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唐诗解读——李白之《将进酒》(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
将进酒:请饮酒。《乐府诗集》卷一《鼓吹曲辞汉铙歌》引《古今乐录》: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九曰将近酒。古词曰,将近酒,乘大白。将,读“枪”音,请。
君不见:乐府诗常用作提醒人语。
得意:有兴致的时候。
樽:酒杯。
且为乐:暂且忘却烦恼,姑且作乐。
会须:应该。
钟鼓:权贵人家的音乐。
馔玉:精美的饮食。
陈王:指三国时期曹植。
恣欢谑:纵情娱乐。
将出:拿出。
岑夫子、丹丘生:二人都是李白的好友。岑夫子,即岑勋,南阳人。丹丘生,即元丹丘。李白很多作品有多首写到二人。
解读:
关于这首诗创作年代,有人认为是天宝三、四年间,即公元744—745年,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所作,也有人认为是天宝十年或十年元丹丘隐居高凤石门山,李白前去寻访时的作。也有从全诗风格分析,认为在这首诗中,诗人强烈的自信以及冲破一切愁苦,酣畅的豪情足以水解万端愁绪的情感表达来看,似乎于天宝末期拗怒晦涩的诗风大不相同,与元丹丘的隐逸气氛亦不相同。学者郁贤皓先生经过考证,认为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北游太原归家安陆之后,此时他初入长安受挫,却仍放不放弃怀抱利器,致君尧舜之志。故全诗于澄明之中忆有沉厚之意,沉郁之中不乏明丽之笔。
这首诗运用三言、五言、七言名法错杂结构而成,一气奔注,音节极为急促,文字通俗明白,没有晦涩难懂的句子,也是李白诸多作品中最自然流畅的代表。
开头四句诗人用两个“君不见”引起读者注意两种现象——“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光阴一去回返,“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是说人生短暂,青春易逝,转眼就会弯老。所以诗人认为人生在得意之时,应当尽量饮酒作乐,不要使酒杯空对明月。“君不见”这是汉代乐府诗句经常出现的表现方法,是用来加强下文语气,如果删除,也不影响全诗的意思,不过也不要理解为简单的诗歌衬词,毕竟诗人一腔志向难申、壮志未酬的忧愤正如这滔滔黄河之水,从天而降向人们袭来。虽然青春的容颜已经不再,虽然光阴乃百代之过客,但诗人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总有君臣遇合之际,总手鸿图大展之时,就如同这眼前的黄白之物仍会有复来的一天。既然一切都会消失,一切都会到来,不妨暂且烹羊宰牛,放量饮酒,这也为下文酒筵歌席之上的推杯换盏,才有下文酒酣耳热之际的放声高歌。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面对两个好朋友,诗人酒逢知己,千杯犹少;酒筵放歌,忘乎所以。四个三字句更是调繁弦急,音调铿锵,似为席间之语,劝人饮酒之辞。诗人似乎忘了自己在写诗。但我们依然感受到笔底波澜、心中狂歌。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