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书|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写在世界图书日

今天是莎士比亚的诞辰及忌日,这位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几乎穷尽了文学对于人性所能表达的极致。
或者,我们可以把“几乎”这个词删掉,莎翁笔下,穷尽人性,以至于在他之后的所有与人有关的故事,你总能找到莎翁故事的影子,无一例外。
基于他的伟大,今天被全世界热爱读书之人士共同决意定为“世界图书日”。
每年的这一天,我都会向自己汇报一下过去一年间的阅读旅程,以及在阅读中的收获与感悟。
今年,我的主题是: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因为这个问题,是我刚刚过了10岁的、非常不喜欢看书的女儿,经常问到我的一个问题。
我的女儿,我经常像一个慈父一样深情地注视着她,直到被她发现我的目光中充满深情,然后向我投来恶狠狠的一瞪。
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太多我的童年,那个聒噪、浮浅、骄傲、自私、易怒的小男孩,我不得不承认,基因是如此神奇而充满魔力,得以让这个逐渐老去的生命有了另一次重生的机会,虽然这生命的本体并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篇章。
那么,我就必须要感谢读书了。
如果我没有读书,或者说,我没有读那么多的书,时至今日,这一个垂垂老矣的我,我敢向你们打一个会令我输光身家的赌注:如果我没有读书,今天的我只可能是一个依然聒噪、浮浅、骄傲、自私、易怒的人。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书,很多的书,我每天用各种有可能属于我自己支配的时间去阅读它们,尽管这样的时间,随着生命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少,唯其如此,我也就越来越珍惜这样的时间。
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读书,这件事,请相信我,我亲爱的朋友,以及未来某一天可能会看到这篇文章的,我亲爱的女儿,读书不可能保证为你带来财富,为你带来爱情,为你带来权势,更不可能为你带来……盲盒(我知道10岁的你疯狂地迷恋着这种不可理喻的商品)……
但读书唯一可以保证的是,这件事一定可以让你变成更好的人。
请注意我的措辞:更好的。
我没有说,读书可以让你变成一个优秀的人,至少你的父亲我,虽然读了那么多书,但依然与优秀二字绝缘,每日里依然要为了五斗米奔波于世,依然要时刻准备着接受这慷慨世界对我的制约与束缚……
可那又如何呢?
我说的是:更好的。
如果没有读书,我一定会变得更糟!
幸运的是,我读书了,读了很多书。
因此,每一天,我都能明显感到,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更好了。
这个“好”应该不是你理解的那种,世俗意义上的好,这个“好”,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历练与澄清
我希望你能明白,读书本身,是没有用的。这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但却是事实。
有用的是,正在读书的你,因为读书而让自己的身体与灵魂产生了很多良性的变化,大概率那变化是良性的,并且是潜移默化的。
那么,最后,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
这个问题,真的好难回答,我可以一句话就给你答案,但我知道这答案你根本听不懂也不想听。
好吧,那就只好让时间给你答案了。
下面,是我从这一年中大量阅读笔记中节选下来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是我认为,至少可以在某几个侧面告诉你,“读书到底有什么用”的参考答案。
希望你能喜欢。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附:世界图书日 记录
2020年4月24日——2021年4月23日读书笔记摘录
再亲近再相依为命的人之间毕竟仍有防线,万万不可逾越,也唯有在碰触到防线的时候,始可看见一个真实的对方。
世间不可能有公平的买卖,不是上风就是下风,可以同时求人和被求,但在求与被求之间,总有个强势弱势的高下之分。
针无两头利,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代价,关键是付得起付不起,以及付出之后能够换来什么。
点评
最初听到马博士这部小说,还是在QQ三*人*行的节目里,大概记得当时他话,正在构思写作一部讲述老时代香港黑帮的情色小说。
时间过了这么久,其实从这部小说问世时我就放入阅读计划,但总是被其他书插队,终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读完,三人行已经死了好几年,我今年(2020)的港马也被迫取消,世界停摆,唯有历史还在流淌。
讲到底,我对湾仔亦有深情,虽然不是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但太多少年时记忆深刻的映画里出现了太多与湾仔有关的细节,那些细节就像生命之树下的落花,渐进成泥,反哺生命。
其时,读完本作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快可以有机会返港,冰室还在,茶餐厅还在,香港精神还在。
就好了。
1100年正月,十七岁零三个月的徽宗登上了宋朝天子宝座,从此开始了近二十六年的统治,直到1125年的最后一个月。宋朝差不多有一亿国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
在支持艺术的范围、对艺术领域的关注及投入的时间上,世界历史上少有君主能与他(宋徽宗)相提并论
尽管宋朝指定了四座都城,但皇帝从来没有去过西京(洛阳)、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归德府),而是几乎完全住在开封——名义上的东京。
在宋朝前一百四十年的历史中,共有六次皇位继承,没有哪两次是相似的。出于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得知的原因,宋朝皇室一直饱受精神和身体健康问题的困扰,在皇宫出生的皇子存活率非常低。
燕云十六州位于今山西与河北两省的北部,其中“燕”是指燕京(今北京)附近的地区,“云”指大同附近的地区。这里生活着很多汉人,在唐朝时曾经是中原领土,但在938年(宋建立之前)割让给了辽。从宋建国开始,主战派的口号就是要收复燕云十六州。
点评:
在我看来,站在文化承续的意义上,徽宗是中国最重要的皇帝。
毫不夸张的说,徽宗在位的二十多年时间内,中国以汉文化为核心的文明文化文脉达到了巅峰,旷古绝今!
