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泉流韵】首席作家王长伟原创《蒲公英》

蒲公英

蒲公英虽算不上名贵花草,在百草之中也不是名贵品种,只是毫不起眼的一棵小草。初春开花,初夏结籽,花冠如降落伞随风飘向四面八方,又在异地生根开花结果。虽然永远也不会回到父母身旁,但它在新的地方会出现新的辉煌,又会衍生出一个庞大的家族。

几年前在小女远嫁山东时,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飘逝的蒲公英》,感叹父女的分离。她不像王昭君出塞那样无奈,也不像刘细君和番那样悲壮,她毕竟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作为父亲本无可厚非。几年过去了,她生活的很幸福,我倒释然了。好在她不是蒲公英,每年还能回来看我,同享天伦之乐,倒也惬意。

蒲公英岁名气不大,但却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上网查了一下有关资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用处真是太大了。

蒲公英,我们又叫又名黄花苗,山东人叫苦菜花。耩耨草(音构糯)、金簪草(《纲目》)、黄花地丁。

时珍曰∶名义未详。孙思邈《千金方》作凫公英,苏颂《图经》作仆公罂,《庚辛玉册 》作鹁鸪英。俗呼蒲公丁,又呼黄花地丁。淮人谓之白鼓钉,蜀人谓之耳瘢草,关中谓之狗乳草。按∶《土宿本草》云∶金簪草一名地丁,花如金簪头,独脚如丁,故以名之。

「集解」保升曰∶蒲公英草生平泽田园中。茎、叶似苦苣,断之有白汁。堪生啖。花如单菊而大。四月、五月采之。

颂曰∶处处有之。春初生苗,叶如苦苣,有细刺。中心抽一茎,茎端出一花,色黄如金钱。俗讹为仆公罂是也。

宗曰∶即今地丁也。四时常有花,花罢飞絮,絮中有子,落处即生。所以庭院间皆有者,因风而来。

时珍曰∶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之,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 、花、絮并似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庚辛玉册》云∶地丁叶似小莴苣,花似大旋,一茎耸上三、四寸,断之有白汁。二月采花,三月采根。可制汞,伏三黄。有紫花者,名大丁草,出太行、王屋诸山。陈州亦有,名烧金草。能朱砂。一种相类而无花者,名地胆草, 亦可伏三黄、砒霜。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根略呈圆锥状,弯曲,长4~10厘米,表面棕褐色,皱缩,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毛茸。

叶成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20厘米,宽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有时倒向羽状深裂或大头羽状深裂,顶端裂片较大,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全缘或具齿,每侧裂片3~5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通常具齿,平展或倒向,裂片间常夹生小齿,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疏被蛛丝状白色柔毛或几无毛。

蒲公英花葶1至数个,与叶等长或稍长,高10~25厘米,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直径约30-40毫米;总苞钟状,长12~14毫米,淡绿色;总苞片2~3层,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0毫米,宽1-2毫米,边缘宽膜质,基部淡绿色,上部紫红色,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状突起;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形,长10-16毫米,宽2-3毫米,先端紫红色,具小角状突起;舌状花黄色,舌片长约8毫米,宽约1.5毫米,边缘花舌片背面具紫红色条纹,花药和柱头暗绿色。

瘦果倒卵状披针形,暗褐色,长约4~5毫米,宽约1~1.5毫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顶端逐渐收缩为长约1毫米的圆锥至圆柱形喙基,喙长6~10毫米,纤细;冠毛白色,长约6毫米。花期4~9月,果期5-10月。

我赞美蒲公英,因为它不择地而生,不靠水而长;既不艳丽华贵,又能不卑不亢。毫无悬念得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人类。这种奉献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永远点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