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案例讨论(第八期)

中医畅谈

案例经典,融会贯通

本文最先发表在安医生的小密圈内,需要加入安医生小密圈,请扫描文末二维码。

本期讨论案例

一女,54岁

主诉:胸部灼热感,喉中异物感。

现症:心下痞闷,胸中灼热,不分冬夏,夜夜须揭开胸部衣被受凉,不然则呼吸困难而醒,胸部总感膨满,心悸,头重眩晕,口干不渴,咽中异物感,双下肢麻木,舌质淡白,苔稍腻,脉弦弱。

答案见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解)

男  45岁  颇强壮

主诉:  右侧肋间神经痛

发病情形:某日突然发热、恶寒、右胁挛急、疼痛难忍、不可转侧、自汗淋漓。

已不大便四日,脉双弦,舌淡苔白。

贴出了这篇病案后,有许多朋友认为应选用柴胡剂,尤其认为应该用大柴胡汤,因为右胁疼痛,又身体强壮,恶寒发热,大便四曰不通,乍看这,还真非大柴胡汤莫选;其实你只要稍一留心推敲,即可发现未見到一点少阳病的提纲,口苦、咽干、目眩也。大柴胡剂的基本条件:心下急、胸胁满苦烦、不欲食、喜呕……一条也不具备,自然我们就不能选柴胡剂了。

既然没有少阳的症候又无阳明症让我们加以识别,那只能是阴证系列了:发热,恶寒,右胁痛,又大便不通,脉双弦我们自然会想到大黄附子汤,这才紧扣本案课题。

大黄附子汤来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仅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论述过一条: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组成与用法】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 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这小方、药仅三味,而且附子大量与四逆汤附子用量毫不逊色。细辛祛寒饮温阳通经脉,大黄专以活血泻下,不难看出仲师的目的,以大量附子温复机能沉衰,配合细辛逐寒饮,大黄专事泻下,虽三味药,精致彪悍,使人体内、寒实之邪,迅速快捷荡涤出去,方虽小,功效却大,我们明显看出,“以温药下之”一语点明,病机寒实结滞,温通驱逐寒饮之邪,尤其侧重、体内偏侧胁下之疼痛,且伴发热,双脉沉紧或双弦。这一条文中的内容,许多知名伤寒大师已经很精彩的论述过,同时也在临床中具体应用过,治愈了不少这类疾病,大家可参考。

群友问答摘选:

1.有的朋友问:安老师,是不是见到偏疼和脉弦紧就可以用大黄附子汤了,不一定要有发热?

安医生答:基本上就可以用了。

2.问,本案为什么会发热,出汗?

能发热说明正气尚可,邪正交争,也对应开头颇强壮;疼的程度重则出冷汗。

3.安师,此案发热、自汗如何解释,有外感么?

我们必定要有整体观念,除发热、恶寒外必伴有偏疼,脉双弦,我们才可认定为大黄附子汤证。

4. 还有朋友问,偏疼,发热,脉弦为什么就是大黄附子汤证。

胁下偏疼,发热,脉双弦,就是大黄附子证的规律。

早于两千年前,仲师就掌握了这么一规律。并且这一规律不管怎解释,都是改变不了的,是客观的,是定理。

过去两仟年的仲景年代,也有一套严密的中医理论,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简陋限制,竹简无法将全部理论记录下来,致使当时的理论丢失,只剩下这一简炼的自然客观规律被保留下来。

就这一客观规律,愿意自己再披理论也可以。

后人的理论自然都是附会着胡乱解释。怎么解释得通,就怎么解释,既便解释不通也要强行解释,若和当时两仟年的理论,若合符节,那是根本不可能。

5.有的朋友还问:发热和恶寒不一定是同时出现,是不是同一概念。

答曰:有时只发热,有时只是恶寒,又有时先恶寒后发热,还有汗出后,又恶寒……

我们学伤寒论,就是要通过这些来辨别认识疾病的本质。时两仟年前的理论,若合符节,那是根本不可能。

6.有的朋友还问:发热和恶寒不一定是同时出现,是不是同一概念。

答曰:有时只发热,有时只是恶寒,又有时先恶寒后发热,还有汗出后,又恶寒……

我们学伤寒论,就是要通过这些来辨别认识疾病的本质。

(0)

相关推荐

  • 卷四192,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里有热,宜白虎加人参汤.表不解,与柴胡桂枝汤     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也.    按 发汗过多,亡阳讝语,以无大便硬满痛,故不可下:     以无身寒.汗出.恶寒,故不可温.于此可知发 ...

