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里尔克|苦难没有认清,爱也没有学成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奥地利诗人。出生于布拉格,早期代表作为《生活与诗歌》(1894)、《梦幻》(1897)、《耶稣降临节》(1898)等;成熟期的代表作有《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新诗续集》(1908)及《杜伊诺哀歌》(1922)等。此外,里尔克还有日记体长篇小说《马尔特手记》。1875年,里尔克生于一个铁路职员家庭。高中毕业后,在布拉格大学等校学习哲学、文学史和艺术史,此后曾在慕尼黑和柏林从事写作。在文坛崭露头角后,里尔克在国内、国外不停地游历。1915年一战期间被征入伍,服役于维也纳战事档案馆。1919年迁居瑞士,直到逝世。

文|冯至

1926年的秋天,我第一次知道里尔克的名字,读到他早期的作品《旗手》(Cornett)。这篇现在已有两种中文译本的散文诗,在我那时是一种意外的、奇异的得获。色彩的绚烂、音调的铿锵,从头到尾被一种幽郁而神秘的情调支配着,像一阵深山中骤雨,又像一片秋夜里的铁马风声:这是一部神助的作品,我当时想;但哪里知道,它是在一个风吹云涌的夜间,那青年诗人倚着窗,凝神望着夜的变化,一气呵成的呢?

随后我再也无缘读到里尔克其他的作品,只以为他不过是一个新浪漫派的、充满了北方气味的神秘诗人;却不知他在那时已经观察遍世上的真实,体味尽人与物的悲欢,后来竟达到了与天地精灵相往还的境地,而于当年除夕的前两天逝世了。

至于读到他的《祈祷书》(1905年)、他的《新诗》(1907年)、他的《布里格随笔》(1910年),他晚年的《杜伊诺哀歌》(1923年)和十四行诗,还有那写不尽、也读不完的娓娓动人的书简,却是最近五年的事。在《祈祷书》里处处洋溢着北欧人的宗教情绪,那是无穷的音乐,那是永久的感情泛滥。在这无穷的音乐与永久的感情泛滥中德国十八世纪末期的浪漫派诗人们(他们撇开了歌德)已经演了一番无可奈何的悲剧。他们只有青春,并没有成年,更不用说白发的完成了。但是里尔克并不如此,他内心里虽然也遭逢过那样的命运,可是他克制了它。在诺瓦利斯①死去、荷尔德林②渐趋于疯狂的年龄,也就是在从青春走入中年的路程中,里尔克却有一种新的意志产生。他使音乐的变为雕刻的,流动的变为结晶的,从浩无涯涘的海洋转向凝重的山岳。他到了巴黎,从他倾心崇拜的大师罗丹那里学会了一件事:工作——工匠般地工作。

①诺瓦利斯(Novalis,1772-1801),德国诗人、哲学家。

②荷尔德林(Hölderlin,1770-1843),德国浪漫派诗人。

他开始观看,他怀着纯洁的爱观看宇宙间的万物。他观看玫瑰花瓣、罂粟花;豹、犀、天鹅、红鹤、黑猫;他观看囚犯、病后的与成熟的妇女、娼妓、疯人、乞丐、老妇、盲人;他观看镜、美丽的花边、女子的命运、童年。他虚心伺奉他们,静听他们的有声或无语,分担他们人们都漠然视之的运命。一件件的事物在他周围,都像刚刚从上帝手里做成;他呢,赤裸裸地脱去文化的衣裳,用原始的眼睛来观看。这时他深深感到,人类有史以来几千年是过于浪费了,他这样问:“我们到底是发现了些什么呢?围绕我们的一切不都几乎像是不曾说过,多半甚至于不曾见过吗?对于每个我们真实观看的物体,我们不是第一个人吗?”直到他的晚年,还写过这样的诗句:

苦难没有认清,

爱也没有学成,

远远在死乡的事物

没有揭开了面目。

里尔克就这样小心翼翼地发现许多物体的灵魂,见到许多物体的姿态;他要把他所把握住的这一些自有生以来、从未被人注意到的事物在文字里表现出来,文字对于他,也就成为不是过于雕琢,便是从来还没有雕琢过的石与玉了。

