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1)

本篇要目:

********************************

1001.西山桥

南宋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1002.真如寺石塔

元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1003.普庆寺石塔

元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

1004.千佛塔

元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

1005.金昭牌坊和宪台牌坊

明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

1006.七家厅

明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

1007.关西世家

明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

1008.绍衣堂和横山塔

明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

1009.西姜祠堂

明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

1010.楠溪江宗祠建筑群

明至清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

****************************************

1001.西山桥


西山桥位于浙江建德市乾潭镇梓洲村的西山桥,为南宋时期桥梁,距今已有743年。留有“咸淳岁在乙丑”的题记。是一座条石折边单拱桥,全长18米,宽3.7米,高5.5米,拱跨度11米。桥面是用石板铺接而成。拱是以石条用联锁式砌法,桥呈五边形,第边以6根竖向石条上顶2根横向石条为一组,共五组,38根石条构成拱架,然后用青石铺砌而成。


桥拱两旁杂草丛生,没有精美刻石,没有护手栏杆,桥下清流潺潺,过桥村民三三两两,乍一看,西山桥显得十分简朴而安静。但是到了桥底,仰头一看,才发现这座古桥内大有文章,桥下石拱看似五边形,每边用六根竖向石条顶两根横向石条形成,细数共有38根,中间的横砌条石长短不一,不同赵州桥拱的单一横向发券,也不同于洛阳桥拱的单一纵向发券,自成一派,个性显然。


据资料显示,这种折边形桥型始于汉代,流行与两宋,与《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同形,在梁架拼合联接技术上有较高的力学平衡要求,架设难度很大,在古时候十分少见,而像西山桥这样桥身保存如此完好并且能够研判年代的更算的上是其中的凤毛麟角了,在中国桥梁史的研究上是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西山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02.真如寺石塔


真如寺石塔位于浙江温州乐清磐石镇重石村。建于唐文德元年(888),是八大古寺之一。距今有千多年的历史。从造型上来说,重要特征就是在塔身上半部分装饰有各种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好像巨大的花束。这种塔形成于宋辽金时期,元朝后几乎绝迹,国内现存华塔总数也不过十几座,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塔中造型最奇特、装饰最华美的一座。


真如寺石塔位于浙江温州乐清磐石镇重石村。建于唐文德元年(888),是八大古寺之一。距今有千多年的历史。从造型上来说,重要特征就是在塔身上半部分装饰有各种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好像巨大的花束。这种塔形成于宋辽金时期,元朝后几乎绝迹,国内现存华塔总数也不过十几座,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塔中造型最奇特、装饰最华美的一座。


真如寺石塔六角则用浮雕力士代替角柱。力土或跪或坐,足踏下枋,头顶上枋。从体态到裸露肌肉,乃至面部表情,无不显现负重神态。基座须弥座式,角柱梭形,柱端饰仰莲一匝,上下枭浮雕仰覆莲,六角设圭脚,束腰各面浮雕狮兽,奔跃矫健,栩栩如生。塔身置于莲花平座之上,六辩瓜腹式。正面辟一壶门,莲瓣式拱券,内莲花台上供如来佛像一尊。塔身上盖圆形覆盘,周身密刻直条纹。盘上设六角式梁架,用叠涩做出斗拱、椽子、角梁、瓦垅。檐口轮廊圆和,至转角起反翘。六角攒尖式项。塔身上盖圆形覆盘,周身密刻直条纹。盘上设六角式梁架,用叠涩做出斗拱、椽子、角梁、瓦垅。檐口轮廊圆和,至转角起反翘。六角攒尖式项。该塔仿照印度窣堵波形式,结合我国木构建筑特点,用石材建造。雕刻精致,造型美观。从形制判断,该建筑年代为五代。千年古刹真如寺,该石塔仿印度堵波形式的独特设计,结合中国木构建筑特点,以青石材建造而成,雕刻精致,造型美观。

