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丨今晚,和汪曾祺一起 “泡茶馆”!

竹桌儿竹椅,坐客常满

瓷碟儿瓷碗,茶香飘散

茶来了,让开点

……

“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

乃人生必需品。”

今晚,就让我们同汪曾祺一起

“泡茶馆”

泡茶馆
/ (节选)作者:汪曾祺 /

“泡茶馆”是联大学生特有的语言。本地原来似无此说法,本地人只说“坐茶馆”。“泡”是北京话。其含义很难准确地解释清楚。勉强解释,只能说是持续长久地沉浸其中,像泡泡菜似的泡在里面。“泡蘑菇”“穷泡”,都有长久的意思。北京的学生把北京的“泡”字带到了昆明,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便创造出一个新的语汇。“泡茶馆”,即长时间地在茶馆里坐着。本地的“坐茶馆”也含有时间较长的意思。到茶馆里去,首先是坐,其次才是喝茶(云南叫吃茶)。不过联大的学生在茶馆里坐的时间往往比本地人长,长得多,故谓之“泡”。

有一个姓陆的同学,是一怪人,曾经骑自行车旅行半个中国。这人真是一个泡茶馆的冠军。他有一个时期,整天在一家熟识的茶馆里泡着。他的盥洗用具就放在这家茶馆里。一起来就到茶馆里去洗脸刷牙,然后坐下来,泡一碗茶,吃两个烧饼,看书。一直到中午,起身出去吃午饭。吃了饭,又是一碗茶,直到吃晚饭。晚饭后,又是一碗,直到街上灯火阑珊,才挟着一本很厚的书回宿舍睡觉。

昆明的茶馆共分几类,我不知道。大别起来,只能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茶馆,一类是小茶馆。

正义路原先有一家很大的茶馆,楼上楼下,有几十张桌子。都是荸荠紫漆的八仙桌,很鲜亮。因为在热闹地区,坐客常满,人声嘈杂。时常进来一个看相的术士,一手捧一个六寸来高的硬纸片,上书该术士的大名(只能叫做大名,因为往往不带姓,不能叫“姓名”;又不能叫“法名”“艺名”,因为他并未出家,也不唱戏),一只手捏着一根纸媒子,在茶桌间绕来绕去,嘴里念说着“送看手相不要钱!”“送看手相不要钱” ——他手里这根媒子即是看手相时用来指示手纹的。

这种大茶馆有时唱围鼓。围鼓即由演员或票友清唱。我很喜欢“围鼓”这个词。唱围鼓的演员、票友好像不是取报酬的。只是一群有同好的闲人聚拢来唱着玩。但茶馆却可借来招揽顾客,所以茶馆便于闹市张贴告条:“某月日围鼓”。到这样的茶馆里来一边听围鼓,一边吃茶,也就叫做“吃围鼓茶”。“围鼓”这个词大概是从四川来的,但昆明的围鼓似多唱滇剧。我在昆明七年,对滇剧始终没有入门。只记得不知什么戏里有一句唱词“孤王头上长青苔”。孤王的头上如何会长青苔呢?这个设想实在是奇,因此一听就永不能忘。

我要说的不是那种“大茶馆”。这类大茶馆我很少涉足,而且有些大茶馆,包括正义路那家兴隆鼎盛的大茶馆,后来大都陆续停闭了。我所说的是联大附近的茶馆。

从西南联大新校舍出来,有两条街,凤翥街和文林街,都不长。这两条街上至少有不下十家茶馆。

从联大新校舍,往东,折向南,进一座砖砌的小牌楼式的街门,便是凤翥街。街角右手第一家便是一家茶馆。这是一家小茶馆,只有三张茶桌,而且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茶具也是比较粗糙的,随意画了几笔兰花的盖碗。除了卖茶,檐下挂着大串大串的草鞋和地瓜(即湖南人所谓的凉薯),这也是卖的。张罗茶座的是一个女人。这女人长得很强壮,皮色也颇白净。她生了好些孩子。身边常有两个孩子围着她转,手里还抱着一个孩子。她经常敞着怀,一边奶着那个早该断奶的孩子,一边为客人冲茶。她的丈夫,比她大得多,状如猿猴,而目光锐利如鹰。他什么事情也不管,但是每天下午却捧了一个大碗喝牛奶。这个妇人,只凭一天卖几碗茶,卖一点草鞋、地瓜,怎么能喂饱了这么多张嘴,还能供应一个懒惰的丈夫每天喝牛奶呢?怪事!中国的妇女似乎有一种天授的惊人的耐力,多大的负担也压不垮。

