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让位不让权

宋高宗禅位给孝宗,使得皇位由太宗一系转回到太祖一系,除了受到当朝群臣的一致赞颂外,曾在后世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像明代史家张溥就曾说:“彼一生行事,足告祖宗,质天地者,止有此耳。”然而,抛开这些表面的歌功颂德,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太上皇并没有如其禅位时宣称的那样,不稳朝政,颐养千年,一到关键时刻,就多方掣肘,出面干涉。”(虞云国《细说宋朝》)

宋高宗赵构在1162年其56岁时禅位,退位后移居德寿宫。这个德寿宫就是由秦桧的旧府邸改建而成,太上皇的德寿宫与孝宗的大内隐然对峙,形成了两个权力中心。应该看到,宋孝宗能入继大统,完全是出于宋高宗的赐予,因而对宋孝宗来说,对高宗的孝顺与尊崇不仅是皇家礼仪与颜面的需要,而且更具现实意义,这也是他继承皇位的合法性所在。为此,孙健先生认为:“不能忽视禅位给南宋政权政治结构带来的深刻变化,它并没有像形式上表现的那样实现权力的转移,而是造成了皇权的分裂,形成太上皇-今上的二元权力格局,双方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彼此的权力边界。”(孙健《识宋:他们的宋朝》)

宋孝宗即位伊始就明确表示,要继续听从高宗的指示,执行他的政策:“凡今者发政施仁之目,皆得之问安视膳之余。”这可以视作孝宗愿意服膺高宗指导的公开承诺。孝宗朝的第一个年号为“隆兴”,用意就是“务隆绍兴之政”。此外,宋孝宗还专门设官收集建炎、绍兴以来所下旨条例,以便“恪意奉承,以对扬慈训”。在宋高宗退养后的日常开销上,孝宗也是竭力供奉。“宋高宗禅位以后退居德寿宫,时称北内,每月零花钱就是四万贯,是当时太师等最高月俸的一百倍。每年四十八万贯支出,还不包括寿宫的日常开销。每逢生日,孝宗还得孝敬寿礼,银五万两、钱五万贯是最常规的进献。孝宗对太上皇可谓是竭尽孝道,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种种欲望,即便在治国大计上也往往委曲求全,庙号孝宗确是名至实归的。”(虞云国《细说宋朝》)

长寿的宋高宗,自然也对当朝皇帝宋孝宗形成了诸多掣肘和干预。尽管默许了宋孝宗对岳飞的平反,但一旦涉及到北伐等根本大计,宋高宗也经常出面阻拦。当时,宋孝宗每次面见太上皇宋高宗时,“必力陈恢复大计”,但宋高宗几乎每次都打断宋孝宗说:“大哥,俟老者百岁后,尔却议之。”意思就是说,你等我去世后,再讨论这件事吧。

除了新任命的宰执人员必须到太上皇的德寿宫“入谢”,面听“圣训”外,即使对于普通的人事,宋高宗也经常发号施令。有一次,赵构到临安的灵隐寺喝茶,有个行者伺候得非常殷勤,后来赵构一问,此人便说自己是因为得罪上司被诬陷降罪。太上皇于是发话,说要让此人官复原职。但宋孝宗一查,该人原来是个贪赃枉法之徒,当然不能应允。结果当赵构再次在灵隐寺,听到此人的诉苦后,赵构立马勃然大怒,他生气的并不是此人是否清白,而是他作为太上皇的权威竟然得不到重视,对此他当面对宋孝宗赵眘发脾气说:“我老了,没人听话了,行者的事你为何至今不办?”宋孝宗无奈,只得让此人复职上任。

宋高宗在禅位后悠闲滋润地活了二十五年,与此相应,孝宗皇帝在位二十七年倒有二十五年受到太上皇的掣肘和制约。淳熙十四年(1187),太上皇终于去世,孝宗虽然还是在位了两年,但他已无复当年的锐气,暗中打算禅位给自己的儿子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