七座塔至“文革”后期仅存四座。经过对石塔构件的搜集和修葺,现已恢复原貌。石塔群石料质地较好,没有风化,整体完好,实属罕见。石塔群高五.一六米,塔顶是单檐飞翘,基台平面六角形,立面工字形,束腰六面浮雕开框的草纹,六角塔身为六楞瓜腹状态,塔腹正面开一扇壶门,莲瓣式拱券,内莲花台上供奉庄严的如来像。虽是石塔,但塔顶和梁枋、斗拱均仿木结构形式建造。顶部为六角尖顶,瓦垄为筒瓦式样。塔基以浮雕力士代替角柱,与中原一带同时期的塔座力土造像完全相同,可见当时乐清与中原已有较密切的文化交流,力士或跪或坐,足踏下枋,头顶上枋,其体态、肌理、表情显现负重神态。基座是须弥座式,梭形角柱,柱端饰仰莲一匝,上下浮雕仰覆莲,六年设圭脚,束腰各面浮雕狮兽,奔腾矫健,栩栩如生,塔身置于莲花平座之上,上盖圆形覆盘,周身密刻直条纹。盘上设六角式梁架,用叠涩做出斗拱、椽子、 角梁和瓦垄;檐口轮廓浑圆,至转角起反翘,石塔有唐宋时期的文化,呈现精美的古代石刻艺术。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真如寺石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03.普庆寺石塔

普庆寺石塔,位于浙江省临安市横畈镇湖山村普庆寺南20米。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全用条石砌筑,仿楼阁式塔。六面七层,通高约7米。须弥座塔基,六边形,边长0.80米。每层由塔身和塔檐组成,第一层面宽0.40米,高0.56米,腰檐雕刻筒板瓦,檐口饰有勾头滴水,转角处用发戗做法,翼角起翘较高。一至七层均阴刻佛名或菩萨像。塔刹为石质七重相轮。

石塔原建寺内,后寺毁塔存。现石塔屹立在田边。石塔刻有题记:“大元至治二年四明吴福元刻。”六面七层,用石块仿木构建筑砌叠而成,飞檐翘角。塔高700厘米。塔基为须弥座,束腰有花草浮雕。采用老戗和嫩戗,翼角起翘较高。柱子、阑额、斗拱全部省去,平座也很浅。塔身每层各面均有壶门式壁龛,一层至三层三面为阴刻佛名,其它三面为佛、菩萨像,其中二层为释迦牟尼、普贤、文殊,三层为观音等菩萨,第四至第六层均为造像,第七层为阴刻文字,中为“皇帝万岁”,东南面为“风调雨顺”,西南面为“国泰民安”。塔顶为七级石刻相轮。普庆寺石塔是浙江楼阁式塔由盛转衰这一过渡时期的典型作品。

普庆寺石塔每层由塔身和塔檐组成,檐上雕出筒瓦板泷,檐口饰有勾头滴水,转角处用发戗做法,翼角起翘。在浙江的古代建筑中,宋代都用老角梁和仔角梁,翼角起翘较平缓,而从元代开始则采用老戗和嫩戗,翼角起翘较高,普庆寺石塔就是重要的实例之一。

塔为石质,六面七层,基座为须弥座,束腰浮雕宝相花,底层设平座,平座有栏杆。每层每面都雕刻佛像、佛名与吉语。塔身雕刻佛像27尊,因而俗称之罗汉塔。石塔轮廓挺拔秀丽,是浙江元代楼阁式塔的典型作品。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普庆寺石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04.千佛塔


千佛塔又名多宝塔,俗称瘌头塔,位于浙江台州临海古城龙兴寺内,龙兴寺在抗战时期即被毁坏,仅留始建于唐代的千佛塔。千佛塔是临海最为高大的古塔,也是浙江仅存的二座元塔之一。此塔的最大特点一是在塔身上装饰总数多达千尊的佛像砖,而且造型优美,工艺水平相当之高。二是各层平座采用石板出跳的建筑手法也是很罕见的。因此,称得上是中国古塔中的精品和一绝。

