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攻略】电商消费“陷阱”防不胜防? 十大“防坑”攻略要摸清
导读:随着又一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脚步的临近,3月12日,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微信ID:i100ec)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该报告已连续第八年发布,被业内普遍视为“电商315风向标”。
报告发布给各大电商平台敲响“警钟”,也为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进行保驾护航。并针对电商平台普遍出现的消费陷阱,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发出十大“防坑”攻略与消费提醒。
十大网购消费陷阱 “剁手”要睁大眼睛
“防坑”攻略一:剁手一时爽 退货却要“过五关斩六将”
在疯狂“买买买”之后,很多人或多或少会遇到不符合自己预期的东西,却在退货时要“过五关斩六将”,被商家和复杂的程序百般刁难。此外,消费者也要了解到并非所有的商品都符合退货的要求。
消费提醒:
1、七类商品不能随意退货。消费者定做的商品;鲜活易腐的商品;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期刊。此外,还包括三类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可以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的商品:拆封后易影响人身安全或者生命健康,或者易导致商品品质发生改变的商品;一经激活或者试用后价值贬损较大的商品;销售时已明示的临近保质期或有瑕疵的商品。
2、合理的拆封、调试也可退货。商品能够保持原有品质、功能,商品本身、配件、商标标识齐全的,视为商品完好。消费者基于查验需要而打开商品包装,或者为确认商品的品质、功能而进行合理的调试不影响商品的完好。
3、未明确标注不得拒绝七日无理由退货。网络商品销售者应当采取技术手段或者其他措施,对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的商品进行明确标注,并在商品销售必经流程中设置显著的确认程序,供消费者对单次购买行为进行确认。如无确认,网络商品销售者不得拒绝七日无理由退货。
“防坑”攻略二:先涨价后降价 虚标原价
价格是电商促销期间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部分商家借着价格促销的名头来进行价格欺诈,先涨价后降价,甚至有的商家所降价格比原本的销售价格还要高,目的只是为了提高销量,来满足自身的利益,大部分消费者对这方面辨别不清,最后落入他们的陷阱之中。此外,先涨后降套路出现的类型主要为,虚构原价、虚构优惠折扣、随意标注价格等情况较为突出。于此同时,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显示,在“双11”整个体验周期内,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
消费提醒:消费者在提前购买“预售商品”时需擦亮眼睛,货比三家,对于心仪商品,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进行对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以防落入商家的价格陷阱。对于商家先涨后降等行为,积极向平台和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防坑”攻略三:“预售”商品谨防“被砍单”
砍单,是指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并支付货款后,迟迟收不到货,甚至被电商单方面取消订单的行为。“砍单”在电子商务行为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由于与商家沟通成本高、解决问题难,多数消费者会因为没有直接经济损失而主动放弃继续追究的权利。
消费提醒:在网上选购预售商品时,最好点开细则仔细阅读,或提前咨询店家是否能够按时发货等问题。如果店家严格按照“预售规定”中的条款来执行,慎重考虑可能面临的后果,然后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千万别只图一时便宜,上了商家的“套”。
“防坑”攻略四:赠品超丰富?小心均为假劣商品
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以低价招徕顾客,以高价进行结算。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有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模糊标示价格附加条件。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尤其是购买大型家电、电子产品中的惯用伎俩就是购买商品附赠品,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赠品却不在商家的质量保质期内,通常会以是赠品为由拒绝保修。
