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陆氏世系重考

ᐃ《陆氏世谱》

世谱,俗称家谱,在中国已延续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她并列国史、地志,成为我国三大文献之一。而今许多海外华人,不辞艰辛,回到祖地,与族人拜祭祖先。这种寻根追祖情结,不能不说与延续几千年的家谱有关。古人云:无根不成木,无祖非为人。同系炎黄子孙,岂能不知自己根源来自何处。然而子孙绵延,枝盛叶茂,却薮始一人,散为万枝,世代承传,唯有家谱能统之也。

世传家谱,她不仅记载一个家族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联系一个家族的血缘纽带。家谱历经纂修,世系支脉,渊源千年,条分缕晰,井然不紊。谱中所载姓氏变化、宗族沿革、迁徙移居、先祖功业、科第官阶、族规训约、史志文献等,均涉及各时代之历史演变、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人口遗传等诸方面。她能激励后人,以史为镜,得以启迪,效仿先贤,敬祖睦族,弘扬祖德,励精图治,为社会繁荣,民族昌盛,泽润民生建立新功,再创伟业。

ᐃ陆氏一世祖得姓始祖季达公像

追本溯源,我陆氏源于春秋,形成于战国时的齐国。公元前三百四十二年(周显王二十七年),齐国政权传至齐宣王(注:按《史记》)。齐宣王封少子通,字季达,谥元侯,为平原郡居般县陆乡(今山东乐陵县西南),以邑为姓。从此,陆通为陆氏一世祖也。迄今承传八十余代,历二千三百四十余年。历次修谱,备载可考。陆氏宗谱,始于元侯公十六世孙闳,字子春,汉颖川(今河南禹州)太守,尚书令,奉昭建宗祠,纂编宗谱、世表,首立宗支,号颖川支。传至三十八世孙庶,字明伯,唐福建观察使御史中丞,奉昭于元和七年(公元八百十三年),首修陆氏世谱起,至明洪武十四年(公元一三八一年)止,经二修、三修、四修,先后分立宗脉一百零二枝。延至清初梁溪石斋五修辑谱新立一百三十支起,经六修至十一修(公元一九四八年)止,陆氏以第一世至六十世为大宗(大统谱)而统之,以一百三十支小宗(支谱)而领之,绳绳蛰蛰,一本相沿。

ᐃ陆氏六世祖吴郡陆氏始祖伯元公像

江阴陆氏之繁衍发展,应以元侯公六世孙烈起。陆烈,字伯元,汉吴县令,迁豫章都尉,吴民思其惠,卒后迎葬吴胥屏亭,子孙遂为吴郡(今苏州)人。从此吴郡一直为陆氏繁衍发展中心。越至四十世陆贽后,在宋、元之际的三百余年中,陆氏聚族而居,凝成大族。苏、浙、沪壤周尤盛,世称甲族也。

ᐃ陆氏四十世祖宣公像

陆氏子孙对历史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曾湧现出许多杰出人才。西汉初有政论家、辞赋家陆贾,其言论对汉高祖定天下曾发生重要影响。三国时,吴国名将陆逊,善谋略,官至丞相。其子陆抗,吴奋威将军,柴桑大都督。抗子二,机、云,文武兼备。吴亡后辟为西晋,均为西晋文学家,时称“二俊”。陆机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文学论文。天文学家陆绩,曾作《浑天图》。还有陆凯,吴巴丘都督,征北将军。三国时的陆氏,功德盖世,昭垂史册,堪称文德武功第一家。南朝宋有道士陆修静,所撰《三洞经书目录》,为最古的一部道藏书目。画家陆探微,工画人物,善山水,尤擅肖像,骨秀神清,严正生动。隋代有音韵家陆法言,著切韵五卷,唐书有传。唐宋之际,陆氏更是人才济济。唐开元十一年进士陆齐望,仕至秘书监润国公,生子八:泌、瀍、涧、淮、灞、浐、渭、沣,同在唐天宝至贞元年间并列进士,文韬武略皆辉。世称“八貂”,苏州立“八貂坊”,在陆氏宗史上绝无仅有。唐代有经学家、训古学者陆德明,所撰《经典释文》是研究中国文学、音韵的重要参考书。以嗜茶著名被誉为“茶神”的陆羽,撰有《茶经》,是我国关于茶的最早著作,为茶文化之奠基人。还有经学家陆淳,文学家陆龟蒙。唐德宗时宰相陆贽,勇于指阵弊政,所作奏章条理清晰,文笔流畅,为历代名臣之一,清道光旨配享圣庙。宋代陆氏名人大都出自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还有学者陆九韶、陆九龄,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三兄弟。南宋末大臣陆秀夫,当元军攻破崖山时,背负幼帝赵昺投海殉节,明追谥忠烈。元代有画家陆广、文学家陆友。明代有画家陆治、戏曲家陆采。明清之际有学者陆世仪。清代有学者陆陇其,名医陆懋修,藏书家陆心源,文学家陆次云。近代有名医陆渊雷,建国后曾任上海市中医学会主任委员等职。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陆定一,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还有陆更夫,一九三一年曾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等等。他们勋著旂旒,英华炳辉,贻我后昆,光照千秋。