由这家往前走几步,斜对面,曾经开过一家专门招徕大学生的新式茶馆。这家茶馆的桌椅都是新打的,涂了黑漆。堂倌系着白围裙。卖茶用细白瓷壶,不用盖碗(昆明茶馆卖茶一般都用盖碗)。除了清茶,还卖沱茶、香片、龙井。本地茶客从门外过,伸头看看这茶馆的局面,再看看里面坐得满满的大学生,就会挪步另走一家了。这家茶馆没有什么值得一记的事,而且开了不久就关了。联大学生至今还记得这家茶馆是因为隔壁有一家卖花生米的。这家似乎没有男人,站柜卖货是姑嫂两人,都还年轻,成天涂脂抹粉。尤其是那个小姑子,联大学生叫她花生西施。这西施卖花生米是看人行事的。好看的来买,就给得多。难看的给得少。因此我们每次买花生米都推选一个挺拔英俊的“小生”去。

再往前几步,路东,是一个绍兴人开的茶馆。这位绍兴老板不知怎么会跑到昆明来,又不知为什么在这条小小的凤翥街上来开一爿茶馆。他至今乡音未改。大概他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情绪,所以对待从外地来的联大学生异常亲热。他这茶馆里除了卖清茶,还卖一点芙蓉糕、萨其马、月饼、桃酥,都装在一个玻璃匣子里。我们有时觉得肚子里有点缺空而又不到吃饭的时候,便到他这里一边喝茶一边吃两块点心。有一个善于吹口琴的姓王的同学经常在绍兴人茶馆喝茶。他喝茶,可以欠账。不但喝茶可以欠账,我们有时想看电影而没有钱,就由这位口琴专家出面向绍兴老板借一点。绍兴老板每次都是欣然地打开钱柜,拿出我们需要的数目。我们于是欢欣鼓舞,兴高采烈,迈开大步,直奔南屏电影院。

再往前,走过十来家店铺,便是凤翥街口,路东路西各有一家茶馆。

路东一家较小,很干净,茶桌不多。掌柜的是个瘦瘦的男人,有几个孩子。掌柜的事情多,为客人冲茶续水,大都由一个十三四岁的大儿子担任,我们称他这个儿子为“主任儿子”。街西那家又脏又乱,地面坑洼不平,一地的烟头、火柴棍、瓜子皮。茶桌也是七大八小,摇摇晃晃,但是生意却特别好。从早到晚,人坐得满满的。也许是因为风水好。这家茶馆正在凤翥街和龙翔街交接处,门面一边对着凤翥街,一边对着龙翔街,坐在茶馆,两条街上的热闹都看得见。到这家吃茶的全部是本地人,本街的闲人、赶马的“马锅头”、卖柴的、卖菜的。他们都抽叶子烟。要了茶以后,便从怀里掏出一个烟盒——圆形,皮制的,外面涂着一层黑漆,打开来,揭开覆盖着的菜叶,拿出剪好的金堂叶子,一支一支地卷起来。

来源:《汪曾祺全集》散文卷

(0)

相关推荐

  • 去昆明,逃离到阳光之下

    云南·昆明 去昆明,逃离到阳光之下 我还是对昆明充满了遐想,我仍然抱着当年对云南的憧憬,想在翠湖边上拥有自己的一栋房子,抑或住上半年一年也好,每天都去翠湖散步,想到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 ...

  • 被誤解的汪曾祺。

    也不知从哪年起,汪曾祺突然就成了"畅销作家",随便走进一家书店,哪怕是堆满各种中小学教辅资料的那种,都能看到汪曾祺的书像神位一样突兀其中. 据为汪曾祺写传记的陆建华统计,汪曾祺的书 ...

  • 文人笔下昆明的这些模样,你见过几个?

