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野战军连战连捷,为何双双南渡黄河,离开根据地转战外线
编辑搜图
▲全面内战爆发形势图
1946年6月,以蒋介石下令进攻中原解放区为标志,全面内战开始。分布在中原、山东、苏皖、晋冀鲁豫、晋绥、晋察冀、东北等解放区周边的国民党军,立即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军事进攻,但无一例外遭到重大杀伤。尤其是华东和晋冀鲁豫地区,在华东地区,陈毅、粟裕指挥部队七战七捷,随后又先后进行了宿北、鲁南、莱芜等战役,取得了歼敌20余万的辉煌战果;在晋冀鲁豫地区,刘伯承、邓小平率部横扫陇海路中段和晋西等大片地区,并消灭敌精锐整编第3师等部23万余人。
编辑搜图
▲三路大军出击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尽管捷报频传,但从1947年6月开始,晋冀鲁豫和华东战场的部队却纷纷离开了各自的老根据地。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从鲁西南横渡黄河,连续作战歼敌9个半旅后,又挥师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敌人后方;陈赓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9纵队,由晋南、豫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至8月底,攻克新安、渑池、洛宁等城镇,威胁豫西重镇——洛阳。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主力由山东寿张等地渡过黄河,挺进豫皖苏,连克24座城镇,威胁河南省会开封。
编辑搜图
▲《刘邓大军出击平汉线》
晋冀鲁豫与华东解放区已丢失大半
两大野战军20余万精锐为何突然放弃主场优势,要数百里甚至千里转战,承受重大牺牲也要转入外线战场呢?实际上,在连番胜仗的同时,晋冀鲁豫和华东等解放区的版图却在不断缩小,其中,晋冀鲁豫解放区丢失了包括首府菏泽在内的46座县城,人口也锐减至600万,下辖的豫皖苏区全境沦陷,冀鲁豫区仅剩4县,太岳区仅剩7县,太行区和冀南区也都丢失至少两座县城。原本横跨苏鲁两省的华东解放区损失更大,苏中、苏北根据地尽失,山东也丢失大半,仅剩胶东附近的20余县。
编辑搜图
▲粟裕在山东战场指挥作战
转出外线以避免昔日红军的覆辙
控制区域、人口减少的同时,解放军的规模却在迅速扩大,晋冀鲁豫野战军已经扩充到20余万,加上地方部队逾50万人;华东野战军和地方部队的数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近百万军队的庞大数量,令供养和维持战争的根据地即将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人民的负担也越来越重。继续发展下去,就会重蹈红军在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的覆辙。尽管局部作战上掌握主动,但战略上的防守态势始终无法打破,随着战火的蹂躏,根据地的经济实力不断下降,最后直到被彻底拖垮。
编辑搜图
▲红军长征
为了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消耗敌方的人力物力来支持持久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以主力部队跳出外线作战,将战火烧进拥有3亿人口的国民党统治区。恰在此时,国民党军抽调精锐主力在山东、陕北两头发动重点进攻,其在中原地带的中间部分变得相对薄弱,以至于在鲁西南张秋镇至临濮集之间150余公里的河段上,仅有2个师的杂牌部队防守,根本无法阻挡十余万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突击,蒋介石号称“可顶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迅速被突破。
编辑搜图
▲刘邓在大别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