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锭子如此火热
近两年明清银锭价格的火速上浮,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和收藏者,也造成了银锭价格的极速飞涨。拍卖市场上一鸣惊人的清代“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五十两银锭以10.6万成 交,再次肯定了银锭“不差钱”的潜在价值。
在目前已知的清朝以前的文献史料中,涉及银锭铸造的要数明代张应俞所撰《杜骗新书》,在这本教人识别假银锭的实用著作中,作者在第十四类“假银骗·冒州接着漂白鏪”一节中谈到假银锭丝纹和掺铅、加铜的铸造方法,甚至连铸成后的表面处理工艺也有提及。如丝纹的形成:文中谈到用铁锥刻画或用吹筒吹之,或以中取一孔的薄纸、铁片,使银汁倾入其中形成丝纹,对于这些描述,应持审慎态度,这些操作方法是否可行,还需实验验证。
明清时期是我国银锭铸造、使用、流通的鼎盛时期,其品种颇多,有五十两、十两、五两、四两、三两、二两和一两等各种规格。一般的银锭内都铸有收入来源、产地、年份、成色、炉名或银匠姓名等内容的铭文,内容历代不尽相同。通过研读铭文,可以鉴定银锭属于哪个历史时期,收藏者只需了解银锭上的铭文知识进行集藏即可。明清银锭还有官铸和私铸之分,官铸的银锭一般把重量铭文铸在侧面,而且每锭都有银局名,如“厘金局”、“官钱局”等,清代中后期各省铸造的官锭还要镌上省名,如“湖南厘金局”、“四川官钱局”等;私铸银锭铭文基本是私银钱号名称,如“兴盛昌、震远钱局”、“裕记汇号纹银”等等。两者的地位不同,其收藏价值也是无法相比的。
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铭文“银作局永乐陆年十一月内销铸 花银五十两重 作头顾阿福 匠人仇士平 陆字一千陆百七十号”。2007年 中国嘉德成 交价1568000元。
银锭的形制由银锭的器形,银锭上的铭文和专用名称组成,大致可分为元宝形,方形,圆形,腰形,牌坊形几种。因为人们常见的是船形的一种,所以习惯上将银铤,银饼,银锭统称为元宝。我国历代的银锭铸造发行都没有统一的规定,许可自 由铸造,只要适应当时的流通环境和民俗习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银锭的造型没有规定。大体上,汉代的器形为饼状;唐代的为长方形条状;宋代的以铤为主;与唐银相比形制变宽,变厚,正面四角微翘,呈砝码状,两头两个圆弧成束腰形;元代银锭多无铭文,边缘翘起,中间内凹;明代银锭长度变短,厚度增加,两端的弧形消失,周缘增高,特别是两端更加突出,形成一个双翅;清代到民国银锭器形繁杂,大体可分为元宝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砝码形,牌坊形等几大类。各朝代中,以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最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器形,主要有四中;
当时银锭的去处很多,比如用于战争赔偿和外债的赔付、镇 压太平军等军费开支。同时,上缴的江汉关关税银锭都进了银库,作为政 府财产,免不了被熔化改铸成其他品种银锭的命运;此外,清朝末年,湖北建造了湖北造币厂,开始制造银币,其间也改铸了不少银锭,这些都导致了海关银锭特别是江汉关银锭存世稀 少。
无论是官锭还是私银,也无论是赏鉴价值还是其投资价值,都不能以官私一概而论。一定要看银锭附带的历史价值,只有了解了银锭的历史背景、赋税、票号、货币流通等相关知识,并结合铭文中来源、产地、炉名、重量等要素,不难对银锭做出初步的赏鉴和投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