  •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温经方剂类 2. 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2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组方:麻黄18克.细辛10克.附子10克. 日剂三次服    先煎麻黄. 适应症:用于老人和体虚者以少阴表证为适宜年老体虚者的外感.肺炎有头痛.恶寒.乏力咳而脉 ...

  • 经方案例讨论(第九期)

    中医畅谈 案例经典,融会贯通 本文最先发表在安医生的小密圈内,需要加入安医生小密圈,请扫描文末二维码. 本期讨论案例 一男,35岁,平时身体健壮. 主诉:身黄面黄目黄,约半月余. 现症:疲劳乏力,右胁 ...

  • 经方案例讨论(第四期)

    一妇人,年35岁,产后月余,恶露已尽,偶感风寒,众医见产后,谓多虚乱治,终不见好转,反转剧.现云腹中硬痛,拒按,日哺发热,两手足汗出不断,小便赤黄,大便不通,舌苔干黄,脉沉滑. 请通过留言或加入安医生 ...

  • 经方案例讨论(第五期)

    某男  ,25岁 ,突然恶寒重,无热感,体温38度   咽喉疼痛剧烈,不能饮食,头痛,全身骨节疼痛,口中淡,口不渴,脉浮. 答案见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解) 一妇人,年35岁,产后月余,恶露已尽,偶感风 ...

  • 经方案例讨论(第六期)

    中医畅谈 案例经典,融会贯通 本期讨论案例 已近70岁老人,每日晚饭后发热37.8服感冒胶囊,或安瑞克,或安乃近,都可汗出,随即恶寒,体温立即38.7至天亮才慢慢恢复正常. 答案见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 ...

  • 经方案例讨论(第七期)

    中医畅谈 案例经典,融会贯通 本期讨论案例 男  45岁  颇强壮 主诉:  右侧肋间神经痛 发病情形:某日突然发热.恶寒.右胁挛急.疼痛难忍.不可转侧.自汗淋漓. 已不大便四日,脉双弦,舌淡苔白. ...

  • 经方案例讨论(第十期)

    中医畅谈 案例经典,融会贯通 作者  韦振鹏      指导老师   安少聪 本期讨论案例 金x凤,女,65岁,邢台市人. 剧烈咳嗽,胸憋闷已三个多月,医院检查无异常,反复吃中药三月始终不见好转. 今 ...

  • 经方案例讨论(第二期)

    一女,50岁,自感有动物从脐下上冲胸中,以至到咽喉部,遂感咽喉窒息,几乎感气绝欲亡,须臾便止.同时伴有头痛.呕吐.自汗.振颤.心悸.脉沉弦迟.     请通过留言或加入安医生中医讨论群一起探讨. 答案 ...

  • 经方案例讨论(第三期)

    一女,40岁,素体较弱,不幸得搭背疮,内服外敷,输液打针,始终不见好转.后更换一中医,率用清热泄火解毒药.致溃久的疮面流出清汁,常畏寒汗出,疲惫不得卧,舌苔湿滑,脉微细弱. 请通过留言或加入安医生中医 ...

  • 经方案例讨论(第十一期)

    中医畅谈 案例经典,融会贯通 作者  韦振鹏 指导老师   安少聪 本期讨论案例 一女,30岁育有子女三人.脸色晦暗无泽,健壮. 主诉:眩晕.耳鸣.惊悸. 现症:除眩晕.耳鸣.惊悸外,手足麻痹震颤,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