ᐃ陆氏四十九世祖江阴陆氏始祖景山公像

江阴陆氏之繁衍发展,应以元侯公四十九世孙起为始。陆起,字太卿,号景山,宋庆历六年(公元一0四六年)进士,授两广节度使兼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晚年由苏郡隐居江阴化成乡(今华士砂山北麓,周庄东),为江阴始迁祖。生子三:补、裕、禧(无后)。补、裕后续,越元、明四百余年,形成两大支脉。

补系支脉:陆补,字仙籍,宋嘉佑三年(公元一0五八年)进士,官判和阳军事。越至五十六世,衍分二房:长房陆垕,字仁重,元中顺大夫,授海北、广东肃政廉访使司。生子七:镛、镗、铨、镒、铸、铉、锜。长子镛之后裔,迁徙江阴云亭东黄村桥筑基立支,号黄村支。次子镗之后裔,先后迁徙无锡蠡口、江阴华墅、陆家桥、长泾筑基立支,号无锡怀仁支、江阴荷亭支、清化支、由渡桥支。三子铨之后裔,长房丙守业祖基,冏、然、炯三房先后迁徙苏州吴地、江阴长山、南闸、月城、璜塘、青旸、山观境内筑基立支,号苏州庄渠支、江阴化成支、化成分支、青旸芦塘支、长山支、南闸支、皋岸圩支。四子镒之后裔,遂迁徙江阴澄江、陆家桥、北漍、常熟南门外、无锡中市桥筑基立支,号江阴新塘支、北漍万岁桥支、澄江坊桥支、常熟南门支、无锡中市桥支。五子铸之后裔,遂迁徙常熟虞山、江阴澄江、西郊、顾山、陆家桥、长寿、祝塘筑基立支,号常熟殿前支、东门支、仇巷支、塘泾支、秦家堡支、福山支、江阴青山支、君山支、君山分支、九里岗支、塘田支、金家桥支、庙泾分支、学院前支、茂墅桥支、祝塘支。六子铉之后裔,遂迁徙江阴新桥、璜塘、华墅、无锡庄基、今张家港杨舍、常熟韩庄筑基立支,号江阴古泾支、青墩淳化支、金匮庄基支、杨舍刘巷支、界泾支、常熟韩庄支。七子锜之后裔,迁徙华墅砂山南麓筑基立支,号砂山支。还有散居在通州、崇明、碧泽等地的。五十六世次房师谟之后,遂迁徙常熟、无锡、江阴新桥境内筑基立支,号常熟宛山支、鲁泾支、大师支、金匮坊前支、江阴新桥后庄支,亦有散居在杭州、昌化、虞山、北京等地的。前述补系支脉,续至六十世,共分立四十六支。

裕系支脉:陆裕,字仙崖,宋朝散大夫,赐紫金鱼袋。传至五十六世,衍分六房:长房文卿之后裔,始迁浙江平湖,又避居常熟,后传失考。次房文圭之后裔,多半在江阴境内散居,首立江阴墙东支,后又分立南闸芦岐支。三房元圭无后。四房文圻迁居无锡凤光桥后即失考。五房文墅之后裔,遂迁徙无锡西园、江阴峭岐、无锡渭湖、西漳、后洪、西漳王庄筑基立支,号无锡西园支、江阴邢家坝支、无锡渭湖支、西漳支、后洪支、王庄支。六房文璧之后裔,遂迁徙常熟五渠、无锡城内、横山、芙蓉山、鸿山、百岁坊、宜兴阳羡筑基立支,号常熟五渠支、无锡三坝桥支、大桥支、百岁坊支、横山支、芙蓉山支、鸿山支、宜兴阳羡支。上述裕系支脉,续至六十世,共分立十五支。在江阴本土仅立存二支。八十世孙陆定一,为上述西园支序四派分西漳支之二十代裔孙,其祖根在江阴,为裕系支脉之后裔。

ᐃ陆氏八十世陆定一像

丁亥续修金家桥支谱陆福湛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