版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尤其对后世的书法创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秦两诏铜斤权 西安秦始皇陵墓出土 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相传秦诏最初为李斯所书,不过设想一下全国那数不清的权量,上面的铭文当然不可能出于一人之手。加上官吏们对下级的意识决不如对天子那样恭敬,所以与《泰山石刻》相反,秦诏铭文中虽然也有严肃、工整的,但大多数纵有行,横无格,字体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生动自然。更有率意者,出于民工手中,或缺笔少画,或任意简化,虽不合法度,却给人们以天真、稚拙的美感。

△将印书房公众号设为星标,不错过精彩内容

编辑不易,顺手点个在看
(0)

相关推荐

  • 從文字學角度來說,李斯是否配得上千古一相的稱號?

    原创: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文字對於一個國家的文明來說至關重要,史學界普遍有一種觀點認為:判斷一種文明的誕生要看其是否有相應的文字對應.尤其在上個世紀中國古史辨派那裏,他們認為東周以上無信史.  近日隨著 ...

  • 篆刻入门:秦印的三个小类别

    我们已经说过:汉印临摹的学习重点在刀法(学会熟练的基本刀法,形成自己的用刀习惯):战国古玺临摹的学习重点在章法(建立对篆刻章法的基本认识,形成初步的篆刻审美)秦印的学习重点在篆法(建立对字法.篆法的底 ...

  • 全国第二届篆书展作品集:优秀作品欣赏(第...

    全国第二届篆书展作品集:优秀作品欣赏(第一期) 书法小知识:篆书的源头可追溯至古代文字的发端,前后经历了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包括甲骨文.金文与小篆等庞大的古文字体系.继殷周甲骨文后,周宣王对前代 ...

  • 秦诏版拓片大全,经典!

    弘揚國粹兿術  傳播經典文化 結交天下朋友  交流學習心得 \/ "秦诏版"为长方形,长10.8厘米,宽6.8厘米,厚0.4厘米,重0.15千克,它的四角钻有四个小孔,是供人们将其 ...

  • 秦诏版拓片大全集,收藏学习!

    "秦诏版"为长方形,长10.8厘米,宽6.8厘米,厚0.4厘米,重0.15千克,它的四角钻有四个小孔,是供人们将其固定时钉钉子用的,铜质青色,铸造于秦始皇(赢政)执政时期.其正面是 ...

  • 秦诏版拓片大全集

    "秦诏版"为长方形,长10.8厘米,宽6.8厘米,厚0.4厘米,重0.15千克,它的四角钻有四个小孔,是供人们将其固定时钉钉子用的,铜质青色,铸造于秦始皇(赢政)执政时期.其正面是 ...

  • 秦诏版(拓片大全集),经典!

    ------------- ------------- 秦诏版拓片大全集 <秦诏版>为秦代篆书刻版,以小篆文字刻于金属薄版上.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为丞相,进行了统一全国文字的工作,变大篆为 ...

  • 临帖展必备神器----拓片大全第四辑 魏碑百品

    本辑为魏碑系列,约150品.看个够吧. 转给喜欢的朋友吧.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后面更精彩 上万张拓片每日更新.请扫二维码加微信好友.还可提供宣纸原色原大仿真服务. 龙门二十品装裱展示效果. 下面直接 ...

  • 【多图】秦诏版拓片大全集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诏版"为长方形,长10.8厘米,宽6.8厘米,厚0.4厘米,重0.15千克,它的四角钻有四个小孔,是供人们将其固定时钉钉子用的,铜质青色,铸造于秦始皇(赢政)执政 ...

  • 秦诏版拓片大全集,经典!

    "秦诏版"为长方形,长10.8厘米,宽6.8厘米,厚0.4厘米,重0.15千克,它的四角钻有四个小孔,是供人们将其固定时钉钉子用的,铜质青色,铸造于秦始皇(赢政)执政时期.其正面是 ...

  • 拓片|秦诏版大全

    <秦诏版>为秦代篆书刻版,以小篆文字刻于金属薄版上.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为丞相,进行了统一全国文字的工作,变大篆为小篆,结束了"文字异形"的状况.通过诏版这种形式,为人 ...

  • 元遥墓志拓片高清图书法作品大全

    时间:2020-05-27 <元遥墓志>北魏墓志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刻.志呈四方形高43厘米宽46厘米.正书29行满行28字.1919年出土河南洛阳城北后海资村南凹距村.1940年由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