    你见过什么样的昆明 是烟雨蒙蒙的翠湖风光 是西山三十余里的层峦叠翠 是五百里滇池的浩渺无边 还是轿子雪山的白雪皑皑 摄影:赵洋洋 在云南这个"大公鸡"的版图中,位于心脏位置的是省会 ...

  • 《汪曾祺散文》的读书笔记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汪曾祺散文>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 ...

  • 【老味道】人生的真滋味

    摄影&读书 老味道 最近两周在写云南的书稿,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十多年前埋头写稿的时代.前两天看自己14年拍的云南的视频,是啊,4年前我就开始倒腾短视频了,只是那时候拍摄和剪辑都没有那么多想法,但 ...

  • 「反卷先锋」汪曾祺

    你要用生活,去治愈生活. 明天是汪曾祺的忌日. 这个可爱的老头儿,已经离开人间24年了. 此刻在另一个世界里,不知他是否依然想念着昆明的米线.云南的菌子,以及高邮的鸭蛋? 说起汪曾祺,在很多人眼里,他 ...

  • 汪曾祺:烟熏茶泡酒潦的文字生涯

    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深切地感受到他那平淡如水.写实如生的记述风格,无论其散文和小说,那种感染之深.澈悟之透.清朴之新,总让人沁入心脾.记忆长久. 然而他的人生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出身富贵,却遭遇国难家 ...

  • 汪曾祺的诗与画 | 诞辰101周年

    汪曾祺(1920-1997) 少有一位作家像汪曾祺那样,经历种种磨难仍活得那样可爱有趣,葆有对生活的热情.他的作品至今长居畅销榜,深受读者喜爱. 他是一位"生活家",文人气里混杂着 ...

  • 西南联大的那些故事(2)

    西南联大的那些故事(2) 山城 这是<西南联大行思录>这本书的第二章内容,所谓山城,就是昆明.这里的气候民情.田园风光都给了联大师生们留下了美好的人生记忆.同时,他们在这里编织着一个个故事 ...

  • 夜话丨汪曾祺:无事此静坐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无事此静坐 作者:汪曾祺 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饬,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几净.他有几间空房,檐外有几棵梧桐,室内有木榻.漆桌.藤椅.这是他待客的地方.但是他的客人很 ...

  • 夜话丨汪曾祺:下雪天,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家乡的淳朴味道,是刻印在每个人心中不灭的记忆,不论行多远.飞多高,我们对故乡的吃食永远带着一股眷恋-- 咸菜茨菇汤 作者:汪曾祺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 ...

  • 夜话丨汪曾祺:自得其乐

    你有何爱好呢?汪曾祺说:"这些年来我的业余爱好,只有:写写字.画画画.做做菜." 自得其乐(节选) 作者:汪曾祺 孙犁同志说写作是他的最好的休息.是这样.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是最充实 ...

  • 读名篇,学写作丨汪曾祺《夏天》

    <夏天>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 ...

  • 菏泽牡丹 丨汪曾祺

    菏泽的出名,一是因为历史上出过一个黄巢(今菏泽城西有冤句故城,为黄巢故里,京剧<珠帘寨>说他"家住曹州并曹县",曹州是对的,曹县不确).一是因为出牡丹花.菏泽牡丹种植面 ...

  • 逛吃贵州丨贵阳人的辣子鸡,甚至征服了懂吃爱吃不下乃父的汪曾祺先生长子汪朗的胃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

  • 夜读丨这是一个来自汪曾祺的“中国美食朋友圈”

    主播读经典,陪你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我是淄川台主播范菁,中国人的口味之杂,可以说是世界之冠,本期夜读与您分享 汪曾祺 的<五味>. 五 味 文 | 汪曾祺 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 ...

  • 钱锺书、朱自清、汪曾祺青年时用的英文课本,出了礼盒版!丨种草机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一所传奇大学--西南联大. 这所大学只存在了短短八年零八个月,却诞生了172位院士.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得主.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培养的人才超 ...

  • 悦读丨彭辉:寻得人间一缕暖——读汪曾祺散文集《人间送小温》

    ■书籍名片 书名:人间送小温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春暖花开,沏得清茶一杯,手捧汪曾祺先生的<人间送小温>.窗外莺歌燕舞,心中荡漾暖意,最真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