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的作用
灯谜反映社会生活并长期存在,且跻身社会意识形态,其社会作用不可忽视。南北朝时期刘勰著《文心雕龙·谐隐》总结说:“隐语之用,被于纪传;大者兴治济身,其次弼违晓惑。”意思是说,隐语的作用,都记载在史书里面;大的可以振兴政治,并且有助于自身的显达;其次也可纠正某些错误,让迷惑的人明白过来。
清葛甡撰《馀生虎口虎·葛芝眉先生诗谜集跋》云:“可知天地间无事非谜,无理非谜,则谜之义大矣哉!夫古之善作谜者,常藉谜以明其礼义,借谜以制其时势,托谜以陈其梗概,假谜以行其讽谏。则谜之一道,断不得目为游戏事也。”
灯谜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发挥出不同程度的社会意义。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说:“谜语在古代有较大的实际作用,常常被用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谜语在古代是具有严肃的意义和重大的作用。”“谜语活动的起源是很古老的,在古今社会里,它具有不同的形态、性质和功能。在古代,特别是远古时代,谜语活动是一种极其严肃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文化事项。它是一种角智活动,比起原始社会的角力活动,意义更为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灯谜的社会作用也悄然变化着。清代和民国时期谈灯谜的社会作用与前朝之说相比有了些新的侧重。清俞鉴著《虎痴虎·灯虎管见》说:“灯虎虽为小道,然得此知彼,底面关通,文思杂出。且乐此者,得上三熟(路熟、典熟、书熟)之法,却不甚费心机。况一经猜中,典故终身不忘,未尝尽为无益。且人情所欲,各从所好。”
民国陈光垚著《中国民众文艺论》曰:“谜语是一种很好的技巧的文学。它的最卓著的效用,就是可以作我们陶情解闷的娱乐品,及为儿童涵养天真、启发思想的教育利器。至于它的古体——隐语,在古时有所谓‘抑止昏暴,振危释惫’等等功能,那不过是它在历史上的效用而已。”
民国谢会心《辍耕谈虎录》中说:“谜有四用:一可以陶淑性灵。当心绪恶劣百无聊赖时,集三五良朋,互猜谜语,谐谑间作,亦足消遣愁闷,而无伤大雅。二可以开拓心胸。读书之士,每病迂拘,唯谜则生面别开,恒因以悟书中奥义,出古人注疏训诂之所不及。能谜之士,读书必多得,良以此也。三可以习熟书卷。少时所读之书,每束之高阁,唯当制谜之时,不能不多摊书卷,如是有温旧知新之效。四可以锻炼辞章,制谜必求成句诗词,时或未能得心应手,则雕琢章句、搜讨事实以成之,使言中有物、语不滥施,一字一句,皆经千锤百炼。习之既久,则执笔为文,自能删繁就简、化腐为神矣。安得谓为小技,而鄙夷不道哉!”(《中华灯谜大观》引)
如今,灯谜的重大社会功能已基本消失,但它的文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大大加强,文化意味更加浓郁,是活在人民生活中的艺术种类,主要发挥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发挥对于儿童教育的特殊作用,也发挥宣传教育、激发情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