八十年代初,迁建于巾山西南山腰的南山殿。1985年重建大殿,1988年重建天王殿,1989年重建大悲楼。1998年于旧址全面恢复,建筑结构为仿唐建筑,复“龙兴寺”之名。为临海市佛教活动场所,住持文峰法师。

现存塔身系元大德三年(1299年)重建。此塔为楼阁式砖木混合结构,六面七层,中空,每层一门,二层至七层除一门外,面面有龛,每面都是模压烧制的佛像砖贴面,共有佛像1003躯,故名千佛塔。千佛塔至1976年时曾作维修,将因毁坏而呈不规则状的塔顶改成攒尖顶,但未按照原状复原。1999年,再次对塔进行维修,将塔顶恢复成原状。


如今的千佛塔共七级六面,砖木混砌楼阁式,其内中空,单壁筒状结构。塔经修缮后高约30米,勒脚边长3.66,对角径7.12,塔内空径1.8米。从第一级起,每层都设有一个壶门;从第二层开始,每级每面除虚门外,均设有壁龛,至七层,每层高约4.17米,构造略有不同,壁龛中的佛像砖数量也有少许差异,因之每层佛像砖数量不尽一致,少则一百三十八块(四层),多则一百八十七块(六层),全塔共计一千零三块。佛塔的建筑手法各层平座均采用石板出跳的特征颇为罕见,而比例准确、造型优美的塔砖佛像,更是这多宝塔的荣光体现。

元代佛像造像多表现为头大身小,颈部较短,躯干挺拔,健劲有力度,莲座较低矮,呈大梯形,莲瓣多宽肥,朴素无纹。六面体的塔身上,每一面都整齐地镶嵌着浮雕佛像,迎面望去,十一尊一排,自下而上四排,共四十四尊仪态大方的坐姿佛像,盘膝交腕,结跏趺坐,其神恰似《楞严经》中“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之状;佛教虽主张于不着相,但若示众,着于相的兴许就如这般神情祥和,叫人安定。趋近观摩,七百年时光的雕刻,风雨霜电的刻划,早已写就了“荧光列宿,满月丽天”的图景。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千佛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05.金昭牌坊和宪台牌坊


金昭牌坊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上村,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金昭进士及第时所建。金昭(1516-1581),字懋卿,号霞峰,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进士,官至江西瑞州知府。牌坊为六柱三楼式木构建筑,平面呈横长方形,高7.63米,通面宽9.9米,进深2.35米。明间两柱为方石柱,次间两柱为木柱。柱脚前后置石抱鼓,柱础为覆盆式。


牌坊两外侧立有四角柱。明、次间均有阑额、由额、额枋等,各施雀替、丁头栱,正额前后悬匾。屋脊用薄砖砌成清水花脊,脊面刻如意花草。明间屋脊两端饰龙头吻;次间脊端饰凤头吻,两垂脊脊端饰飞凤。


宪台牌坊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花坦村中心,系四柱三楼式木构牌坊,建于明弘治乙丑(1505年)腊月,系温州知府李端、永嘉知县刘经为纪念朱良以而建造的。朱良以,字士祉,号静斋,永嘉花坦人。


牌坊明间两脊柱为方形石柱,外侧四角柱为方形木柱,次间有块石叠砌的台基,明间阑额与柱交接处均施雀替、丁头栱。用砖砌成清水花屋脊,两端饰龙吻兽;下檐垂脊上有垂兽,出际边沿有搏风极和悬鱼。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金昭牌坊和宪台牌坊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06.七家厅


七家厅位于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雅畈二村,建于明代早期,是金华地区现存最早的民居建筑之一。这座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整体布局基本完整,结构简练,用材较大,颇具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七家厅坐北朝南,由照壁、天井、前厅、后厅和厢房构成,呈方形布局,前后厅共七开间,两侧厢房也有七间,因此得名“七间厅”。可能因为方言中发音有几分相似,人们误称之为七家厅。

