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写作的几个认识问题之三

转自:论诗与文

3.1韵是什么

韵是什么?目前没有一本书、一个专家下一个准确的结论。《辞海》对“韵”的解释综述如下:语音,一个音节的收音,和谐的声音。这个解释给我们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从实践看,是人说话、唱歌、口腔动作发出的声波;二是从技术看,是口腔动作发出声波的“尾”;三是从艺术看,是和谐、悦耳、动听。从现代汉语讲,就是K、H和谐,ONG、UNG和谐,AO、HAO和谐,ZHI、SI和谐等等。听着悦耳就是和谐、美听。《水浒》的《好了歌》就是一个典型例证,一首北宋民歌的每一句结尾字是“了”,顺口、悦耳;诗词中的一个变体《独木桥体》也是一个例证。从实践的角度看,就是强化一种声音,刺激个人神经,强化一种记忆,留下一种音响,坚强的声音存在感。

因此,我们可以下一个简单的结论:韵是相同、相近声音强化的过程。

试看:512地震留下一个“猪坚强”,山体滑坡留下一个“房坚强”。韵就是诗词的“音坚强”!说这话不是大言不惭吗?还真不惭!张中行《诗词读写丛话》P247言:“南渡以后,词渐渐不能唱了,…..格律的理据成为……悦耳”。就是诗词韵律的美听、强化手段啊!

3.2目前诗词作品的“小尾巴”是什么

3.2.1韵书不一。大凡写作诗词的主儿,在其作品后面加一个连缀-----《平水韵》、《中华新韵》、《词林正韵》,或者第几什么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 “小尾巴”?因为,韵书不一。

《平水韵》、《中华新韵》、《词林正韵》等等这些韵书著作、术语在52诗词网的诗论文章中经常出现,也有诗友解读的非常详尽,因此拙文不再解读。

一般情况下写作诗文使用《平水韵》,如果使用《中华新韵》须在诗作后面加以注释:写作词一般情况下使用《词林正韵》,可能作者会注明运用的是哪一个韵部,如果使用《中华新韵》必须标明。这就是诗词作品的“小尾巴”。

为什么出现“小尾巴”?是韵书存续时间的长短问题。《平水韵》存续从宋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开始至目前,《佩文诗韵》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开始至目前,它们全部采用中古音编篡,影响深远自不待言!《中华新韵》是20世纪70年代的产物,采用现代汉语拼音编篡,简称“新韵”,也有一定受众。

根据笔者观察,中古音音韵系统的粉丝对新韵系统的粉丝,不屑一顾。因为中古音字韵少,写作难度大,更能体现古典诗词“吟唱”的意趣。是因为越窄的路越难走!故有宽韵、窄韵、险韵的说法。

中古音、现代汉语,两个音韵系统的支持者、粉丝,经常在网络中打架、论战,孰优孰劣另当别论。

3.2.2中古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是中古音并没有消亡。虽然,新韵运用的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作为韵律基础,是目前的标准语音,是“官话”。但是,中古音的语音基础在民间广泛存在,现在河南南部、江苏西部、广西、福建、湖北、江西大部、四川东部地区,在老百姓中间仍然存续部分中古音。比如,普通话的“街jie”在这些地区仍然读“该gai”,普通话的“白bai”仍然读“伯bo”,普通话的“斜xie”仍然读“侠xia”。如果照此读法,任何人也不觉得小杜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押韵了;如果照此读法,任何人也多觉得,刘禹锡的“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韵律和谐了。这也是许多读者,阅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的一部分名篇时,感觉不押韵的原因。其实,人家是押韵的,而且写得好。只是读者按照现代汉语去阅读古典诗词罢了。

中古音之平上去入在汉语拼音方案给阉割了。消灭了入声,并入平声或者去声。但是,现实是存在的,如前述。这些地区入声仍然存在啊!

二是群众基础存在。在传统的京剧、昆曲、歌仔戏等戏曲之中,仍然使用中古音进行演唱、对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试问,如果传统昆曲、京剧不按照中古音进行演唱,观众还认可这是昆曲吗?同样,如果写作古典诗词不使用中古音,不能够按照唐之魂、宋之韵进行吟唱,那还叫古典诗词吗?同时,还有文脉的依存。姜夔《十七谱》还在,开封相国寺古谱还在,它们的乐谱从北宋就有、今天还有生命力,当时《忆江南》乐谱(词谱)今天仍然可以演唱!北京西山鼓乐、纳西古乐生命力依然“小强”。所谓“新韵使者”是不是听一听宋诗的声音,是不是挑起传承的担子,弘扬民俗文化,喊起“文化自信”的号子!