《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网络促销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销售、附赠的商品,应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不得销售、附赠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不得因促销降低商品质量。附赠的商品,应提供“三包”服务。因此,商家此举与法律相违背。
消费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下单前,如果有赠品附送的商品,要对商家宣传的活动页面进行截图保留,以防商家不按承诺发送赠品。法律早已有明确规定,赠品也要保修。赠品通常都没有发票,所以质保卡就成赠品保修时的唯一凭证。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让商家在质保卡上加盖公章。
“防坑”攻略五:海外商品“有效期”一定要看清
当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海外的保健品、婴幼儿奶粉等食品,但由于海淘物流时间相对较长,如若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保质期较短且易腐坏或是临期商品,则到手可能已经成为过期商品。
消费提醒:消费者要仔细查看商品介绍页面关于商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说明,没有找到相关信息的,提前咨询客服;对于保健品等,提前了解功能、适用人群等基本信息,并且计算好食用日期,以免购买到的商品未食用完就过期。此外,对于商家而言,对于临期食品也无需避讳,虽然是临期但仍在产品保质期内,因此属于安全食品。可单独开设临期商品的购买通道,让对临期商品认同度较高的消费者进行购买。
“防坑”攻略六:购物要学会看评论
在网购中,有些商品,看起来很美,可真正到买家手里就不一定那么美了。所以,除了看商品的介绍,也别忘记点开评论看看。如果,商品卖出的数量很多,差评非常少的话,基本是可以放心购买的。最好能点开那些评论里晒图的看看,都是有一定真实性的。
此外,商家“刷好评”的现象是有的,那么作为消费者,就要轻易的识别评论的真假,对此,消费者可以去查看商品评价里的人,购买过什么产品,如果是正常的生活中的用品,数量正常,而且也有中评差评提意见的,这样的不太可能是专门刷评价的人,否则,如果这个人一直买同类产品, 一直说好话,数量很多不是正常的使用需求,那么这个一定是专业刷评价的,如果一个产品里边大多数是这种评价者,那么这个产品的可信度就非常值得怀疑,总之,看一个产品的评价的可信度,就是要去看商品评价,每页随意找两三个来看,很快就知道是否刷评价了!
“防坑”攻略七:电商专供小心被“套路”
电商专供的话题在“618”电商大促期间早已被大家热议和警醒。一箱同品牌的纸巾网店便宜一二十元?一件同品牌同款的服装网店价是实体店价的三分之一?一款看似一样的电视机价格相差千元,实则型号仅差一个数字?这背后是品牌“电商专供”在“捣鬼”。
据“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显示,目前“电商专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应当区别予以认定。“电商专供”商品虽为统一品牌方生产,但也面临服务短缺问题。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这里的“货”不仅仅指商品质量,也包括商品售价中包括的服务价值。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网购商品享有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因此在服务体系上应差距不大。
消费提醒:在产品质量上“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防坑”攻略八:各类诈骗等着“钓”你的钱
除了商家令人眼花缭绕的“优惠陷阱”外,另一个消费者容易陷入的“坑”则是以假乱真的钓鱼网站。各类诈骗如钓鱼木马、中奖诈骗、退款诈骗、货到付款诈骗、秒杀诈骗等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1)钓鱼木马链接诈骗:主要出现在QQ、旺旺等聊天工具、弹窗页面等,消费者一旦点击带有木马的有毒链接,就会一步步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
(2)中奖诈骗:一般为消费者下单后因信息泄露,诈骗分子发送中奖信息,消费者上当后落入诈骗分子陷阱;
(3)退款诈骗:一般为消费者下单后因信息泄露,诈骗分子掌握消费者的重要信息,如姓名、电话、订单号、购买商品等,能轻松说出消费者的订单信息,后以订单出现问题为由要求消费者退货,消费者收到有毒链接,点击后落入陷阱;
(4)快递货到付款诈骗:一般为消费者下单后因信息泄露,假冒快递员送空包裹,谎称需货到付款,消费者被骗运费;
(5)“秒杀”诈骗:商家设置部分商品为“秒杀款”,实际由系统设置,消费者根本无法成功“秒杀”,甚至还会造成个人隐私信息泄露。
“防坑”攻略九:“海淘”转运需小心
为了质量得以保证,很多消费者倾向于通过海外购物网站下单购买,为了节省运费,转运成为很多海淘用户的选择。然而目前转运公司明显还处于起步阶段,流程繁琐、物流时间长短不一等问题突出。
消费提醒:1)海淘转运最好选择规模大、口碑好的转运公司,由于海淘转运行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容易出现转运公司关闭、跑路等情况,投诉无门;
