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哪儿说哪儿---“和音”很无奈
(作品已转)
都说社会在进步,可我对文艺却另有看法。
譬如我小时,看电影那么上瘾,觉得什么都好,战斗故事片好,儿童剧好,甚至连不怎么懂的戏剧也觉得好。别人说,那时候可看的东西少,所以什么都好。
我不这么认为。细分析,那时候的作品很精致很精细很经典,值得一看再看。现在怎样?除了商业铜臭进步,嬉皮调侃进步,哪里还进步了?
今年夏天浙江卫视热播《中国好声音》,已经播出的6集,大约我看超10次了吧。为什么这么爱看?
第一,形式很新颖。导师背对选手,不看长相,不论身高,只比声音,声音好,老师转身,就能过第一关;
第二,导师很人性。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四位导师,本事一流,但不装相,完全沉浸在声音中,完全与歌手与观众相融合;
第三,歌手很出彩。怎么会有那么多天才歌手我们不知道?谢谢浙江电视台!
听张玮演唱,有三个环节令人难忘。张玮出场自白,说别人叫他“音乐疯子”,又说要为自己争一个“更好的明天”,首先不俗,令人刮目;《hijh歌》开嗓,那么高调,那么阴性,那么特别,与歌手雄性台风比对,立马抓住了听众,也抓住了导师;四位导师表情生动,那英明亮惊喜的眼,杨坤表情肌无意识的动,庾澄庆伴随旋律快乐的舞,刘欢惊呆了的诧异的脸,太出彩了!
到妞妞唱《白天不懂夜的黑》,唱得好,却没有导师转身。那英哭了,我也流泪了。那英哭,因为妞妞是她的“和音”,尽管她唱得逼真,唱得精彩,但那英没办法为她转身。杨坤、庾澄庆说“和音”,把“和音”只能竭力与主唱作“谋和”、风头不能盖过主唱的无奈讲透了。刘欢安慰妞妞,请她坚持,保证她的坚持会给她带来美好的前程。
张玮的鲜明,妞妞的无奈,让我联想到一个问题。相信很多爱好书画的朋友和我一样,不知道到底应该在哪种路数的作品上下功夫。是收藏传统,如曹宝麟陈忠康等?还是收藏个性,如石开于明诠等?我始终坚持“收藏个性”,以为“艺术的生命力来源于个性”。当然,“个性”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是以“传统”为根基的。我表达的“重点”,是艺术家必须“个性鲜明”!就像唱歌,“和音”很无奈!
2012-8-21 23:45 于镂月裁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