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现代人的安心之道

文丨雪峰 · 主播丨雪沐清晨

明代大儒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自此,儒家“心学”道统,从孟子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到陆九渊的“同心同理”,再至王阳明的“致良知”,一脉相承,发扬光大,圆融纯熟。

儒家“心学”的挺立,在一定意义上,是人之本心彰显的历程,是人之主体性的自立自足,是内在良知觉醒的精神求索过程。其发明本心、知行合一的智慧魅力对于现代人的精神成长仍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启示价值。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发明本心 剥落物欲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凡是讲求一个“心”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心诚则灵、“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等等,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就是一部关于“心”的致思历史。何为心?如何为天地立心?这方寸之间到底蕴涵着怎样的人生智慧?在与天地的精神往来之中,“心”又如何指引人的生命践行?

阳明心学是儒家“心学”的一个精神高峰,其对生命本心的发明和阐扬,开启了一段心学的哲学解构之旅,使得人之本心从森严的理学程式中挣脱出来,获得解放,重新焕发生机,如自性具足的种子,破土而出,自然生发。

从这个意义上说,阳明心学具有一种思想变革的时代价值,是中国哲学理路的一次“大转向”,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的一个“大融合”和“大淬炼”。

阳明心学以本心涵容事理,其“本心”并非一颗肉团之心,也不是一种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感知,而是一种生命本体的灵明觉知,一种观照宇宙万物的功能, 一种整体生命的全息涌动的能量。

如果用精神分析中的“冰山理论”进行直观解释的话,此心并非海平面之上“冰山一角”的自我之心,而是涵括了整个海平面以下的“冰山全貌”,是本我、自我与超我相互辩证的“大我”之心,是意识与无意识相结合的“无我”之心,正所谓“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阳明心学是一种时代的辨证精神,是对人之本心迷失于物欲的一次精神拯救。直至如今,我们对于“发展”这个概念其实还没有一个全面、准确和清醒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总是习惯于“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样的宏观叙事辞说,但是我们是否真正地反思过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进步呢?是快速膨胀的物质财富?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还是人对自然界一次次傲慢地“征服”?

当我们直面现实,不得不接受这样一种质疑和假设:如果人类并没有从“发展与进步”中获得更多幸福的能力和创造的可能性,那么这种“发展和进步”或许就是一种妄想和执念,这将把整个人类的生存拖进绝望的深渊和恶的泥沼。

阳明心学的时代意义正在于此,针砭时弊,涤荡思想上的陋习,剥落遮蔽本心的物欲,让生命回归朴素和真实,这就是儒家心学真正的力量,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携带当下的渴盼,成为指引未来的精神启示录。

启迪多元思维

本心一明 万物皆举

阳明心学的修养工夫强调发明本心,切己自反,从自身上下功夫,开掘自家珍宝,不注重对外在事理的求索,其为学路径是“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这种直指人心的修养工夫,与禅家明心见性的顿悟法门颇为相近,都是深刻领悟了自性本自具足,何须外劳的生命真义。

用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解读的话就是为学修养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根本和重点,之后才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从本根处培养,方能开枝散叶,发扬光大。

《道德经》有云:

“为学日进,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阳明心学是集儒释道之大成,其修养功夫不是沉迷于文字传注,外索物理,如此“负重”只会迷失本心,压抑人性,而是讲求一种易简便行,是为道减损的工夫,是对外在物欲不断剥落的辨证过程,直至身心妄念俱脱落,轻安自在,本心发明,“一是即皆是,一明即皆明”。

阳明心学本心修养的简易工夫对于现代人的精神成长具有一种“减负”的价值,尤其是身处“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人被片段化信息所支离,舍本逐末,离散消沉,如能发明本心,识得真性,定能不断开拓出崭新的人生局面。

正心正举

知行合一

阳明心学真正的志趣不在理论思辨,而是一种躬身践履的实践精神,是切实用功的知行合一的实践哲学。

玄谈巧辩只会蒙蔽本心的发扬,最后迷失本心,审视现代人的生存境况,我们会发现一个鲜明的标识——“分裂”,无论是精神病学意义上的“精神分裂”,还是日常生活语境中的“身心不一”、“言不由衷”或“身不由己”,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是如此的飘忽不定,反复无常,其根本原因是生命意义的消解和心灵空间的失重,进一步说就是知与行的分离,或知而不行,或行而不知,生命中没有真知,只是盲目行动。

从一定意义上说,阳明心学可谓现代人的一剂“强心剂”,其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源自人之本心的澄澈明净,圆融自如,自然由内而外,发扬光大,知行合一,无有分别。“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与行本是同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王阳明进一步阐释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与行打成一片,根源在于人之本心的挺立。现代人在追逐物欲满足的过程中,不可迷失了本心,本心蒙蔽,精神浑噩,意志消沉,只有在方寸间下深工夫,才是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正道。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致良知

阳明心学中的“良知”即人之本心,是后期阳明心学更加成熟的表达,也是儒家心学重视现世人生价值的必然之义,其发明本心,最终要归于对现世人生的自洽安排,实现一种道德理性判断,注重内在道德良知向外的推衍和发用流行。

良知具有灵明觉知的特性和常知常照的功用,能够观照一切外在事理的是非善恶。所以,致良知就是要把人的内在善良的秉性由内而外推至开来,使其发扬光大,渗透到人的一举一动,一念一想之中,使得人在举手投足、起心动念之间都能不离本心,行于大道。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每每读至阳明心学的“四句教”,总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激越和醒觉,也每每感喟古来圣贤求学问道的天地气概,文明的传承和文化的兴盛,不在时空的流转变迁,而在文化深处人之本心的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