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康熙青花瓷器鉴定必须要掌握的学识
康熙青花的色料明澈清晰,至少有青花五彩之誉。除去使用上等青料的因素以外,其独到之处还表现在成功地运用了分水技法,这种技法源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的墨分五色,将青料分出头浓,二浓等不同深浅浓淡的多种色调,在根据画面的不同需要调配使用。
康熙青花对于青料的应用,同样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早期青料用的是国产浙料,釉色个别较灰暗,主要以灰蓝色为主。中期使用的是由云南生产的“珠明料”,虽然还是国产料,但“珠明料”的质量更高,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呈现出宝石蓝的颜色,不具有一丝烟火的气息。后期则是品种的增加,出现了浆胎青花、青花加紫及哥釉青花等等。
清三代瓷器一直都是瓷器收藏板块里的“硬通货”,是热门收藏板块。既有升值潜力,又有保值作用。因此民间对于清三代瓷器的收藏热度一直只增不减,很多仿造者看到了这一机会,制作出许多赝品出来。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在绘画技法上,将中国绘画的技法,经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使我国瓷器装饰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康熙青花采用泻染即分水皴的技法和借鉴了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手法,浓重、淡雅层分分明。在陶瓷瓷坯上绘画,一种颜色即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的色调。所谓分水皴就是用笔梢蘸浓淡不同的料水在胎上描绘,技术上要求高,少的三五种,最多能分了八九种色阶。山石的描画,多采用斧劈南宋画院派的风格。运笔时勾、染、皴、擦、点各种绘画手法并用,这全靠画工手笔功夫来完成,构图讲究多样化,强调画面活泼有趣味,视野开阔,无论画面大小,都有一种很完 美的情境。有的画面结合刻、划及镂空堆贴等工艺。同时还广泛借鉴其它姐妹艺术的有益经验来丰富自身的装饰,尤其是青铜器、漆器和织绣等。取材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师法自然和社会,反映世俗生活,主要有:植物花卉、山水、动物、人物神话故事、吉祥纹以及长篇诗句等。也有一些是来自明末清初的木刻版画内容,康熙青花千变万化的装饰图案,也为其后青花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清初青花瓷器大部是使用国产浙料绘制,大致有青翠淡雅与灰篮等种,总体呈色稳定,少数趋于灰暗,也有一些青花晕散和纹饰模糊现象。
康熙中期青花瓷器的胎与釉结合紧密,整体釉色浑然一致。此期出现了用淘洗精细的浆泥制作瓷胎,俗称“浆胎”,它的特点是质地精细,手头偏轻,制成器物多为印盒、水盂等小件器物。
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散。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地白花、豆表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