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什么?你真正了解痛风吗?

敢在夜宵摊上大口吃串,啤酒一口闷的人,不少都是狠角色!!

然鹅,更狠的人居然是所谓「养生咖」??

他们在此起彼伏的「别养鱼了老弟/老妹儿」声中,喝啤酒还能习惯性养鱼、很少点海鲜。不要问,问就是「嘌呤太高,怕痛风」……

辣么问题来了:痛风是什么,跟喝啤酒吃海鲜真的有关系吗?

一、痛风是什么?

痛风又被称为代谢性关节炎,属于关节炎的一种,通常被认为与体内尿酸含量相关。

尿酸为嘌呤的代谢产物,当嘌呤代谢出现障碍时,单一钠尿酸盐(MSU)结晶就可能在体内关节等部位沉积;在医院通常挂风湿免疫科/内科。

目前医学界将痛风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前者可能由身体的其他因素引起,如肥胖、高血压等;而后者多被认为与基因遗传相关,可能有家族病史。

临床痛风通常少见于青春期,多见于 40 岁以上,以男性居多(95%)。而有原发性痛风风险性的男性,一般会先表现为高尿酸血症。

近年来中国人的痛风患病率还有增长的趋势:根据上海、山东、汕头等地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平均每 1 万人中有 114 人患有痛风。

痛风的症状通常是多样的,比较常见的有较为急剧的刺激性关节炎,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在脚拇趾基部的跖趾关节,而膝盖、脚踝、手指关节等部位也可能出现症状。表现为关节红、软、热和浮肿,还可能在耳廓等软组织形成痛风石。

发病时的关节疼痛多出现在半夜,可能持续 2-4 小时。

上图是关于痛风的一张经典配图,在 1799 年出版。一个鼻毛很长的「小恶魔」之类的形象,在啃噬人类的大脚趾根部关节处。患处的红肿、疼痛等特征与痛风的典型症状相符。

虽然都有个「风」字,但痛风跟「中风」的关系并不是很大:痛风是体内尿酸盐增多引起的关节疾病,而中风——学名脑卒中,属于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

二、痛风的影响因素是?

目前主流学说认为,痛风主要为堆积在关节部位的尿酸盐引起,而相关的影响因素一般可以分成可控、不可控两种:

  • 可控因素:

1. 饮酒:酒精饮料中含有嘌呤,会增加引起痛风的风险。其中啤酒和黄酒的嘌呤含量远远高于其他酒精饮料,相对于其他酒类有更高的致病风险。

2. 饮食习惯:高嘌呤食物会导致患痛风风险升高,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内脏、海鲜鱼卵、浓汤肉汁等。近来还有研究指出高糖(如碳酸饮料及果糖)也会导致痛风。而维生素 C,咖啡和奶制品则可能对阻止痛风的发生有所帮助。

3. 肥胖:肥胖会导致尿酸浓度上升,诱发痛风。

4. 运动:运动可以促进尿酸排泄,但剧烈运动却会导致尿酸浓度上升,增加患痛风的风险。

5. 尿酸浓度:体内水分缺乏会导致尿酸浓度过高,增加患痛风的风险。

6. 精神因素:精神压力增大及疲劳过度都也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造成尿酸的代谢异常,使尿酸浓度上升,诱发痛风。

7. 低温环境: 尿酸盐在温度低的环境中更容易析出为晶体,沉积在关节周围,引起关节炎发作。这也是痛风容易在夜间发作的原因之一。

  • 不可控因素:

1. 年龄:痛风一般在 40 岁之后发病,且随着年龄增加,患痛风的风险也会上升。

2. 性别:女性一般在 50 岁之前不会发生痛风,因为雌激素对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后会发病率增加。

3. 家族病史:有痛风家族病史的人,患病率较高。

4. 其他疾病: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所致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肿瘤化疗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有可能诱发痛风。

然鹅,以上仅仅是可能的影响因素。夜宵摊边啤酒一口闷的猛士也不一定得痛风,而热衷于养生的养鱼个体户,也不一定就能安全过关。

三、如何防治痛风?

原发性痛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控制高尿酸血症可使病情逆转。

而目前的治疗目标,主要还是缓解急性痛风的症状。

  • 常见的治疗方法

1. 一般处理:蛋白质摄入量应限制在 1g/(kg·d)左右。不食用高嘌呤食物(动物心、肝、肾,沙丁鱼等),严格戒酒,避免诱发因素。鼓励多饮水,同时,不应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呋塞米等。

2. 急性关节炎期的治疗: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持续至关节疼痛缓解后 72h 左右方可逐渐活动。应尽早应用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NSAIDs)、秋水仙碱与类固醇等药物控制关节炎,缓解症状。

3. 间歇及慢性期的治疗:虽经上述治疗,但症状仍不易控制、反复发作者,可用小剂量秋水仙碱维持治疗,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秋水仙碱对骨髓的可能抑制作用和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合理应用具有抑制尿酸合成与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控制高尿酸血症。

4. 并发急性肾衰竭的治疗:由尿酸性肾病所致痛风者,应立即给予乙酰唑胺,同时静脉补充足够的水分,增加尿量。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显著者,可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 预防方法

前面提到,原发性痛风可能与基因相关,例如 SLC17A3 基因,就负责编码尿素相关的转运蛋白;而 SLC2A9 则与维持体内葡萄糖平衡相关。

因此,可以提前对痛风相关的自身基因风险进行了解,例如用我们口水厂——微基因 WeGene 的标准版 2.0 检测套件。

除此之外,以下 7 条预防方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痛风的发病风险:

1. 限制酒精饮料摄入,特别是高嘌呤酒类饮料:啤酒及黄酒。

2. 减少高嘌呤及高热食物的摄入量,包括海鲜、烧烤、肉类等。常喝脱脂牛奶以及饮用低脂酸奶有助于降低血尿酸,减少痛风的发作。补充维生素 C,服用维生素 C 可预防痛风的发生,也可适量多吃富含维 C 的果蔬,但应避免果糖过量摄入。

3. 保持健康的体重:BMI 保持在 18.5~23.9 之间

4. 运动。坚持锻炼,至少每周运动 4 个小时。

5. 多喝水。应注意多补充水分,防止尿酸浓度过高。

6. 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与朋友保持联系,避免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出现负面情绪应及时排解。

7. 保暖。冬天注意保暖,夏天也应该避免直接对着空调冷风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