建筑坐北朝南,由照壁、天井、前厅、后厅和厢房构成。呈方形布局。前厅前置有照壁,上部用磨砖雕刻花牙子封檐,基座雕刻砖线脚。照壁与两侧厢房山墙连成整体,山墙处各开大门,上部置砖雕门楣。山墙处各开大门,上部置砖雕门楣。前厅面阔三开间,通面宽13.36米,通进深28.32米。梁架明间为抬梁式七架前后廊,两山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每进前后额枋与檐檩之间置一斗六升栱二攒。


后厅面阔三间,为楼上厅,设后檐廊。两侧厢房为楼厅,面阔各为七间。前后厅及厢房?形柱础,柱子侧脚,柱头卷杀,梁、柱交接处用双跳或单跳丁头栱,梁、檩交接处用十字斗栱。整体建筑布局基本完整,结构简练,用材较大。

七家厅的历史沿革在当地宗谱中没有任何记载。它的主人是谁一直是个谜,当地留下的只有一个传说。相传当年村中一名小伙子娶了一个聪明贤惠的妻子,两人生活很幸福。但好景不长,小伙不久重病去世。成为寡妇的女子被一些村民认为“克夫、不祥”,受尽歧视。那时,她已身怀六甲。孩子出生后,这位母亲靠帮富人家洗衣服、打扫卫生赚些家用,辛辛苦苦养大了孩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看着母亲被人欺负,他发奋读书,长大后终于考取功名,衣锦还乡,为母亲建造了七家厅,让其他村民羡慕不已。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七家厅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07.关西世家


悬挂“关西世家”横匾的杨氏宗祠,位于浙江省龙游县志棠乡杨家村,距龙游城30公里。该杨氏宗祠是明代万历年间留下来的古建筑,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杨氏宗祠门楼,气势壮观。重檐歇山顶,檐下木质横匾上刻正书“关西世家”四个大字,端庄凝重。正脊中部,置一葫芦状饰物,正门两侧立有素面抱鼓石。“关西世家”具有浓厚的明建筑风格,其内有“古戏台”、“三(zhan)堂”、“杨令公銮驾”、“杨家宗谱”等文物。

关西世家门楼制作工艺精湛,气势威严壮观。山墙梁架,采用砖制,为龙游县明代建筑的一大特色。是浙江省地方特色明显的明代祠堂建筑。“关西世家”整个建筑由前厅、后厅两部分组成,坐东朝西,三开间,占地面积282平方米,前厅面积略大于后厅,前厅内没有活动戏台一座,架于柱间,戏台分左右两部分,大小一样,均是长5米,宽1.27米,高1.63米,中间铺板,板长1.3米,戏台四角台柱头均是莲花结顶一类图案。这种古朴坚实、可装可拆可抬的明朝戏台,在浙江省也是罕见的。


后厅后墙檐额枋正中,悬木质匾额一块,后厅所有木质柱均呈梭形,础为(木质)形;三面墙(南北二墙、后檐墙)上的柱、梁架及斗拱、枋,均为陶质,古朴大方。建筑后厅的年代刻在北墙上的石碑上,时间是“万历元年(1573年)八月二十八日”,由杨官五为首建造。“关西世家”南侧,有半月形水塘一口,常年清水满塘,面积千平方有余,不仅供村民洗涤之用,且为调节温、湿度和消防之用。

一进与二进天井两侧为过廊。二进正厅,梁架为九檩,明间五架梁前后双步用四柱,次间用中柱,梁架均为砖制,从墙上隐出。正厅东侧山墙上嵌有一石碑,记载了建房经历、年代及周围环境建设等相关情况。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关西世家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08.绍衣堂和横山塔

绍衣堂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横山镇高山村。绍衣堂建于明洪武年间,四进三开间,面南向,砖木结构。建筑现仅存前两进,第一进由门厅和后廊组成。第二进为正厅,硬山顶,山墙两侧各有一宽近1米的夹弄。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绍衣堂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横山塔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横山镇横山村,原名“横峰塔”。塔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4年),平面呈八边形,高七层约30余米,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空心砖塔。塔因年久失修,砖块剥落,曾于2006年至2007年间落架维修。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横山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09.西姜祠堂


