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迷茫时,读一读杨绛老师这五句话!
杨绛在《我们仨》中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在那本书出版的时候,她已年过九十。而她的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早在五六年前相继离世。人生中所有的美好,在那时看来都只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随着时光的流逝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耄耋之年独自慢慢走向生命尽头的凄凉。
然而,杨绛没有就此停下思考与创作的脚步。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中,她一边与自己的老,病,忙作着斗争,一边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记录在了《走到人生边上》这本散文集中。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继《我们仨》之后的又一部佳作。书中,杨绛围绕灵肉,生死,命运等厚重的话题阐述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为千千万万的迷茫之人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国学君将把杨绛先生的人生感悟浓缩成五句话分享给大家,相信会让大家受益匪浅。
1、人生,就是一场灵与肉的斗争。
活到九十多岁的高龄,杨绛可以说是已经见过了人间百态。
在回顾自己生命中出现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后,她总结说,人其实就是灵与肉的结合。
灵,即灵性良心,也就是识别和遵守道德标准的本能。
杨绛家中曾收留过两个有智力缺陷的低能儿童,其中一个男孩被杨绛的母亲取名为阿福。
阿福虽然智力低下,模样也比同龄的孩子小了五六岁,却总要把得到的好东西都留给杨绛的母亲。
从那之后,杨绛便坚信,人不分贫贱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性良心。
除了有灵性良心之外,人还是一个血肉之躯,带有无穷的欲念。因为有了欲念,人就会想要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总之就是想要恣意享受。
而人的灵性良心时时刻刻在管制自己的肉体,不该要这要那,不该纵欲放肆,这事不该做,那事不合适。
因此,肉体的欲望和人性里的灵性良心经常是不一致的。人活着,就无法避免处理这两者的矛盾与斗争。
杨绛说,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这是一种功力,在修炼中逐渐增强,逐渐坚定。
然而,世间大部分人的修养都是不足的,所以我们需要自省,更需要花精力“练功”。
国学君也觉得,一个人要想做到灵与肉的和谐,就必须经常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敢于直面自己内心的阴暗面。
虽然我们普通人很难像圣人那样完全超脱自己的私心,但我们至少可以避免轻易地被物欲所引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2、有一种豁达,叫做接受命运的无常。
如果说人的修养是可以靠努力获得的,那么人的命运则显得没有那么可控了。
杨绛的妹妹有个英文成绩很好的中学同学,人非常聪明。
解放后,她想要前往香港求好运,谁料到还未出境就半途被捕,进了劳改营。
为了躲避某一劳役,她疏通医生帮自己伪造了一张患严重肝炎的证明。
这张证明虽然免去了她的劳役,却也断送了她去出版社工作的机会。
由于出不了劳改营,这个不幸的姑娘只好和一个劳改人员结了婚,一辈子待在劳改营工作,原本光明的前景毁于一旦。
在杨绛看来,这种命运的捉弄是我们不可预测,也难以避免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恶人当权得势,好人吃苦受害的现象。
有的人不学无术却活得逍遥自在,有的人一身正气却过得贫困潦倒。
可见,命运是最不讲理的。但即使它不讲理,我们的生活还是要过下去。
因此,不如勇敢地接受命运给我们开的一些玩笑吧。
国学君想说,一个人的命,一半在自己手里,另一半在老天手里。
我们只需要把自己的那一半做好,至于另一半,就不必过度担忧了。这就是所谓的,尽人事,听天命。
一个真正的智者,应该不只懂得抓住人生的机遇,也应该懂得接受命运的无常。
3、人活着,是一种自我锻炼的过程。
聊完了人事和天命,想再和大家聊一聊生活本身。
首先,国学君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生活苦吗?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苦。确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每个人活得不容易。你老实一点吧,别人就利用你、欺侮你。你聪明一点吧,别人又嫉妒你、排挤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处吃亏。
那么,人生既然如此艰苦,人吃苦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所谓“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都知道,一块黄金需要经过烧炼,去除杂质,才能变成纯金。而人也是一样,只有在忧患中才能学得智慧,只有在苦痛中才能炼出美德。
相反,过于顺利的人生会使人局限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失去修炼身心的机会。
与其抱怨自己生活不幸,不如把所有的艰苦都当作是人生的一场历练。
一个人只有经历过无数的苦痛,才能担当起生活交给自己的重任。
4、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了价值。
下面这个话题可能有些沉重,但也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那就是生死。
杨绛说,自己已经走到人生的边缘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没有了”。
周围的朋友们都告诉她,人一旦死亡,便什么都会消失。
可杨绛却总觉得,应该会有什么东西留下。
那么,人死后,究竟可以留下什么呢?
有不少人认为是名气。
我们看到生活中有许多人忙忙碌碌了一辈子,都是为了求得一个身后之名。
但在这个世界上,有名的毕竟只是绝少数,无名的倒是占了绝大多数。
这么说来,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们,活了一辈子,就是没有价值的吗?
显然不是这样。可见,人活着,不应该只是为了名气二字。既然如此,我们又是为什么而活呢?
杨绛对于这个问题也思考了许久。
最后她给自己的答案是,一个人有了信仰,他的人生才有价值。
有信仰的人,总会在世上留下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度此生了。
这种成绩和名气不同,它们可能无法被人们的肉眼所看见,却能以一种精神财富的形式留在人间。
因此,做一个有信仰的人吧。
愿在我们走到人生边上的那天,能够为自己仍有一个纯净的灵魂而感到庆幸。
5、生命不息,思考不止。
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这点在杨绛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写好《走到人生边上》这部作品,多病缠身的杨绛前前后后翻阅了无数的书籍,从曾经读过的,到从未读过的,再到手边有的,或请人借的……
她说:“读书可以帮我思索,可是我这里想通了,那里又堵死了。”
那段时间,她经常一坐就是半天,只为了想通一个自己没想明白的人生问题。
在本该享受清闲的年纪,她却忙得有时连吃、睡都顾不上。由于精神状态不佳,她的写作经常断断续续,往往写了半个字,另一半就忘了。
或许有人会说,都活到一把年纪了,何必再如此折腾呢?
我却觉得,杨绛的这种活到老,思到老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够静心思考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而能够像杨绛那样坚持一辈子静心思考的人就更是屈指可数。
很多人在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看着自己已经拥有的车子,房子,却突然觉得自己好像白活了一场。
原因就是他们的物质生活虽然令人艳羡,但精神世界却是空空如也。
生命不息,思考不止,是一种至高的人生的境界。
只有把思考的习惯贯穿于我们的生命之中,我们才会活得更加清醒,不至于浑浑噩噩度过一生。
▽
周国平曾这样评价杨绛:“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面对死亡的逼近,杨绛依旧保持着那份生活的从容,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对于人生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剖析。而她对于人生的哲思,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这些后人前进的道路,并始终温暖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