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维之《杂诗三首》
其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其三
己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愁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注:
孟津:古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孟州市西南。
来日:来之时。
绮窗:雕刻有纹饰、图案的窗户。
著花:生花,开花。
视:比照,好比。
阶前:一作“玉阶”。
解读:
这三首诗是诗人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创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绝,分别以思妇、游子之口,独立成章之余,却有意关联,像是一部电影三个画面剪接而成。
第一首抒情的主人公是一位留守家中的思妇。开篇信手拈来的两句,看似重复叙说,却创设出了丰富的诗歌意境,而后两询问一位亲友与家人联系的情况,使得全篇显得流畅。原来是这个女子在询问来往孟津的江南船只上的旅客,她的丈夫应该是去往江南,由于长久不归,女子只能将家书作为唯一的情感慰藉,对船上的旅客一遍又一遍叙说是家里的地址,一个怀远思妇、痴情等待、急盼家书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常有”二字其实家书之“总无”,女子一次次希望,一次次询问,一次次等待,一次次失望,无穷无尽之中,相思之情悄然托出。
也有人这样理解这首诗其实是一首乡思之诗,见有家乡来船,生成寄书之念,用问句表达,是自己对自己没有了信心,更是因为“常有江南船”而至不见家书反馈。这是旅居在外的游子复杂而微妙的家园之思,诗人久居京城,怀念家乡然归不得而生家愁,连自己是否寄过家书都不记得了,这也可以看作是是对这首诗另一种解读。
全诗采用借问法,用第一人称叙写,语言质朴、明净,不事雕琢,如话家常,于平淡之中,含蓄自然流露出深情远韵,读之令人感到亲切有味。
第二首问梅知道人的较多,以语言清新简雅,仿佛只是一般性地寒暄,但从深层次来看,则是一处精神煎熬后的大欢乐,是一种久处孤独后而急于消渴的情感冲动。
全诗以发问的方式来构思。当诗人知道来客是来自故乡的时候,心中自然无比激动,简单地一问,包含着几层不尽之意,一是诗人何以晓得“君自故乡来?”或许是对方的自我介绍,或许是来者本来就是诗人的亲朋故交,或许是两人根本未曾谋面,只是熟悉的乡音,让人仿佛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和亲近感。二是诗中的“应知”是揣度之词,其中难免有一厢情愿之嫌,也许他想念家乡缘故,所以诗人顾不了许多,可能就能够从来者那儿打听到些许消息,那怕是只言片语也行。
诗的后两句承前意,仅“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便胜却千言万语的询问、打探、叮咛。唐代诗人的王绩在其《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同样是乍见来客,得知来自故乡,采取了赋陈铺叙的手法,一口气问了数十个问题,将其内心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同样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在其作品《渡汉江》一诗中写道:“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此诗写得欲知家中近况而又不敢动问的矛盾心理,表达了诗人因遭贬泷州的痛苦历程。与这两位诗人不同的是,王维急于要问的则是一处复杂难言的人生况味,王维以反观家园的姿态,其情感指向明确,流露出的出于当下的厌倦,对于异乡的逃离,这种以一当十的提问,情味独具,耐人寻味!
第三首诗是问梅过后,承梅而发。“已见”“复闻”不仅有动作的连续,也有程度的加深,是乡愁之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加剧的过程。“寒梅”过后,“春草”又生,人生进入了乡愁的季节,一个“畏”字,是备受怀乡之精神煎熬而迫生出来的畏怯心理。愁心生畏,是写一处心理逃避,是“畏”对现实的逃避,非常想定格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里,非常需要有一种特别温馨的慰藉。这里的“畏”包含了诗人急切回家那种慌乱、紧张、烦恼,骨子里实则是一种孤独情结,是一种遗世孤独的寂寞,是一种渴望还乡的期待。
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山西祁县)。后徙家蒲州(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排行十三。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维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玄宗开元九年(721)中进士。释褐为太乐丞。秋,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道光禅师。张九龄为相时,作《上张令公诗》。二十三年,擢右拾遗。二十五年,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谪荆州长史,王维作《寄荆州张丞相》。同年秋,奉命出使凉州,以监察御史兼节度使判官。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以选补副使赴桂州,知南选。明年春夏回长安,寻隐终南山。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出左补阙。天宝三载始营蓝田辋川别业。天宝四载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后迁库部郞中。天宝九载后,丁母忧,十一载服除,拜吏部郞中。在辋川期间实亦官亦隐。十四载,迁给事中。安史乱后,委任给事中。王维服药取痢,伪疾将遁,被囚洛阳凝碧池,作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以明心迹。肃宗至德二载(757),王师收复两京,陷贼官司六等定罪,王维以此诗及弟缙请削己官为兄赎罪,获免。乾元元年二年(758),授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迁中书舍人,改给事中。上元元年(760),官尚书右丞。次年七月卒,葬蓝田辋川别业之西。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王维信佛,学顿教。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以禅悟诗,故人称“高人”“诗佛”。《全唐诗》存诗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