罗丹怎样从生硬的石中雕琢出他生动的雕像,里尔克便怎样从文字中锻炼他的《新诗》里边的诗。我每逢展开展开这本《新诗》,便想到巴黎的罗丹博物馆。这集子里多半是咏物诗,其中再也看不见诗人在叙说他自己,抒写个人的哀愁;只见万物各自有它自己的世界,共同组成一个真实、严肃、生存着的共和国。

美和丑、善和恶、贵和贱已经不是他取材的标准;他唯一的标准却是:真实与虚伪、生存与游离、严肃与滑稽。他在他的《布里格随笔》里提到波特莱尔①的《腐尸》:“你记得波特莱尔的那首不可思议的诗《腐尸》吗?那是可能的,我现在了解它了。……那是他的使命,在这种恐怖的、表面上只是引人反感的事物里看出存在者,它生存在一切存在者的中间。没有选择和拒绝。……我时常惊讶,我是怎样情愿为了实物放弃我所期待的一切,纵使那实物是恶的。”

①波特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法国现代派诗人,今译波德莱尔。《腐尸》(Une Charogne)是其代表作《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中的一首。

“选择和拒绝”是许多诗人的态度,我们常听人说,这不是诗的材料,这不能入诗,但是里尔克回答,没有一事一物不能入诗,只要它是真实的存在者;一般人说,诗需要的是情感,但是里尔克说,情感是我们早已有了的,我们需要的是经验:这样的经验,像是佛家弟子,化身万物,尝遍众生的苦恼一般。他在《随笔》里说:

我们必须观看许多城市,观看人和物,我们必须认识动物,我们必须去感觉鸟是怎样飞翔,知道小小的花朵在早晨开放时的姿态。我们必须能够回想:异乡的路途、不期的相遇、逐渐临近的别离;——回想那还不清楚的童年的岁月;……想到儿童的疾病……想到寂静、沉闷的小屋内的白昼和海滨的早晨,想到海的一般,想到许多的海,想到旅途之夜,在这些夜里万籁齐鸣,群星飞舞——可是这还不够,如果这一切都能想得到。我们必须回忆许多爱情的夜,一夜与一夜不同,要记住分娩者痛苦的呼喊,和轻轻睡眠着,翕止了的白衣产妇。但是我们还要陪伴过临死的人,坐在死者的身边,在窗子开着的小屋里有突如其来的声息。……等到它们成为我们身内的血、我们的目光和姿态,无名地和我们自己再也不能区分,那才能以实现,在一个很稀有的时刻有一行诗的第一个字在它们的中心形成,脱颖而出。

——这是里尔克的诗的自白,同时他也这样生活着。

关于《布里格随笔》那部奇书的内容,我不能在这里叙述(我希望将来能有另一个机会来讲它)。在《新诗》前后两集相继出版、《随笔》告成了以后,整整十几年,里尔克陷入一种停滞、枯涩、没有创造的状态中,这中间他忍受了那他不能担当的、残酷的灭绝人性的世界大战。

经过长时期的沉默,忽然灵感充溢,于1922年在几日之内,在瑞士西南部一座从十三世纪遗留下来的古宫中(那古旧的宫墙里只种着玫瑰),一气完成在战前已经开端、经过长期停顿的十首长篇的《杜伊诺哀歌》,同时还附带着写出几十首十四行诗。这时,那《新诗》中一座座的石刻又融汇成汪洋的大海,诗人好似海夜的歌人,独自望着万象的变化,对着无穷无尽的生命之流,发出沉毅的歌声:赞美,赞美,赞美……

这样他完成了他的使命。

就他晚年的诗歌看来,他是可以和辽远的古希腊的宾达①列在一起的。但若是读起最近出版的他的书简,我们会感到他和我们比任何一个最亲切的朋友还要亲切。我们会跟随着他到俄国去拜访托尔斯泰,到巴黎谒见罗丹,经过丹麦怀念雅各布孙②和基尔克郭尔③,在罗马欣赏米霞盎基罗设计的喷水池,随后到埃及和西班牙旅行……最后是在哀歌和十四行诗完成后,他在夜半向他的远方友人发出幸福的高歌。

①宾达(Pindar,前522-前446),古希腊抒情诗人。今译品达。

②即雅阔布生(Jacobsen,1847-1885),丹麦小说家、诗人。

③基尔克郭尔(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存在主义哲人。今译基尔凯郭尔或克尔凯郭尔。

