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故事」10 桓大将军的英雄泪

10

桓大将军的英雄泪

温(312~373)是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先祖是曹魏忠臣桓范,父亲桓彝和大名士温峤是好朋友。桓温刚出生时,温峤前来祝贺,听到他震天的哭声,赞叹地说:“这孩子生有奇骨,哭声响亮,将来必是了不起的大英雄!”桓彝说:“这孩子既然得你赞赏,那就给他取名为'温’,希望他长大后能像你一样。”温峤哈哈大笑说:“真要那样,以后我恐怕得改个姓氏了。”结果桓温远远超过父亲的期望,成就了比温峤更大的名声。

桓温15岁那年,父亲在动乱中为保卫王室而被杀害,桓温小小年纪就挑起家庭的重担。他白天拼命挣钱养家,照顾多病的母亲和三个年幼的弟弟;夜晚在园子里苦练武功,发誓替父报仇,就这样苦熬过三年艰苦岁月。18岁时,桓温终于等来机会,手刃父仇,名声大振,晋成帝亲自召见他,他由此步入仕途。

桓温性格豪爽、相貌奇伟。据说他生有奇骨,脸上的痣排成七星形状,眼如紫石棱,胡须像刺猬,时人将其比作英武盖世的吴主孙权。他做了东晋皇室的驸马,娶晋明帝的女儿南康长公主为妻。当时执政的庾翼非常赏识他的才华,对晋成帝说:“桓温少年时代就有雄才大略,希望陛下不要像对待普通人那样对待他,不要只把他当成皇室女婿养着他,应该对他委以重任,把光大晋室、拯救国难的功业托付给他。”咸康七年(341),30岁的桓温被任命为琅琊内史,镇守金城。四年后庾翼去世,桓温接替他做荆州刺史,成为东晋最重要的军事首领。

大将军桓温

西晋末年的动乱中,流民首领李特在长江上游建立成汉,是与东晋并存的“十六国”之一,至此已经存在四十余年,以杀戮为能事,国内很乱。桓温到荆州上任后不久,就上表朝廷,要求征伐成汉。朝臣大多认为蜀中地形多险阻,路途又远,桓温兵少,难以取胜,所以都不支持他的请求。桓温的好朋友刘惔却说此举必能成功,众人问他有何根据,刘惔说:“看桓温赌博就知道了。他的赌博手法极精,如果没有必赢把握,绝不出手。只怕灭蜀以后,朝廷都得听他的了。”

恰如刘惔所料,桓温带领七千人溯江而上,长驱直入,一举剿灭了仗着蜀道险阻、不作战备的成汉政权。这是一次极其冒险的军事行动,当时他们进入三峡,看见两岸绝壁高悬天空,脚下波涛汹涌湍急,人人胆战心惊,桓温内心也不无犹豫战栗。为了鼓舞士气,他感慨地对众人说:“既然我们选择做忠臣,就不能光想着做孝子,让父母不为我们的安危担忧,是这样吧?”正是凭借这种非凡的勇气,桓温出奇制胜,收复蜀地,统一南方,成就了非凡的功业。

西晋灭亡后,在沦陷的北方大片国土上,相继出现多个汉族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桓温立志收复失地,青史留名,从42岁到57岁,先后三次带兵北伐。

第一次北伐是在354年,桓温统率晋军四万,从江陵出发,兵分三路,进攻关中一带氐族的前秦政权,一直打到长安附近的灞上,长安附近的郡县纷纷向晋军投降。桓温在灞上驻扎一段时间后,由于军粮难以接应而撤军。

第二次北伐是在356年,桓温从江陵出发,打败羌族首领姚襄的军队,收复已经沦陷半个世纪之久的晋代都城洛阳。桓温修复西晋历代皇帝的陵墓,还多次建议东晋迁都洛阳。但是东晋朝廷对桓温北伐抱着消极态度,只想苟安东南,不想迁回旧都,桓温只得退兵南归。

369年,57岁的桓温利用执政之机,发动第三次北伐,讨伐鲜卑人建立的前燕政权。他以平北将军身份,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出兵,率领水军经运河、清水河进入黄河,一直推进到河南境内。前燕军队截断晋军粮道,桓温打了败仗,所收复的淮北土地重又丧失。

就在第三次北伐途中,桓温路过南琅琊郡的金城,看到27年前自己做琅琊内史时种下的柳树,都已长成十围粗的大树,他抚着树干,无限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木尚且敌不过季节更替,人就更经不起岁月沧桑。他手攀柳枝,想到自己日渐衰老,收复神州的理想不知何时才能实现,不觉流下两行清泪。

桓温三次北伐示意图

桓温一生南征北伐,建立赫赫功勋,纵观东晋一朝,谁的事业都不能与之比肩。但是桓温是个复杂而怀有野心的人,他曾躺在床上,对左右人说:“就这么无所事事,我会被晋文帝、晋景帝笑话啊!”晋文帝指司马昭,晋景帝指司马师,二人先后把持曹魏政权,魏帝形同傀儡,桓温说自己对政权的掌控能力不如他们两人。过了一会儿,他又坐起来,拍着枕头问手下人说:“大丈夫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难道还不能遗臭万年吗?”这几乎等于公然宣布篡权,手下人都吓得不敢吭声。

最后一次北伐失败归来后,桓温威望受损,而且自觉日薄西山,来日无多,今后将不再有机会完成恢复神州、留名青史的梦想。不久,他废掉东晋皇帝,改立司马昱为帝,就是简文帝,自己以大司马专擅朝政。第二年,简文帝病死,遗诏由太子继承皇位。桓温本来以为简文帝会把皇位让给他,失望之余,领兵进入都城建康,企图以武力威逼朝臣就范,却终于在权衡各方利益后打消了这个念头,在忧愤中病死,终年62岁。

桓温,是誓报父仇的少年,是高谈快论的名士,是亲为士卒的将军,是随时都会颠覆晋朝的乱臣贼子,也是手攀柳枝、泫(xuàn)然泪下的多情英雄。不论后人如何评说他的功过,他是《世说新语》中最为另类的名士,是那个风度特异时代中最风神特异的人物,是个富有趣味的性情中人。

相关原文

刘尹道桓公: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自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流人。(《世说新语》“容止”第27则)

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世说新语》“言语”第58则)

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世说新语》“尤悔”第33则)

博闻馆

金城泣柳

桓温“攀枝执条,泫然流泪”的大柳树,有人说正值盛年,生命力十分旺盛,反衬出当年种树者无可奈何的衰老;有人说盛年已过,临近生命末期,触动当年种树人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悲哀。无论如何,“金城泣柳”传达出人类普遍存在的生命感伤,表面上消极悲观,真正作为底蕴的,却是对生命、事业、欢乐的强烈追求与留恋,所以能在不同时代、不同境遇的人们心中引起共鸣。

两百年后,故国沧陷、栖身异国的诗人庾信创作《枯树赋》,就用桓温的叹息作为结尾:“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一生主张抗金北伐的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也在《水龙吟》中唱道:“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褚遂良《枯树赋》(局部)

桓温这场性情中人的痛哭,成为一个永恒的形象。英雄,不仅在于他的功业,而且在于他的情怀。

相关原文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世说新语》“言语”第55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