而后,便陷入了长达近一千年的下沉期。今天,我们对于北宋末年的很多文化技巧和内涵,仰望而不得其踪。
是的我们,已经走下了汉核文化的山巅。
关于本作,除去讲金宋结盟至徽宗北狩的一小部分,其他部分的叙述叹为观止,向现代人呈现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宗教学家。
关于徽宗在开封最后两年以及此后二十多年的苦难历程,更好的参阅选择是郭建龙《汴京之围》,这两部书合起来,基本上就是一个世俗意义上完整立体的宋徽宗。
历史没有任何假设,但我每次读徽宗的章章节节,总忍不住要想,如果……
他赌赢了海上之盟呢?
人的胖法和人的死法差不多同样多姿多态。
死本身并非那么可怕。莎士比亚说过,今年死了明年就不会再死。想来也真是简单之极。但死后被置于架上用火筷敲击则未免令人怏怏不快。一想到死后都要被人敲骨吸髓,心底就涌起一阵悲凉。
西方人眼中的独角兽极其凶猛,富有攻击性,毕竟长有三英尺、也就是将近一公尺的长角嘛。根据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说法,捕获独角兽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利用它的性欲:把一名妙龄少女放在独角兽跟前,它由于性欲过强而忘记攻击,把头枕在少女膝头,人们乘机将其捕获。这角的用意该明白了吧?
从全程马拉松所需时间到卫生纸一次所用长度,世上实在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标准值。
人不能够改正自身的缺点。脾性这东西大约在二十五岁前便已成定局,此后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其本质,问题是人们往往拘泥于外界对自身脾性的反应
 “人上了年纪,无可挽回的事情的数量就越来越多。”
“所以疲劳?”
“不错,”我说,“所以疲劳。”
冬天会使形形色色的事物现出本来面目
我们都将年老,这同下雨一样,都是明白无误的。
 “为什么离婚?”她问。
“旅行时没捞到靠窗座位。”
“开玩笑吧?”
“J·D·塞林格的小说里有这样的道白,上高中时读的。”
“真正原因是什么?”
“简单得很:五六年前的一个夏天,她离家出走了。一去不复返。”
在每一个获得权力的转折点上,许多帝王心里都有项羽与刘邦。
刘邦之所以能崛起,正因为他在别人的心目中是项羽的反面。大家在项羽身上看到可怕的东西,但在刘邦身上看到的是完全相反的素质,都说“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最后写了一段“太史公曰”。他首先肯定项羽非一般人:听说圣君舜的瞳仁有两层,而项羽的瞳仁也有两层,难道项羽与舜有血缘关系?司马迁用问句来写,其实是要表明项羽并非常人,不然怎么解释他的兴起这样快速,如此带有戏剧性呢?
20世纪时,法国史学中出现了非常重要的“年鉴学派”,它提醒我们,用不一样的时间尺度来看历史,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我们应该能够分别出,历史上的时间有短有长,有变动比较快的时期,也有变动比较慢的时期…
《史记》里对于古史(尤其是商之前)的绝大部分说法,今天的我们不可能再全部信赖。
历史真正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或者进一步说,是解释“如何”及“为何”,这是与我们当下学习历史的态度差异最大的地方。按司马迁的态度,历史不是一堆“What”,重要的是“How and Why”。
点评:
每读史记,总是生出无限感动与感慨,尤其是当我历经岁月,读了更多唐宋明清的文学作品,更加有一种恐慌与庆幸。
试想,如果没有太史公当时的隐忍与决绝,没有那些无韵的不朽,后世千万诗词中的典故成语,将变得何其空泛贫瘠无趣?
