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拳发力
1/5
两手向后捋带要暗含抓拿劲。手脚起落要上下相随,齐起齐落。起钻要暗含拧裹之横劲,落翻要暗含劈落之竖劲。手护心肘护肋,两手出入紧贴肋。手起气也起,手落气也落。一起一落;一升一降;一松一紧:一蓄一放;内气鼓荡,如水之翻浪。两手的起落钻翻横竖之变化,加之丹田海底的鼓荡澎湃,练之日久定会打出形意拳所特有的翻浪劲来。
2/5
前拳上钻时吸气,气至中脘,同时提肛缩肾,自中焦领起肺气,直出中府、云门两穴;后手向前劈出时呼气,内气自云门沿胳膊内侧直达少商,充于五指。发力时,随着手掌向前翻落,前腿要撑住劲,后腿蹬劲,两膝要先随腰胯松沉而屈。尔后合扣而挺劲,但膝不可直(始终保持弹性之劲不丢)。塌腰正脊,含胸拔背,头顶长身。手向前发劲时,肩要向前松劲,肘向下坠,手心空含,要有吸劲。
3
/5
前肩撒开,后肩合扣,小臂贴靠肋部。胯要正,身要似斜似正,臀尾向下垂劲。上身要虚空,下身要坚实,胸中空荡荡,腹内沉甸甸。
4
/5
劈拳在操练时,看似只是一个向前的推劲。其实其中暗含有向下、向前、向前上方的三种劲道。向下的是劈劲,故而必须沉肩坠肘;向上的力来自命门和臀尾,故尾中大筋要直,尾闾宜向前兜,肩要沉;向前之力主要靠后腿的蹬劲和肩向前松劲,三力混合在一起,寓于一劈之中(初学最好是只练向前的推劲,这样容易找劲)。不管你打哪个劲,都要以丹田内气为劲源,发力时丹田抖动,腰脊发力才是正道。形意拳动作简单,但劲道不好找,故而初习之时一定要慢练,细心揣摩,沉住气一把一把抓,才会摸准劲。练之久矣,定会掌握规律,与人交手时运用何劲,自会因敌变化示神奇。
5/5,如果能按以上定步劈拳的方法认真操练,少则一年,多则两年,习者定会感觉自己上身异常轻盈灵活,下盘沉实稳固,全身真气运转流畅,精神旺盛。至此可认为已为下一步练习丹田抖决、爆发劲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劈拳是一气之起落,钻拳是一气之周流,崩拳是一气之伸缩,
炮拳是一气之开合,横拳是一气之团聚。
刚开始练形意拳都是先蹲架子练功底。(三体式)
但一旦开始打拳就有一个求顺的过程,即全身该动的地方都要动起来。然后慢慢的到了全身整体联通,落到一个点上,即“合”。
这时身上就可以说有点功夫了。然后再继续训练爆发力、速度。
练习的三个阶段是一顺二合三爆发。
发力挺胯束展,胯顶着膝盖,膝盖顶着小腿,趟着走。
(注意胯的开力、臀的坐力、肩的塌力、肘的摧顶力)
大臂顶着小臂走,起为横,落为顺,起落横顺要分明。
(注意归中,劲超出范围就成了“往外够”,短了就是力达不到)
钻、裹,是身形和手法的螺旋力(比如束身、拧腰、裹胯);
践是步法(脚踏中门,如抢位踩对方后脚、身形让对方处于被动);
形意里的任何动作都要求:钻、裹、践。
像这种外形看不出多大动作,但能通过几分之一秒时间把周身力量传到手上的功夫,不明白的人就觉得很神奇,被当成是内功。
起钻落翻,出横落顺。严丝合缝的蓄发一体,即是惊炸力。
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
神(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
外合为体,内合为用。没有体,也就没有用。
外三合说的是训练要领,而内三合说的是实战状态。
如果外三合的功夫训练到位,那么内三合的状态则不求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