西姜祠堂位于浙江金华兰溪,坐东朝西,布局为前后四进,并设厢房,二进中厅独立,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西姜祠堂,雕饰古朴,用材较大。是一处规格较高、规模较大的民间宗祠。


头门已毁,仪门面阔十一间,进深为六架后檐廊式,用中柱,硬山顶,前檐原设有砖雕门楼,明间设活动戏台,中部数间已毁。


中厅五开间,梁架为五架梁前后双步带前后廊,冬瓜梁,青石台基为二层,第一层高0.52米,第二层高0.38米,明间金柱为梭形,歇山顶。后寝面阔五间,进深六架前檐廊式,用脊柱,台基高0.86米,硬山顶。后厅两侧各有一小院,为三间二过厢。后进由后厅、两小院构成明五暗十一的格式。中厅两侧、前进与后进间各设厢房七间。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西姜祠堂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10.楠溪江宗祠建筑群

楠溪江宗祠建筑群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碧莲镇、花坦乡、潘坑乡、五公式乡、东皋乡、渠口乡、大若岩镇。该建筑群由邵氏大宗祠、永嘉郡祠、孝思祠、季氏大宗祠、郑氏大宗祠、谢氏大宗祠、叶氏大宗祠、陈氏大宗祠8座祠堂组成。建筑形制古朴,保留了北方木构的一些做法,同时又融入地方特色手法,是研究明代南北方建筑交流变迁的珍贵史料。楠溪江流域诸多古村落的形成源于中原战乱,百姓南迁,其村落文化是中原文化与东瓯乡土文化交融的结晶,宗祠建筑是当时社会背景和宗族文化的写照。其中颇富代表性的永嘉郡祠位于永嘉县碧莲镇上村,是村内的刘氏宗祠,始建于元,历经明清两代修缮,现存的建筑基本上保持明代建筑风格。


建筑形制古朴,保留了北方木构的一些做法,同时又融入地方特色手法,是研究明代南北方建筑交流变迁的珍贵史料。该建筑群由永嘉郡祠、孝思祠、季氏大宗祠、邵氏大宗祠、郑氏大宗祠、谢氏大宗祠、叶氏大宗祠、陈氏大宗祠8座祠堂组成。

邵氏宗祠土地神像许多村落的建造都经过完整的规划。村落建筑布局体现了古代堪舆学说、风水思想,并具有很强的环境意识,凝结了历代文人学士、民间匠人的智慧和劳动。


邵氏宗祠大堂

邵氏大堂戏台

孝思祠古村落之宗祠为祭祀先祖而建,是乡土建筑文化中最为突出之代表,是血缘性古村落中等级最高的公共建筑,在各村落內一般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建筑多因地制宜,富于个性,格式化程度低,变化灵活,但也不失建筑开间的尺度定数。


永嘉郡祠


谢氏大宗祠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楠溪江宗祠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兰溪祠堂】清塘何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清塘何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清塘何积庆堂俗称大厅,位于兰溪市黄店镇清塘何村村东,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66.19平方米.清代建筑.现存平面三开间两进一明堂,硬山顶,设望砖. 该建筑设八字形大门,门口置抱鼓石 ...

  • 莲池张氏大宗祠

    莲池张氏大宗祠 宗祠概况 莲池张氏大宗祠位于曹宅镇潘村,俗称"莲塘潘",张九龄后裔最大居住地之一.宗祠坐东朝西,宗祠门口有石桥,祠堂门口为牌坊式门楼,报鼓石一对. (张氏宗祠) 建 ...

  • 【兰溪祠堂】生塘胡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生塘胡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胡氏宗祠位于村南坡地,坐北朝南偏东37°左右,前后依次有门楼.门厅.中厅.寝堂.厢房和偏院,地势逐级抬高,因为中厅独立于其他建筑,平面呈 "回"字形,中轴线 ...