如果没有史记,今日之中国,面目可憎,也未可知?
史记,给了全体中国人一个命运的庙堂,一个灵魂的港湾,我们才可以历经又一个个千年,依然以同一种文化符号彼此理解互相迁就,告诉彼此,纵隔千山,驰离万水,我们都不可能分离彼此。
在这上面,史记分其功几半。
她逐渐有了对丈夫和女儿用第三人称说话的习惯,好像他们是别的什么外人,而不是自己正在讲话的对象。她会对斯通纳说:“威利最好把他的咖啡喝完,现在快九点了,他不要上课迟到了。”或者对女儿这样说:“其实格蕾斯练钢琴的时间远远不够。至少一天一个小时,应该是两个小时。那样的天赋还能怎么样?惭愧啊,惭愧啊。”
点评
一个人的一生,平淡无奇还是轰轰烈烈,本身并不重要,平凡本身即是人生最大的魅力,何况他还拥有巨大的勇气,去生活,去爱,去相信,去接受。
在现实中,可能很少有人会留意或者喜欢斯通纳,大可不必,我这样替斯通纳回答。
讨好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亵渎。 
这个世界如果有人在看小说集,就说明这个世界还没有糟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当然不一定非得看我的,看谁的都行。
大部分的儿子,无论怎么努力,内心里总有个核心的部分,和父亲相连。就像影子,无论怎么歪歪斜斜,总是离不了本人的脚后跟。
海明威说过,阉割虽然对人、动物和书都是小手术,可影响是巨大的。
小说这东西除去技巧不说,涉及的主要事情是真实和虚假的问题,而不是其他问题。
欧内斯特·海明威说,老人与海里没有象征,只有鲨鱼,鲨鱼象征评论家
他点点头,把筷子搁在桌子上,看着我说:无论什么时候,用过的东西不能扔在那,尿完尿要把裤门拉上,下完棋的棋盘要给人家收拾好,人这东西,不用什么文化,就这么点道理,能记住吗?
海豚的呼吸是有意识的,如果它们想要自杀,只要让自己放弃下一次的呼吸就可以了。
我说:既然人要死,为什么还要活着呢?他说:其实,人是不会死的,因为,人在死去那一秒已经不是人了
不过老萧曾经跟我说过,经他的研究发现,病和死是两码事。病是理性的,或者换句话说,是写实的,而死亡,是哲学的,换句话说,是诗性的。
时光不会流逝,流逝的是我们。
我看见很多人虽然做着正常的工作,而实际上和我过去一样,生活在乞讨和抢劫之间,而我则在专心铺路。
文学即是生活,无关身份,只是自洁和精神跋涉。
点评
我一直以为,在中国,余华是唯一的,殿堂里的王小波是那样孤独。
我一直以为,文学性的畅销小说,自《活着》之后,就绝断了。
直到看到了双雪涛作品。
大抵,这就是我对中国小说家,最高阶的评断了。
最后,双雪涛是我读过的,把“留白”用的最高级、最娴熟、最残忍、最冷酷的小说家。
是的,没有之一,哪怕尊神并炯,亦如是。 
春秋之后的这一百多年里,要说哪件事情最引人瞩目,那毫无争议 —— 晋国,这个春秋时代的超级大国,不见了。
经过后周世宗柴荣天才的市政设计,宋代的汴梁是个极其舒适的城市,远非唐长安可比。但宋朝政府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不得不耗费巨资养了一支无比庞大的军队来负责首都防御,直到最后把全国经济几乎拖垮。
谈到治国,孔子有一句名言:“足食,足兵,民信之。”——商鞅强调耕,这是“足食”;强调战,这就得“足兵”;辕门立木,目的就是为了“民信之”。
其余三位公子已经差不多是中央集权模式下的权臣,权力再大,对王权也有很强的依附性,跟霍光、王安石、张居正等同类;孟尝君则还有点西周旧社会里封建贵族的意味,跟郑国的共叔段、鲁国的三桓、晋国的六卿更有可比性。
长平决战之后的一年,秦始皇嬴政出生,但实则有没有这位千古一帝,对历史大势,恐怕未必会有根本性的影响。
读历史时碰到故事性太强的,本身就得加点小心。
最后,再说一句就结束了:
读书,是世界上唯一能对抗时间的武器,请相信我。
我不会骗人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