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髋关节疼痛并非只有股骨头坏死,还不被人熟知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也是髋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且误漏诊率极高。股骨髋臼撞击(Femoral 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源于髋关节发育异常继发的生物力学改变,导致股骨头颈部与髋臼边缘反复机械碰撞,盂唇和相邻的髋臼软骨发生积累性损伤,引起髋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Ganz教授1999年首次报道本病,2003年正式提出这一概念,认为大多数非发育不良髋关节早期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就是被忽略的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
FAI主要有凸轮型、钳夹型两种不同的机制,临床上多数患者是两种类型的混合。在凸轮型FAI中,股骨头颈交界处的骨性畸形在髋关节屈曲时进入髋关节,反复撞击髋臼盂唇,引起前盂唇撕裂损伤,并造成髋臼周围软骨撕脱,即所谓的“地毯现象”。原理如下:
在钳夹型FAI中,由于髋臼内陷、髋臼后倾等导致的髋臼过度包容,使股骨头、颈紧靠髋臼缘,造成一个非常大的股头偏心距畸形或股骨颈相对变宽、变短。钳夹型FAI的发生比凸轮型的撞击的情况要简单一些,而且较少见(7%)。一般来说,撞击部位位于髋臼前外侧,造成撞击部位盂唇硬化,但是局部损伤较小,对侧软骨损伤要比盂唇损伤发生更加靠后。原理如下:
本病和关节形状密切相关,并似乎具有高度遗传性,同时主要与生物力学存在密切关系。一般认为FAI和髋关节骨关节炎(OA)的发展之间的力学关系是这样:凸轮型FAI继发OA一般被认为是由髋臼边缘盂唇和软骨,或者两者任何一方因撞击反复性损伤造成的;而在钳夹型FAI中,股骨头前上部覆盖增加造成髋臼反复摩擦而损伤。本病多见于年轻人(20-40岁),女性多见,与股骨头和髋臼的先天发育有关;外伤和运动损伤可引起病变加重,如体操运动、足球、滑雪,以及经常蹲起活动的体力劳动者;长期超生理范围活动者也可发病,如瑜伽、芭蕾舞爱好者。患者多数描述为大腿根部、大胯、臀部等位置的疼痛,通常为深部痛疼和酸胀不适,特别是反复深蹲、久坐站起,以及长距离行走之后明显加重。有的患者无法自如行走,甚至穿鞋袜都出现困难,有的患者开车会受到影响。
一起来看个具体的病例:
女,37岁,农村家庭妇女,右髋部疼痛、下蹲困难2个月。患者自带核磁非常模糊,和下面的图像类似,但高价值图像过少,一度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惊慌失措中到笔者门诊就医。
股骨头内那个白点是坏死吗?
X光片和CT对于典型的撞击综合征诊断非常直观,但全面的病史问询和详实的体格检查不可缺少,核磁共振检查更能够看清盂唇的损伤程度。
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无典型凸轮或钳夹改变(左右滑动查看全部)
掌握FAI的临床体征有助于医生诊断本病,减少漏诊率。
典型FAI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屈曲、内旋、内收活动受限。
前方撞击试验是FAI患者阳性率最高、最重要的体征,包括屈曲内收内旋(flexion,adduction,internal rotation,FADIR)和屈曲外展外旋(flexion,abduction,external rotation,FABER)。患者仰卧位,患髋关节屈曲90°的同时,分别内收内旋(FADIR,阳性率99% );或外展外旋(FABER,阳性率97%),使股骨头颈部与髋臼缘盂唇碰撞挤压,出现腹股沟区或髋关节疼痛、卡压症状者为阳性。
后方撞击试验:患者仰卧位,患侧臀部悬空,患肢悬于床缘,在髋关节后伸位进行髋关节外旋,诱发臀部疼痛或腹股沟区疼痛者,提示后撞击或后下方盂唇损伤。更多髋关节撞击检查方法请在下方搜索栏点击“失稳”查看:需要强调的是,确定髋关节疼痛的根源和病因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以区分关节内和关节外因素的权重,并排除风湿免疫、脊柱、骶髂关节、膝关节等疾病的影响。磁共振造影诊断盂唇损伤的价值不可或缺,但若看到核磁影像模糊或层面不全,不能轻易下结论,毕竟“横看成岭侧成峰”,何况髋臼缘无论在横断面扫描还是冠状面扫描都很与盂唇保持高度一致,因此需要多角度观察分析。
如下系列图像:
股骨头后侧与髋臼后壁对应的部位
来两张写真:
真相,只能留给手术了。
行走无明显跛行,下蹲困难,起立时仍需要以手扶膝支撑
保守治疗适用于疼痛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不显著、发病时间短的患者,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软骨保护类药物、局部冲击波治疗等;避免引起碰撞的髋关节运动方式,如体力劳动、瑜伽、长距离行走及跑跳蹦等剧烈运动、深蹲等。但许多学者认为非手术治疗只能改善疼痛症状,不能真正的去除病因,难以从根本上解除关节的继续退变,尽管如此,非手术方法仍然是治疗的首选,治疗1~2个月无效再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发育异常骨质,矫正生物力学。如果存在继发性骨关节炎可能,需要进行软骨修复,甚至是髋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