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风

心中风讲解

编辑整理   解英

前言

中医的理论不是一天半天形成的。包括人体的生理,人体疾病的病理,都是随着人们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深入的变化,逐步地一步步一代代慢慢所形成。绝不是天王老子,圣人、至人、真人不经劳动实践就能推理出来的。

就《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这篇,所涉及内容来看,我们透过所揭示的内容,也知是在《伤寒论》与《内经》出现之前的一篇论述。认为人体分为五脏,五脏所病不是中风,就是中寒,再就是腹内不是积,就是聚,要不就是五脏衰竭的死脏。对于六腑、六淫等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尚处在萌芽状态,涉猎不深,因此其在治方法上也就多是汗、吐、下三法,也就不奇怪了。

透过《五藏风寒积聚病》这章的题目,也使我们看到了,在《伤寒论》、《内经》出现之前,古老二千年前的主流中医大致是什么样的。人们总结出了五脏六腑理论又以五脏为中心,都有受风寒侵袭的可能,五脏都存在积聚,对五脏致病的论述尚处在初级阶段,六腑仅是萌芽状态,尚未出现六经理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对阴阳的平衡、互有、互根有了认识,并得以传承。

通过以上叙说,我们就知道《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是一篇较古老的论述。他具体揭示什么内容呢?

想要听课的学员,欢迎扫描文章末尾二维码报名

原文: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

讲解:

“心中风者”,这里这个心所指的心早已超过了解剖学的心脏,也大大超越了大脑的功能范围。要不说中医的脏器功能你得要细致理解,它也包涵了某些消化系统性疾病。

这一条的“心中风者,翕翕发热”,就是一般的发烧,发热我们可以理解。“不能起”,这病就严重了,还说“心中饥”,因为一吃他就呕吐,所以饥也不能吃。

这个比较严重的病,相当于我们现代医学的什么病,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是一个什么证,用什么方药呢?有人说用防己黄芪汤,我感觉这方不会出现饥,呕吐不能吃,这么严重病情的。倒觉着根据风为阳性的特点,有可能是梔子汤类与大黄甘草方接近些。

原文:

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口啖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

讲解:

心中寒的人,总是苦于像猴子吃蒜一样,火辣辣的疼痛,令人烦躁不安。严重者就会心痛彻背,背痛的彻心,胸中如万蛇虫之撕咬般令人无奈。这病若脉浮,可自行呕吐后得痊愈。这很象是一种有毒宿食停上脘之病。

原文:

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藏伤所致也。

讲解:

他这里用了一个“心伤”这个名词,实际与“心着”是一个意思,不知他为什么用“心伤”一词,心为君主之官,也许有什么忌讳之说吧。病人一旦劳倦,就头部赤,心中痛而烦,当脐跳,这个脐跳又不好理解了,大概就是脐周围跳吧,这与水饮有关。发热好理解,这个下重就又不好理解了,若说是我们现代所说的大便迟滞的下重,又和上下文的意思不相符,若说是由于劳倦水饮重而引起的头晕头沉还有一说,但又下边重也不好理解,暂放过。其脉弦,也不好理解,此为心脏伤所致也。

统观整段上下文的内容,我们似乎理解了这个心伤的意思;就是心脏过于虚寒了,每劳倦之后,虚寒水饮之气,就会上冲,致头面赤,头晕头重,烦躁不安,心中痛,腹中跳个不停,同时又有些轻度发烧,脉弦,这些都是由于心虚寒过度,下焦水饮过重,饮气上冲所致。看来这个心伤还是非常严重的,从虚寒又伴有发烧来看,也知病人到了吹灯拔蜡的最后关头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