  • 雅湖村胡氏宗祠

    雅湖村胡氏宗祠 宗祠概况     胡氏宗祠位于江东镇雅湖村古湖路52号,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建筑,建筑为坐北朝南,胡氏宗祠是该村等级最高的古建筑,前后三进,附设雨台(即戏台),于清乾隆四十八年( ...

  • 衢州文化地标13 翁源村:写一段明清繁华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2014-12-08 11:24 金一媚  徐丽 ★推荐理由:衢江区举村乡翁源村现有翁氏宗祠.翁氏小宗祠等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点5处,以及至今保存完好的一批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民 ...

  • 前方敦义堂

    前方敦义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前方村东南,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4平方米.三开间三进一穿堂,硬山顶.      前进明间设戏台,中缝梁架为五架月梁带前后双步廊.中进为主要建筑,明间五架月梁带前后 ...

  • 一座石雕佛塔的存在有着哪些寓意

    从古至今,石塔就一直存在着,在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内涵.塔的存在也展现了中国寺庙佛教建筑的特色,不仅有助于振兴每个地方的文化艺术,也可以启发倡导人们能够心善积德.塔的存在就是有着特别的建筑特色, ...

  • 【兰溪祠堂】 柏树园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柏树园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柏树园宾峰堂: 柏树园宾峰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柏树园自然村,坐东南朝西北,占地549.53㎡.中.后进始建于明嘉靖,清代重修,前进建于民国时期.三开间三进两明堂.为进士出 ...

  • 寺庙里重要的石雕建筑-石雕佛塔

    中国古塔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塔位于全国各地,每一座石塔都给该地方带来不一样的光彩,也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中国化的寺庙在建筑上选择了以建塔作为自己的独特标志.以塔为中心形成塔,周围建以殿堂.僧舍,塔 ...

  • 华安深山故宫——南山宫

    南山宫位于华安县华丰镇良埔村南山东麓山腰,始建于宋德佑元年(1275),明弘治十五年(1502)重建,明清时期屡有修葺,现存建筑基本保持明代法式风格.庙宇坐西朝东偏北,为重檐歇山顶单体建筑,面阔五间, ...

  • 【乡土兰溪】走进渡一村:有国家级保护单位余庆堂

    走进渡一村:有国家级保护单位余庆堂 女埠街道渡渎村庄距集镇3.5公里,属黄土丘陵地带,村庄布局座北朝南,甘溪河道从村庄北面背部自西向东穿越村庄流入兰江.村庄与白露峰.虹霓山村隔河相望.清同治年间分成东 ...

  • 【兰溪宗祠】 前方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前方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前方敦义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前方村东南,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4㎡.三开间三进一穿堂,硬山顶. 前进明间设戏台,中缝梁架为五架月梁带前后双步廊.中进为主要建筑,明间五架月 ...

  • 车客村白水严氏宗祠

    车客村白水严氏宗祠 宗祠概况 白水严氏宗祠位于孝顺镇车客村,与太祖庙毗邻,是1999年公布的金华县文物保护单位.据<白水严氏宗谱>记载,该祠堂始建于清乾隆甲申年(1764年),清嘉庆庚辰年 ...

  • 【兰溪祠堂】 余粮山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余粮山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余粮山世德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余粮山村中部,坐西朝东,占地面积381㎡.民国时期建筑.平面格局为三开间三进两明堂(前进1962年建),硬山顶. 余粮山世德堂前进及中进明间梁架为五 ...

  • 走进吉安红色古村,探寻几代人的记忆,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虽然这个景点已经因为某些原因暂时关闭,但是,还是想分享给大家回味一下,渼陂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这里集发达的古代商业文明和红色文化于一体.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数不清的石刻.木刻.彩绘.楹联. ...

  • 【兰溪祠堂】 坞口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坞口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坞口楼下厅位于兰溪市黄店镇坞口行政村坞口自然村中部,坐东朝西,建筑面积81.9㎡.现存三开间,清晚期建筑. 坞口楼下厅为砖木构楼屋,楼下明间用四柱,以月梁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