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百慕大三角!让无数飞机船只消失,幸存飞行员回顾可怕一幕
笔者 东邪
虽然人类已经将足迹布满了世界上的任何一块大陆,但从未将足迹分布到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角落,这意味着地球上还有许多地方是等待人类去探索的,尤其是海洋区域。越是没有人探索的海域,或者越是发生事件多的海域,就越容易被披上神秘的面纱,百慕大三角就是一个典例。原本自然界并不存在百慕大三角,这个概念还是人为定义的。
如今人们普遍认为,百慕大三角区域就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东南部、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以及百慕大群岛三个点组成的三角形区域。这里也被称为魔鬼三角洲,因为历史上这里出现过许多神秘的失踪事件,这些事件的原因至今仍未有结论。那么百慕大三角真的有传说中那么神秘吗?
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涉险百慕大三角的人?
根据记载,历史上第一个涉险百慕大三角的人是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他在1502年率领船队进行第四次美洲探险,当他们的船队进入如今的百慕大三角时,海面上的情况骤变。根据哥伦布的记录,当时他们在海上看到一股风浪突然间刮了起来,使得他们就像是在峡谷中穿行一样。那时候的哥伦布已经有三次成功的航海经验,他当机立断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向佛罗里达海岸靠近。
尽管哥伦布做出了沉着冷静的判断,但是探险船上的仪器尽数失灵,导致水手无法判断方向,只能在一片茫然中继续前进。幸运的是,哥伦布的船队跌跌撞撞最终还是抵达了佛罗里达海岸。事后技术人员对船上的磁罗盘进行检查,发现指针从原来的指向正北方向变成了指向西北方向。
后来哥伦布把这次经历写在寄给国王的一封信中,在信里他说道在那片海域所经历的事情是他一辈子都从未见过的。他和他的船队在海上经历了一个多星期看不到太阳和星星的情况,如若不是运气好他们早已葬身海底了。后来有学者经过考究认为,哥伦布船队当年遭遇险况的地区应该就是百慕大三角。
百慕大三角区域都发生了什么神秘事件?
16世纪的人类对地球大陆和海洋的分布尚不完全了解,因此并不知道哥伦布经历险况在哪个区域,因此还没有百慕大三角的概念。历史上第一次对百慕大三角事件有记载的事件发生在1840年,据了解一艘从法国出发的货船“罗莎莉”运载着大量香水和葡萄酒,准备运往古巴地区。但就在快靠近古巴海岸的时候,这艘船突然消失了。
由于货船上的货物贵重,法国立即派出海军进行调查。经过几个星期的调查后,法国海军在百慕大三角区域发现了罗莎莉号,并惊讶地发现船上一个人都没有,但是货物完好无损。海军在船上也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船上的人仿佛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整艘船最终剩下的生命就是一只金丝雀,可惜它不会开口说话,不然这次事件应该能真相大白。
如果说19世纪发生的事件可信度不高,那么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事件可信度又如何呢?据了解,1970年12月,一位名为布鲁斯的飞行员驾驶客机从巴哈马飞往迈阿密,结果在百慕大三角上空遭遇了神秘事件。根据布鲁斯的说法,当时他明显感受到外面的云层环境发生了奇怪的变化,周围的能见度非常低。
不仅如此,客机上的导航仪器全部都失灵了,布鲁斯只能凭借着丰富的经验继续往前开。当时客机上的乘客也明显感受到了飞机的颠簸,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分钟后恢复正常。等到客机穿越神秘云层后,布鲁斯发现客机竟然在短短的几分钟内飞行了150公里。一般情况下,只有超音速飞机才能达到这样的速度,但是布鲁斯驾驶的客机却出现了这种情况,真是不可思议。
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神秘事件的发生?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科学家对百慕大三角发生神秘事件的原因众说纷纭,总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飞机和船只的失踪是超自然因素导致的,例如外星文明的操控。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自然因素导致的,例如磁场异常、海洋漩涡、洋底空洞等等。与超自然因素相关的观点基本都是想象出来的,并未有实质性的科学证据作为佐证。
但是与自然因素相关的观点有历史记载作为支撑,例如哥伦布船队在航行中出现了仪器失灵、布鲁斯驾驶的飞机也出现了仪器失灵的情况,因此有科学家认为仪器失灵是百慕大三角地区的磁场异常导致的。而那些在百慕大三角中消失的船只,则可能是被大规模的海洋漩涡卷入海底了。
除了地磁说和漩涡说之外,与百慕大三角相关的假说还有水桥说、黑洞说、可燃冰说等等,由此看来,百慕大三角的谜题将很难被揭开。
为什么有人反对百慕大三角的存在?
有人赞同百慕大三角的神秘特性,也有人反对百慕大三角的存在,认为百慕大三角只是博取公众眼球、引起公众猎奇心理的噱头,实际上这个区域的神秘性并不存在。有科学家从自然因素的角度出发,否定了地磁异常的说法。他指出如果百慕大三角的磁场出现巨大的异常,那么磁场异常为何没有扩散到百慕大三角之外的区域呢?
其次,历史上在百慕大三角消失的飞机和船只,实际上并未找到任何残骸,因此人们只能用“海洋浩瀚无边”进行解释。再者,有些历史事件其实是存在逻辑漏洞的,例如从法国出发的那艘货船,为什么船上的货物完好无损,而所有人都消失了?种种疑问让百慕大三角的存在合理性受到质疑,未来人们在这方面的争议还将持续。