文化的背后是底蕴!

三是古典诗词写作限制。古典诗词是歌词,和仄押韵、平上去入分明,大部分代表了音律(旋律)。即使是歌(旋律)、词(文字)分开了,写作的基本要求还是要遵循传统;即使是苏辛一族“以诗写词”、“以文入词”,开创豪放一派,仍然是“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齐辈”(宋《碧鸡漫志》)。古典诗词写作就是带着镣铐舞蹈,受限制可必须坚持。不然写作的作品就是“四不像”,苏辛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词谱标准诗篇了。

写作有限制、边界。韵律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就是限制。正是限制才有高下之分,不是谁写作20个字、四句话就叫“五绝”的,这是“文化”、传统的制约。可以不遵守,但是不能够叫“五绝”。

“五绝”的背后是文化、传统、传承!不是吗?

(0)

相关推荐

  • 凝炼三期诗班初级班第三讲格律诗的韵律

    对联只有两行字,所以不存在押韵的问题.这一讲,我们就来讨论诗的押韵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韵的原理及起源目的等韵理 一.近体诗韵理 1.同声相应,异音相从. 2.平分阴阳,交替使用为佳:句脚平上去入相间 ...

  • 格律诗基础知识之二: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华新韵及其相互关系

    诗词教案之二平水韵.词林正韵.新韵和汉语拼音的关系 同学们,今天和大家分享汉语拼音.平水韵.词林正韵和中华新及其相互关系. 大家在平时阅读欣赏诗词作品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五.七)绝.(五.七)律诗后边会 ...

  • 诗词写作指导: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

    平韻詩十六式,仄韻詩十二式表: [五絕]四句二韻或三韻.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首句平起不入仄韻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

  • '竹',诗歌(诗词)写作的四个层次(阶段...

    '竹',诗歌(诗词)写作的四个层次(阶段),欢迎对号入座! * 一.'园中之竹'(客观存在): * 二."眼中之竹"(审美体验): * 三."心中之竹"(艺术构 ...

  • 诗词写作指导:高频对仗词汇排行榜

    由于律诗的颔.颈两联必须对仗,故而历代诗家都喜欢在中二联的对仗上骋巧思以见才气.从"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的蒙馆对法,到奇字对.犄角对.交互对等极富技巧的对仗形式:从对偶之句 ...

  • 视听嗅味触,从白居易等人的作品中,看诗词写作中的五觉

    前言 前几天回到回答了一个关于白居易<夜雪>的问题.这首小诗如下: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是每个句子都是复杂句,更需要注意的是,这首&l ...

  • 诗词写作指导:折腰体和折腰句

    唐近体诗中的"折腰体" 我们今天来聊聊唐近体诗中的"折腰体" 唐近体诗是在齐梁体诗(含永明体)基础上进化发展而来的.齐梁体律诗有两类:粘式律和对式律. 其中粘式 ...

  • 【诗词微塾】格律诗词写作十大基本技巧

    格律诗词是按照格律诗的格律要求和词谱对格律词的内在规定性来写文学作品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明确这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既然是文学作品,那么对内容的内在要求很高,加之格律的外在要求,所以很多人感觉很难,因 ...

  • 诗词写作练习(五)

    绝句格律 一.平仄的对与粘 对,就是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粘,就是平仄相粘.平粘平:仄粘仄. 二.通过对和粘可组成近体诗的各种格律.如图: 首句不入韵的两种七言绝句挌式 1.在首句不入韵的情况下 ...

  • 诗词写作中的炼字、炼词和炼句

    首先申明,分析中所涉及到的病例,仅仅是为了借鉴,无意滥说他人之短,要正确理解.诚如袁枚老夫子所言:"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如郑板桥有句"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

  • 诗词写作指导:押韵十三忌

    用韵如用兵.作为格律诗,它可以错律但绝不能错韵.沈德潜<说诗晬话>:'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可见押好韵对于格律诗的极端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