(2)对于清关费用和物流费用提前咨询客服人员,了解基本收费,以免后续就费用问题产生纠纷;
(3)贵重物品、易碎物品等最好购买保险;
(4)收件时一定要检查清楚后再签收,拍照留证据。
“防坑”攻略十:快递诈骗防不胜防
网购过后,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快递,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瞄准了消费者等待快递的焦急心理,快递诈骗现象屡现。据“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统计,目前快递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快递员”谎称包裹遗失,要求加消费者微信赔偿。添加微信后,“快递员”发送二维码,里面有诱导性网址链接,骗取消费者验证码后更改用户账户,把钱转到理财账户后被提走。
(2)货到付款诈骗。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以重要文件、饰品、手表、洗漱用品、赠品等名目进行精准投递,要求消费者货到付款,包裹内实为废纸等不值钱物品。
(3)假冒客服诈骗。骗子假冒客服以购买产品缺货、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快件丢失等为由给消费者打电话、发短信,同时以“赔偿承诺”为由向消费者索要个人信息和银行卡账号信息。随后,以网站客服系统故障为由,向消费者发送一条包含木马病毒的网站链接。消费者一旦输入了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对方就会以系统拥堵、不立即转账资金会冻结为由,让消费者提供手机验证码,只要一提供,钱立即被转走。
(4)诱骗汇款诈骗。突然收到一条短信:XX快递通知您有包裹未签收,请与某电话联系。电话打过去,对方就会要求提供电话、姓名,然后说你的包裹安检有问题(有毒品之类违禁物品),涉嫌违法。声称可帮你转到公安部门跟X警官联系,还让你打114查询该号码。很多人一听到“违法”两字就慌了,为了自证清白,会乖乖地按骗子的要求将钱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等到反应过来,钱已经被骗走了。
(5)谎称中奖诈骗。收到陌生快递,里面仅有一张宣传单和一张刮奖卡。打电话去确认,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要求汇款:手续、交税、公证,甚至还有要差旅费的。还有一些人收到的中奖卡需要按照指令点开网址、开通授权,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以上几类快递诈骗形式较为常见,消费者需小心,以防落入陷阱。此外,快递诈骗形式多样,但只要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凡是要求扫二维码、发送验证码、不允许验货就要求付款的一律拒绝。
电商消费八大提醒
人们网购消费在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但也逃脱不了“有消费就有纠纷”的困境,为了从源头上减少消费纠纷的产生,对此,“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发布以下八条消费提醒:
理性对待促销宣传,避免冲动消费
电商们五花八门的促销广告,容易让消费者冲动消费。因此,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购买不必要的商品,警惕价格陷阱,建议消费者网购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促销活动的细则,并注意留存促销活动的截图和商家作出承诺的截图等资料,避免权益受损。
熟悉规则,适度采买生活用品
鲜活易腐商品不在7日无理由退货范围,在购买冷鲜食品时,要仔细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避免冲动购买大量暂不需要的商品。
判断真假,选择正规电商平台
在网上购物选择经营规模较大、信誉度较高的购物网站时切记核对官网地址,不要轻易尝试点击卖家通过微信、QQ、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供的交易链接或图片,防止电脑被木马软件操控误入“钓鱼”网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谨防不良贷款
为促进消费,各大网商(如分期购物平台、P2P贷款平台、淘宝、京东等传统平台)纷纷推出了先买后还的借贷手段,甚至针对没有固定收入或收入微薄的学生团体推出了更加方便的支付手段。网络借贷带来便利和实惠的同时,暗藏风险:开始借贷金额不高,翻倍速度快,让借贷人不堪重负。
仔细了解促销活动规则,避免消费纠纷
为了带动更多的消费者购物,各大商家在促销活动中引入了预付定金制度,商家规定消费者预付定金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余款才能享受优惠价,然而很多消费者并没有仔细了解活动的规则,甚至不清楚这些促销手段存在着在规定时间内无法付款、订单可能被无故取消、定金不予退还等“猫腻”,因此,建议消费者网购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促销活动的规则,留存促销活动的截图以及商家作出承诺的截图等。
使用安全支付方式,谨防信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