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糯米、粳米和籼米)
稻米
五谷最养人
《黄帝内经》谈到饮食养生时,把五谷推到了第一位。
“五谷为养”, “稻黍稷麦菽”,水稻被排在了第一位。
我们常都说北方人吃面,南方人吃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鱼米之乡。
吃米饭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的?
上世纪70年代的考古发掘中,在浙江宁波的河姆渡村,发现了炭化的稻米,后来一次次的新考古发现,一次次刷新了我国稻子作业的历史。
现在世界上超过了一半以上人口,主食是大米,也说明了这个星球上不仅是老鼠爱大米。
稻米分类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到稻米的时候,他列出了稻、粳、籼三个条目,
对应我们平时吃的大米的类别分别是糯米、粳米和籼米。在植物学上,它们其实都属于同一个物种稻Oryza sativa.
我们先找几种代表性的食品,看一看如何区别这三种米。
摇元宵或包粽子用的是糯米。
中国北方大米饭还有日本饭团是都用粳米做的。
而扬州炒饭用的米或泰国大米,就是籼米的代表了。
我国稻米主产南方,过去南粮北调,大运河就是中国经济的大动脉,将南方的大米一路北上运到到北京。我原来工作过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地点就叫北京东直门的海运仓,过去就是存大米的大粮库。那周边一片,在过去都是大粮仓。
米之药用
《本草纲目》记载糯米味苦、性温、无毒。并且也记载到糯米性粘,可以酿酒,可以为,可以蒸糕,可以炒食。这和糯米的现代应用差不多,多数是拿来做小吃。
由于糯米性粘,滞难消化,李时珍特别强调了小孩和病人最好不吃,即使吃,一次吃也不宜吃的太多。
《本草纲目》中记载粳米能益气,止烦、止渴、止泄。《本草纲目》还收录了历代医家对粳米的评价,记录的非常详尽。由此可见,粳米在临床应用方面也是相当的普遍。
其实临床应用提到用米,就是用粳米,很少用糯米或籼米。糯米性黏,病人尤其不能用。
《伤寒论》收载的白虎汤和竹叶石膏汤中都有米,张仲景在使用石膏清热的同时,都同时用到粳米来保护脾胃。
粳米既能入药,更可以作为药膳的食材,粳米可以和山药、莲子和扁豆等一起做成八珍糕,既美味可口,又能健脾祛湿。
说到“饮”,古代复方以散、末剂型出现时多以“饮”送服,很多饮就是米粥汤汁。
古代社会常遇到粮食不足的情况下,那时很多疾病都是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人们多考虑的也是温饱问题。现在粮食过剩,很多疾病是由于营养过剩造成的,大家考虑的更多是如何帮助消化的问题。
就说锅巴,这是焖饭时紧贴着锅底那一层,烧焦了的饭粒。取来用热水一泡,有很好的帮助消化的功效。
我们还可以用焦稻芽来化积滞。稻芽是稻谷用水浸泡、发芽后的干燥品。焦稻芽就是炒焦的稻芽,也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和麦芽、谷芽都有类似的功效。
辅料
稻米还是中药炮制时重要的辅料。米、米泔水、米酒、米醋都是炮制的辅料。
炮制工序米炒,就是把净制的药材与米一起炒的炮制方法。米炒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来可以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的作用;而来还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
李时珍同时提到的米泔水,就是淘米水,也算一种废物利用。
在传统中药药剂当中,大米也可当作片剂、丸剂的常用辅料,大部分用的都是大米淀粉和糊精。
小结
稻米可做主食,可入药,还可做炮制辅料。
稻米丰富了中医药文化,稻米养育了中华民族。我们平时总把精、气、神挂在嘴边,精、气两个字都离不开米,精左边是米字旁,气的繁体字下面也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