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玉:明代吴麟夫妇墓出土玉器赏析!
1966年10月,浙江省安吉县彰吴乡景坞大队需要石头修桥铺路,结果村民200余人携带炸药钢钎来到了位于村外老虎山上的“天官墓”炸坟取石。
经过连连爆破后古墓巨石被炸开,里面摆放着两口棺材暴露开来,左棺内躺着一具冠带袍服、黑须齐胸、身躯伟岸的男尸。右棺内躺着一具头戴凤冠、玉饰垂腰、雍容华贵的女尸,棺中之人宛如睡着一般。
同时在棺内发现大量金银玉器,于是村民们纷纷上前哄抢。好在民兵营长及时带人赶到制止了众人的哄抢行为,并将陪葬品全部收缴连同被炸倒的墓碑一起送到了安吉县文化馆。
采石现场 网络图
经过专家对残存墓志铭的解读,上面写着“故中宪大夫山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吴公墓志铭”,另一块则是娟秀小楷写着“明故中宪大夫山东提刑按察司副使苕源吴君并配封安人方氏合葬墓志铭”,原来这是明代吴麟与夫人方氏的合葬墓。吴麟生于明成化乙巳年,死于嘉靖癸丑年九月。丙戌年吴麟高中进士,授刑部福建司主事,后任河南监察御史,巡视北直隶、山东、河南马政,因为政绩斐然被提拔为山东提刑按察司副使。二十六年63岁的吴麟告老还乡,在湖州参加诗社活动,著有诗集《苕源存稿》。方氏享年64岁,育子4个(吴维岳、吴维京、吴维藩、吴维州)皆高中进士,当时人称“一门四进士”。
墓志铭 明 吴麟夫妇墓出土
这批随葬的宝物共有47件,金器5件、银器23件(组)、洒金竹骨折扇3把、玉器5件(组)、水晶2件、玛瑙4件,琥珀3件、料珠1件。这些金银玉器精美绝伦,叹为观止,价值连城,其中玉器有冠饰、禁步、挂饰等,现收藏于安吉县博物馆。
| 玉冠饰 |
冠饰为白玉透雕,一组9件。
该组玉饰为女性装饰物,均呈黄白色,半透明,镂空二层琢雕。发冠上插戴的分心1件,平面呈五峰山形,上层饰人物、缠枝花和楼阁,下层为“亚”字锦地纹透雕,宽8cm、高4.3cm、厚0.25cm。
发冠上插带的掩鬓3件,其平面呈桃形,1层为人物和缠枝花,下层饰“亚”字锦地纹,宽4.4cm、高3.2cm、厚0.3cm。
发冠上插戴的挑心1件,平面呈弧边三角形,周边如佛光火焰纹,上层为执花人物,下层饰“亚”字锦地纹和缠枝花,宽3.5cm、高4.9cm、厚0.5cm。
发冠上两边插戴的鬓钗2件,其平面呈弧边三角形,周边如佛光火焰纹,上层为执花人物,下层饰“亚”字锦地纹和缠枝花,宽2.5cm、高4.9、厚0.3cm。
发冠上插戴的鬓钗2件,其平面呈圭形,微弧,单层透雕一童子置身花丛中,宽1.8cm、高5.6cm、厚0.3cm。
所谓玉挑心、玉分心都是明代的首饰名。最早定名时把握不准,曾叫“白玉簪子”、“白玉嵌片”等,经过查证文献及和近年明代墓葬出土实物比对,最后改定为玉挑心和玉分心。原来明代流行银丝编成的䯼(dí)髻头面,是已婚妇女用在便服、吉服中的全套首饰组合,上至后妃下至庶民女性都可以使用。这些首饰有着不同的造型和基本固定的插戴位置,并且每一件都有特定的名称,《云间据目抄》曾提到:“妇人头髻……顶用宝花,谓之'挑心’,两边用'捧髩(鬓)’,后用'满冠’倒插。”但因年代久远,这些名称究竟对应哪件首饰,今人已不甚了解。孙机先生在《明代的束发冠、䯼髻与头面》(《文物》2001年第7期)一文中首次进行了系统考证,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定名方案,扬之水先生也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相关成果收录在《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中国古代金银首饰》等著作中,为研究者们还原明代女性形象奠定了基础。按照两位先生的方案,还原成䯼髻头面的插戴效果,可得到如下示意图:
