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细微,你我皆凡人
文丨刘岩 · 主播丨啄二少
米兰.昆德拉有一部经典小说《生活在别处》,书中描写了主人公雅罗米尔在体面的现实生活里,一心想超越自身现况,去追求更加崇高的东西。然而他的脆弱、虚荣和专横,并没有带来希望的崇高,反而让他表现出更多的残忍。最终他青年早逝,生命之舟被现实生活的惊涛骇浪所颠覆。
无论在文学作品或者现实世界中,不乏一些人,他们生活在远方和将来,独独没有活在此处和现在。他们向往着诗一般的远方,却把眼前的寻常看作苟且;他们憧憬着彩色的未来,却把当下的分秒视同灰暗。最终这种割裂的后果大多是:他们的今天过的既不快乐,希望的明天也没有到来。这是不是很嘲讽?
雨果说过: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首先在于你对现实的态度,你对当下抱以坦然,未来才有可能欢颜以对。一个不珍惜当下每一刻的人,自难“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一个不踏实走好每一步的人,绝少“阅尽千帆,归来少年”。
以为生活在别处,无非是在为日复一日挥霍今天进行思想上的背书。不要等到最终发现生活无处归依时,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生活不在别处,而是更多在细微处。
01
尼采认为:人生本来是无意义的,在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是有意义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出现在我们在人生过程中的每件事物,无论磅礴或细微,都有其自身意义。我们之所以会称之为“好”或“坏”,是因为主观赋予的价值判断,而并不代表事物本身的价值多寡。
正如《论语·雍也》第六篇中写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膏粱厚味固然使人乐享,清粥小菜也自有其滋味,非要拿来比较两者间的“高贵”、“贫贱”,反而失去了生活的本真。
在消费主义的鼓噪下,很多东西被有意贴上了显赫、尊贵之类的标签,刻意鼓动着人们的虚荣心去努力追求。但从科学意义上来说,顶级红酒与普通红酒除了口感上的差异,营养成分上并无多大差别,甚至燕窝和鸡蛋的营养成分也基本相当。因此,物欲的蒙蔽,不仅会让很多人白白上缴智商税,更可怕的是丧失了对本真生活的体验能力。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天生聋盲,但她“用整个身心来感受世界万物,一刻也闲不住”。事实上,生活的充实与愉悦并不见得与物质成正比,但是肯定跟细腻的体验能力正相关。正如山水再美,走马观花也是虚掷;食物再盛,牛嚼牡丹也是辜负。
真正的生活存在于每一个细微处。能体会这种细微的人,路边的一只野花也能让ta享受春日,脚边一只贝壳也能传递给ta海的气息,世界在ta面前徐徐展开,更加生动精彩。
细微处的生活之真,就是感官的开放,精神的丰盈,以及活在当下的真实。
02
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在著作《生活快与慢》中认为:人们在生活中,容易受“峰终定律”和“过程忽视”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比如观看一部电影,当人们很轻易被高潮情节打动,即便电影的其余部分很烂,人们也会对整部电影产生好评。
再比如在我们生活中,一个人平时学习很烂,但考试时却出来极好的成绩,人们也会艳羡地称之为“学霸”。
这两种情况中,前者颇像“一俊遮百丑”,后者颇像“成败论英雄”。
只重“结果”,忽略“过程”,这种态度也许有时能激励人心,但更多时候却有失公允甚至误导心态。要知道,商业电影最擅长的就是按照观者的心理喜好设定所谓的“高潮情节”,“好成绩”也可能仅是作弊的成果。
从艺术意义和社会影响看,也许那些平淡、隽永却意味深长的电影更有价值;从知识获取和头脑丰富程度来看,可能那些以学习为乐以爱智慧为荣的学生更有长远的发展潜力。
过程与结果,是“积硅步”与“至千里”间的成功关系,是“蚁穴”与“溃千里之堤”间的失败因果。特蕾莎修女曾说:我们当中极少数人能做伟大的事情,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崇高的爱去做平凡的事。
匈牙利的塞麦尔维斯医生,是医学史上传播洗手的第一人。在170年前的奥地利总医院,当时各科室的医疗水平全世界顶尖,可唯独产科很糟糕,产妇产后感染死亡率高达18%。当时人们并没有细菌的概念,医生不穿白大褂,没有口罩,甚至不洗手。
看到产妇死亡率如此之高,塞麦尔维斯医生苦苦摸索原因,经过细致严苛的环节梳理,他认为是刚做完解剖手术就去接生,尸体上的“死亡粒子”转移给了产妇。于是,他要求接生之前用漂白粉洗手。这一简单措施的后果是:产妇死亡率降低至1%。
崇高是平凡的堆积,伟大是渺小的演进。儒家教育中把“洒扫”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看似小题大做,实则正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精髓。
毋以事小而轻为。细微处生活的光,哪怕是萤火,也能照亮一小片天地。
03
毛姆有句名言:一个人能观察落叶,羞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人们容易被惊心动魄的美打动,比如飞阁流丹,比如崇山峻岭;也容易被艺术的华丽打动,比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和《向日葵》的绚烂。似乎日常中的街头市井,家里的瓶瓶罐罐,怎能跟美搭关系?
薇薇安.迈尔,她是一名保姆,曾因贫困交不起房租。她还有另一个身份——街头摄影师。她用最简单的画面记录了五六十年代真实的美国街头生活,作品构图严谨、质朴但震撼人心。她的作品在其去世之后才得以面世,被世界各地的媒体报道,并被认可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街头摄影师之一。
薇薇安随手拍摄的那些街头生活瞬间,已成为令人叫绝的艺术佳作。她的相机不是什么顶配,她自己也不是什么科班出身,但这完全不妨碍她在业余流连中发现生活之美。
正如雕塑大师罗丹的那句话:生活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
有时我们在生活中忙碌奔波,眼睛里盯的都是现实利害,却对身边平凡中的美视而不见。这怎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朴树在《平凡之路》中唱到:“我曾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细微之处往往平凡,那种沉静平和之美,也许不能令人惊艳,却是生活最朴拙可爱的样子。
生活本细微,你我皆凡人。看一个人的心灵是否富足,就看ta的心中能容纳多少与己无关的人和物;看一个人的人生怎样,就不妨看ta如何对待细微处的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