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忠告:“真正的聪明人,两不问,三不争”,人过中年需牢记
中国几千年文明史,历史底蕴相当深厚,古人留下的一些名言警句,至今仍然让人振聋发聩。比如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诉世人一个道理,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对于别人的缺点与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总会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不知不觉就老了。年轻的时候,试错的机会很多,可以锋芒毕露,哪怕跌倒了,还有大把从头再来的机会。但是,进入中年之后,精力大不如从前,稳定是多数人追求的目标,应该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呢?古人有这样一句忠告
:“真正的聪明人,两不问,三不争。”
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聊一下“两不问”
一、不问别人的隐私
所谓隐私,就是不愿意让他人知道的事情,藏在心底的秘密,包括收入、感情生活、未来规划等。正常人都有好奇心,喜欢打听身边人的私事,比如跟朋友聊天的时候,问他月薪多少,现在有多少存款,这样的问题让人很反感。即使关系再好,也要分清自己的身份,不该问的不要多问,否则容易得罪人。
对于大龄剩男剩女来说,最害怕的是逢年过节,因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催婚。父母催婚可以理解,他们真正关心子女的终身大事,而有些邻居和亲戚的做法着实让人头疼。见面就问你有没有谈对象,什么时候结婚,表面上是关心,其实更多的是看笑话。所以,不要刻意问询别人的隐私,管好自己的嘴巴。
二、不问别人的家事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看似很幸福的家庭,也会有一些家庭矛盾,比如婆媳关系不够融洽,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要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由,插手别人的家事,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人家小两口吵架,可以适当劝说一下,切勿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就对一方过于指责。
有些人就喜欢多管闲事,看到有人吵架,赶紧过去劝架,也许本意是好的,但方法不对。仅凭一方的话语,就断定都是另一方的错,于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开始对自认为错误的一方进行批评。退一万步来说,即便你做对了,也未必得到感谢,纯属费力不讨好。万一办砸了,让别人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肯定会被别人埋怨,弄得里外不是人。
再讲“三不争”
一、不争对错
做人做事要有原则,在不触碰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不要斤斤计较。作为思想成熟的成年人,要明白一个道理,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也没有所谓的对错,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如果凡事都必须争论对与错,不仅让自己身心疲惫,还会成为别人口中的“杠精”。郑板桥有句名言,那就是“难得糊涂”,领悟其中道理,人生将会豁然开朗。
二、不争面子
自古以来,国人就重视所谓的面子。求人办事的时候,如果对方没有答应,就感觉他不给自己面子。当听到有人说自己的缺点时,心里感觉很不爽,甚至找对方的麻烦。其实,最好的做法是自我反省,究竟有没有这些缺点,而不是为了面子去争论。真正的面子,不是别人给的,也不是蛮横无理争取来的,而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肯定。
三、不争得失
人过中年,应该看透生活的真谛,更应该看淡得与失。过于计较得失的人,很难做到心胸宽广,从而也就不能获得内心的安逸。不管做什么事情,尽心尽力就好,哪怕结果不太理想,也不要耿耿于怀,毕竟曾经努力过了,没什么可后悔的。有句话说得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属于你的东西,早晚都是你的,不属于你的东西,留也留不住。
人生如同行驶的列车,谁也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所以尽量放平心态。努力做个聪明的人,做到“两不争,三不问”,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幸福才会悄然而至。各位读者,你对“两不争,三不问”的说法怎么看?有没有要补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