但是,如图中这样背面戴满冠、正面又插着一件形态几乎一样的“分心”的做法,却从未在明人画像里见到过,明代墓葬出土的䯼髻头面实物也没有这样的组合方式。因此这个定名方案还是值得商榷的。而按照明代笔记、小说对䯼髻头面的描述,则基本可以确定挑心,戴在䯼髻顶部;分心,戴在䯼髻正面中部;钿儿,戴在䯼髻正面底部;花顶簪,戴在䯼髻两侧;满冠,戴在䯼髻背面底部。
嘉兴王店李家坟明墓出土了一件鎏金银丝髻,上面的全套首饰保存得非常完好,每件的插戴位置都很明确,堪为明代䯼髻头面的“标准器”。
鎏金银丝髻 明
嘉兴王店李家坟
根据撷芳主人考证,正确的䯼髻配件分心与挑心定名及佩戴方法应如下图。
对应明人小说《金瓶梅》中西门庆提及的“玉观音满池娇分心”,它确是明代贵妇人重要的玉首饰,奢华而雅致。
金镶提篮玉观音分心 明崇祯 兰州市博物馆
高6.5cm,重36g 甘肃兰州白衣寺塔天宫出土
透雕白玉观音分心 明
江西南城明益庄王墓出土
| 玉禁步 |
“玉禁步”是从明初的“白玉云样玎珰”发展而来的,标准的“白玉云样玎珰”饰件较少,缀在长长的丝组上,显得有些稀疏,后来在实际制作时不断丰富细节的装饰,所缀玉件逐渐增多,最终定型为多排成对玉叶与各式小玉坠、玉横梁的组合。本次墓中出土玉禁步一副2组,现存玉瑀2件、玉琚2件、玉冲牙15件,其他造型饰物7件,共26件。顶部瑀为荷叶形,长10.6cm、高3cm。两面刻线纹,其上端正中有2孔,下端有4孔,每孔可分别系连玉。冲牙两片为叶形、残长2.1-7.8cm不等,冲牙下饰玉、水晶、玛瑙等饰件,作鸟形、鱼形、花果形等。中有一扁条形琚,长14cm、宽1.2cm。琚上有4孔,以防丝线过长而绕结。玉琚下再系玉叶形冲牙及其他饰件。另一组缺失严重,玉禁步一般系在腰部革带的左右两侧。
完整规格玉禁步可参考清宫旧藏的明晚期“玉禁步”(故宫定名为“玉组佩”),该件禁步通长53.6cm,由53件玉饰串成,题材为“八仙捧寿”。
玉组佩 明晚期
清宫旧藏
| 玉挂饰 |
墓中出土玉挂饰3件。其中荷包形玉挂饰一件,色呈青灰。平面似荷包状,两面均有刻花纹,上端中间有一孔。长4cm、宽3cm、厚0.8cm。
猴形玉挂饰一件,玉质黄色,双面刻猴状。高4cm、宽2.2cm、厚1.3cm。
鸭形玉挂饰一件,玉质黄色,呈伏卧状曲颈状。高2.8cm、宽4cm、厚1.1cm。
另外水晶鹅形(高2.5、宽3.8、厚1cm)和桃形(高3cm)挂饰各一;玛瑙桃形(高3.5cm)、蝉形(长2.1、宽1.1、厚0.5cm)及两件鱼形(长2、宽1.2、厚0.6cm;另一件残长3.5)挂饰;琥珀珠3件(长1.5、孔径0.7cm);料珠(孔径0.6、最大径1.4、厚1.2cm)一颗。
吴麟夫妇墓出土的玉器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以其科学合理的设计、精湛的工艺、精细入微的制作,显示了吴麟的富有程度及显贵身份。该墓虽未经科学发掘,但墓主人身份明确、时代清楚,且出土玉器大部分保存完整,是一批重要的研究标本,为研究明中期手工艺制作和民风民俗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该墓同时也对研究浙江地区明代嘉靖年间的政治制度、丧葬习俗、经济文化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