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橘泉:谈参苓白术散和瓜蒌枳实汤临床运用体会

《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原方主治脾肺气虚,泄泻,困惫无力,饮食不思,为和中化湿,行滞调气,脾虚泄泻之要方。用于慢性衰弱病人的腹泻,消化滞钝,肺结核无热,面色苍白萎黄,脉迟缓,舌淡白,咳嗽稀薄痰而腹泻者,及慢性胃肠病之泄泻,神经衰弱,有贫血虚寒症状和初期肠结核等,确有满意的效果。

曾治一患者患慢性腹泻一年余,原有肺结核病史,衰弱疲惫,腹泻晚间较甚,中西医药应用殆遍。后经上海某医院诊断为“肠结核”,用“次硝酸铋”,虽见效一时,但稍着寒,或偶吃了一点油脂类,又泻了。以至衰弱疲乏,面无血色,食欲不振,脉虚软无力。因嘱服参苓白术散粉剂,每日三回,每回二三钱,红枣汤调服。一方面吃红枣糯米粥,有时把药粉和入粥内吃。特別注意饮食,保温腹部,防止寒冷,这样,连续服食三个月,不仅消失了腹泻症状,而且改善消化和食欲,全身营养状况亦大为改善,获得了根本的治愈。

一些体会:

①参苓白术散须用粉剂内服,效果始显,如作为煎剂,效力大减。

②方中扁豆、莲肉、薏苡仁,必须炒熟后研粉,山药不能炒,应生研,因山药含有淀粉酶,炒则易破坏它的助消化作用,其他药味略为焙燥,粉剂应研至极细,越细效果越好。

③如果改制剂型的话,建议将本方加入等量的糯米粉和入红枣泥、砂糖,制成糕点,倒是一种理想的制剂。

本文选自:《叶橘泉论医药》


针对病情复杂的老年人的咳嗽,我们往往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却仍然抓不到重点,这个时候,方证对应就显得极为重要。叶橘泉先生是“方证药证派”的代表人物,一起来看看叶先生是怎样为我们指明道路的吧!

瓜蒌枳实汤,这一时方出于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痰饮门。

原方组成为:瓜蒌、枳实、当归、贝母、陈皮、桔梗、茯苓、黄芩、栀子、木香、砂仁、甘草、竹茹、生姜。

该方与清代沈金鳌《尊生书》的瓜蒌枳实汤大同小异。

沈方有麦冬、人参、苏子、竹沥、姜汁;而无黄芩、砂仁、木香、竹茹,共十五味。

1

笔者所用的是前方,《万病回春》里这张方剂的主治是痰结、咳吐不出,胸膈痛闷,寒热气急等症。笔者将这个方剂常用于老人痰饮或不拘何种原因的咳嗽,气急咳咯,胶痰浓厚而胸痛有热的病症,往往抓住这样一群主要证候,即可用此方。

此方的成分看起来平淡无奇,只要“方”与“证”用之得当,常可得到满意的疗效。

2

1957年,笔者去北京开会,在一个星期天,应邀去为一位年近八十的湖南耆宿周老先生看病。到他家后,见这位老人坐在床上,呼吸气急、咳嗽、喉头有痰声,剧咳很久,费了很大力气,好容易咳出一口痰,其家人帮助用手指挖出来,痰浓如胶。这时患者额上汗出,精疲力竭,无但法平卧。

据其家属说:昨天刚从北出院回家,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还有高血压病。

老慢支已多年,每年冬季都要发作,春季暖和后症状才慢慢好转。近年来病愈发愈重,常住医院。

医生说,“老慢支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年纪又大,无特效疗法”,同意他出院回家服中药。

听了患者家属的诉述,笔者认为北的诊断是正确的。

诊得脉象弦数而大,但重按则无力,也可以说是浮大而弦数,舌苔很厚,黄而垢腻。

口渴不多饮,颜面呈潮红现象,可能因剧咳气逆而上部充血,询知有头痛脑涨,咳时更甚,并觉烦热汗出,大便干结,小便少而色浓。

周老肢体骨骼魁梧,但肌肉消瘦。

主诉目前最痛苦的是极度疲惫,想睡而不能平卧,气急咳嗽,痰在喉间咳不出。

遂为之处方瓜蒌枳实汤,即告辞而返。

第三天又来邀诊,据说服两剂后,好得多了,咳嗽松了,气较平了。

傍晚再去,诊得脉象比较缓和,咳嗽时浓痰能顺利咳出,气急亦较平,可以伏几假寐数分钟。

据称很想好好睡一觉,可是心惕频惊不能安宁,且有讝语。

乃为之处原方,去木香、砂仁加半夏、胆星,取竹茹温胆汤复方的含意。药后患者的症状逐渐好转,能入睡,又能进食。

第三次复诊时,咳嗽大减,气急完全消失,患者的精神状态也大有改善。

连续五次复诊,始终以本方合温胆汤加减出入,至最后一次复诊时,见老人已能起床行动了。

以后每次去北京开会时,他总是邀我去给他开个汤方,老咳嗽虽未根本清除,但后来从未发生过如前样的严重症状。

3

该病由肺气肿引致肺心病。中医诊疗是从整体着眼的,不受脏器局部病变所局限。中医诊断主要在于抓住患者特有的“证”,应用与此相适应的经验方剂时,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

本文选自:《叶橘泉方证药证医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