里尔克是一个稀有的书简家,他一生在行旅中、在寂寞中,无时不和他的朋友们讲着最亲密的话——不但是和他的朋友们,和许多青年、年轻的母亲、失业的工人、试笔的作家、监狱里的革命者,都爱把他们无处申诉的痛苦写给他,他都诚恳地答复。几年来,这几册书简每每是我最寂寞、最彷徨时候的伴侣。

1936年11月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创办于2015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现已出版诗友合著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

(0)

相关推荐

  • 合集推荐|1220

    合集推荐|1220

  • 你与世界隔了一层记忆

    从无尽的渴慕中  里尔克(奥地利) 从无尽的渴慕中生出有限的  行动,象喷泉软弱地升起  又颤栗着迅速地弯下腰去. 可是,在这飞舞的泪珠里,  也展现了平时对我们不出一声的  我们自身那欢乐向上的力. ...

  • 文艺批评 | 张松建:里尔克在中国——传播与影响初探1917-1949

    编者按 奥地利作家里尔克是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天才诗人,被誉为'自歌德.赫尔德林之后最伟大的德语诗人'"第一次使德语诗歌臻于完美".中国诗人从1922年开始,对里尔克由初步介绍到一系列 ...

  • 第43期诗评《诗歌能翻译吗》

    关 注  当代诗歌地理 ,"有梦想,有远方"   致命运 |  [美]查尔斯·西米奇                                         陈子弘   译 ...

  • 里尔克:唯有爱才能理解艺术的寂寞

    ▲ 音乐与美文的跨界混搭,你有调,我有谱. 唯有爱才能理解艺术的寂寞 ◈ | 里尔克 艺术作品源于无穷的寂寞,批评难以企及其真谛.只有爱能够理解它们,把握它们,公正地对待它们.--每当面对这样的探讨. ...

  • 里尔克:我们需要倾尽一生去学习爱的能力

    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所以一切正在开始的青年们还不能爱:他们必须学习.他们必须用 ...

  • 外国爱情诗赏析《爱的歌曲》〔奥地利〕 里尔克

    [奥地利] 里尔克 我怎能制止我的灵魂,让它 不向你的灵魂接触? 我怎能让它 越过你向着其它的事物? 啊,我多少愿意把它安放 在阴暗的任何一个遗忘处, 在一个生疏的寂静的地方, 那里不再波动,如果你的 ...

  • 外国爱情诗赏析《总是一再地……》〔奥地利〕 里尔克

    [奥地利] 里尔克 总是一再地,虽然我们认识爱的风景, 认识教堂小墓场刻着它哀悼的名姓, 还有山谷尽头沉默可怕的峡谷: 我们总是一再地两个人走出去 走到古老的树下,我们总是一再地 仰对着天空,卧在花丛 ...

  • 李永平 ◎ 冯至与里尔克及其诗歌之翻译 | 诗观点文库 | 诗生活网

      冯至是诗人,也是翻译大家,他一生译述丰硕,其中有歌德.席勒.海涅.里尔克.格奥尔格等,相比而言,在这些译作中,里尔克的分量并不算多,但影响甚大.在冯至先生的生命史和心灵史中,里尔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 ...

  • 里尔克 & 冯至

       里尔克诗选     秀陶/译① 时辰之书(Das Stunden-Buch)   I 2 我寓居于这日益扩张的, 围绕下界运行的弧内. 也许我将不克持久, 但我将勉力以图. 我围绕着神以及古塔打 ...

  • 爱是艰难的:重读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

    电影<海上钢琴家>配乐 "爱,很好: 因为爱是艰难的. 以人去爱人: 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 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 是最高的工作 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 ...

  • 里尔克 | 寂寞是艰难的,爱也是

    ▲ 音乐与美文的跨界混搭,你有调,我有谱. 寂寞是艰难的,爱也是 ◈ |  里尔克 在寂寞中你不要彷徨迷惑,由于你自身内有一些愿望要从这寂寞里脱身.--也正是这个愿望,如果你平静地.卓越地,像一件工具 ...

  • 见字如晤 | 我把我最爱的里尔克写给你看

    好 友,见 字 如 晤 这是[见字如晤]第二十一封来信 寄信人:苹果蜜 收信人:杏子 我把我最爱的里尔克写给你看 亲爱的杏子,今天我想和推荐的书是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 这本书是我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