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苏41 苏轼喝高了之后是怎么骂人的?

杭苏41 苏轼喝高了之后是怎么骂人的?
在金山,柳瑾设家宴招待苏轼时,柳家的三位晚辈向苏轼请教学问与书法,苏轼将自己这些年来练笔的心得倾囊相授,并以诗记录,其中的一些观点,此后千年,成为中国文人练习书法的重要理论。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
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苏轼认为,勤于练习书法当然没有错,但你就算把写坏的笔堆成了山,也不一定能写出出色的书法,还要多读书,书读得越多,在下笔时才会更有感觉。
这个观点,其实是继承了杜甫那一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法必须要有个性,唐元和年间柳公权的书法最著名的就是笔形中的那一捺(即为捺脚——元和脚)就是他的个性,你们写字不要妄自菲薄,盲目地模仿别人。
苏轼以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为例,告诫晚辈,书法非朝夕之功,一张纸上的几行行书看似简单,真要写好了,非要练到须鬓苍苍。
柳公权,字诚悬,有一次皇帝向他请教书法时,他借机谏言,告诉皇帝,要想写好书法,必须心正,才能笔正,字才会正,潜台词就是“皇帝治国,也是同样的道理。”
苏轼诗中用此典故,用心良苦,一方面在教导晚辈书法学问,但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做人至理。
苏轼在金山还做了一件很荒唐的事,柳瑾邀他共赴金山寺时,二人竟然在寺内喝得酩酊大醉。
苏轼一向不胜酒力,但又非常贪杯,大概就属于那种“不喝刚刚好,一喝就醉倒”的类型。

文会图

北宋 赵佶(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一次也不例外,苏轼才喝了没几口,就躺到金山寺内宝觉法师的禅床上,倒头便睡,醒来时已经是夜半。
朦胧间,苏轼见桌上笔墨,伴着月光,提笔就在禅房的白墙上题诗一首,以记录自己这一次非常狼狈的酒醉。
这诗真有意思,苏轼完全不觉得自己酒量有问题,反而开篇就骂酒太次(恶酒),就像刀箭一样戳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直接败下阵来。
更荒唐的是,和他一起喝酒的柳瑾却好像没啥事,寺庙里的禅师也在劝慰他。这些事他好像都不是记得特别清楚,就觉得眼前一阵晕眩。
一觉醒来时,苏轼感觉月亮坠落到了寺外的江上,院内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越来越大。
“我这屋里只剩下一盏孤灯,那二位(禅师与柳瑾)的人呢?早找不到了。”
时间已经过去了近千年,可是,此诗当前,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活脱脱一个宿醉的苏子瞻,从纸上站了起来,扑面而来。
我们必须要敏捷的躲闪,否则,小心被他一口酒腥吐秽了衣衫,可就不好咯。
下即为此诗——
金山寺与柳子玉饮大醉卧宝觉禅榻夜分方醒书
恶酒如恶人,相攻剧刀箭。
颓然一榻上,胜之以不战。
诗翁气雄拔,禅老语清软。
我醉都不知,但觉红绿眩。
醒时江月堕,摵摵风响变。
惟有一龛灯,二豪俱不见。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0)

相关推荐

  • 宋苏轼题金山寺诗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遥望四边雲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辛丑年四月墨缘书

  • 东坡故事59:同柳瑾游鹤林招隐,见二外甥赠诗劝勉

    既然来到润州,那当地的名士一定要都见一见.拜访完刁氏叔侄后,苏轼又去拜访了柳瑾.柳瑾,字子玉,著名书法家,还是苏轼堂妹的公公. 柳瑾见到苏轼后,也是兴奋莫名,当即陪同苏轼去了当地有名的鹤林寺.鹤林寺始 ...

  • 东坡故事60:阳春三月,两游金山,贪恋江南好风景

    拜访完润州(今镇江)的名士,自然少不了要去金山朝圣.金山是润州最著名的景点,沈括曾写有"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南江北镜里天"的诗句. 金山本是江中的一座岛屿,直至清朝道光年间才开始与南 ...

  • 杭苏08 苏轼,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写的每首诗都将成为罪证

    杭苏08 苏轼,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写的每首诗都将成为罪证 熙宁五年(1072)到熙宁七年(1074),苏轼的笔下真的是毫不留情,每一个字都是在帮对手积攒自己的罪证. 当时在台州为官的孔子四十七孙孔文 ...

  • ​杭苏11 苏轼 人到中年 前秃无亮

    杭苏11 苏轼 人到中年 前秃无亮 熙宁五年(1072)的盛夏七月,江浙最是酷暑难消,苏轼接到了一个苦差事--下基层. 你没看错,下基层这事儿,自古有之.宋时,一城长官都有定期到辖区各县检巡的计划,苏 ...

  • 杭苏16 苏轼的养生之道:吃好喝好 安心睡觉​

    杭苏16 苏轼的养生之道:吃好喝好 安心睡觉 苏轼对于眼病的治疗有自己的一套方案,在<游径山>诗中记录"问龙乞水归洗眼,欲看细字销残年"一句,<再游径山>中 ...

  • ​杭苏19 苏轼牢骚体诗词鉴赏:从叨叨叨到呵呵呵

    杭苏19 苏轼牢骚体诗词鉴赏:从叨叨叨到呵呵呵 熙宁五年(1072)七八月间,苏轼成为杭州乡试的主考官,他在杭州府衙中和堂的望海楼内度过了二十几日与世隔绝的清净日子. 这一段时期对于苏轼来说,充满了矛 ...

  • 杭苏22 苏轼演绎北宋版本的《石壕吏》​

    杭苏22 苏轼演绎北宋版本的<石壕吏> 苏轼接受调遣,来到仁和县汤村的运河工地监督工程时,看着眼前这些抛家舍业.放弃自耕的百姓,心中有说不出的凄楚与愤懑,却无法阻止这样的悲剧在眼前发生,只 ...

  • 杭苏34 苏轼不近女色?也要有搽粉虞候

    杭苏34 苏轼不近女色?也要有搽粉虞候 上文提到,苏轼作诗玩笑朋友老夫少妾的风流做派,由此可以再引申一个话题,中国文化中常用到的一个短语是"风流才子",好像在向世人灌输一个成见:才 ...

  • 杭苏38 苏轼之苦:残灯不嫌客 不辞饮屠苏

    杭苏38 苏轼之苦:残灯不嫌客 不辞饮屠苏 熙宁六年(1073)除夕,苏轼终于来到了常州. 常州,对于苏轼而言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虽然他从未在这座城市久居,但从出蜀入仕,再到几遭贬谪,苏轼一生曾14次 ...

  • 杭苏42 苏轼与李白 一对宿命中的锦袍谪仙人

    杭苏42 苏轼与李白 一对宿命中的锦袍谪仙人 熙宁七年(1074)三月,寒食节(大约在清明节前二日)前,苏轼收到了杭州太守陈襄的一封书信,信中以诗为盼,希望他早日返杭. 陈太守虽年长苏轼20岁,但一向 ...

  • 杭苏43 苏轼写给杭州的一封情书

    杭苏43 苏轼写给杭州的一封情书 上文书说到,苏轼因公务赈灾,离开杭州四个多月,直到了熙宁七年(1074)的三月寒食节前,杭州太守,同时也是苏轼的忘年好友陈襄来信盼归,苏轼回信时以一组五首的<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